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20课。【教学过程】一、巧设悬念,揭示课题1.算式质疑。师:0>60,看到这个特殊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2.揭示课题。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只要你把课文读懂,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板书课题:《妈妈的账单》)【设计意图:设置矛盾冲突信号来揭示课题,为学生学习全文,理解小彼得开出账单以及对比账单、理解母爱的无价和无私埋下伏笔。】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明确要求。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谁  相似文献   

2.
(一)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相互依存”关系(老师走到前排的一位学生面前。)师:你叫什么名字?你能告诉我们,你妈妈姓什么吗?生:我叫何帆怡,我妈妈姓樊。师:何帆怡的妈妈姓樊,我们就叫她樊阿姨,好吗?(板书:樊阿姨何帆怡)师:那么,樊阿姨和何帆怡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生:樊阿姨是何帆怡的妈妈,何帆怡是樊阿姨的女儿。师:樊阿姨是何帆怡的妈妈,何帆怡是樊阿姨的女儿;何帆怡是樊阿姨的女儿,樊阿姨就一定是何帆怡的妈妈。妈妈和女儿是一种相互依存着的关系。(板书:相互依存)师:(指板书)这是生活中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去年的树.   师:<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是日本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创作的.(课件出示新美南吉的照片及生平简介)新美南吉早在60多年前就去世了,只活了30岁,但他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童话作品.……  相似文献   

4.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去年的树.   师:<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是日本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创作的.(课件出示新美南吉的照片及生平简介)新美南吉早在60多年前就去世了,只活了30岁,但他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童话作品.……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5课。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感知语言特点。2.品读课文,体会知音深情。3.拓展阅读,感受知音文化。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古文——《伯牙绝弦》。(读题)师: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板书:伯牙子期)  相似文献   

6.
一 紧扣课题,整体把握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天鹅的什么故事呢?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师根据生回答整理板书:老天鹅、群天鹅——破冰)二赏词析句,初悟表达 师:老天鹅是怎样破冰的呢?谁能用一个词来表达? 生:老天鹅是勇敢地破冰. (师板书:勇敢) 生:老天鹅是顽强地破冰. (师板书:顽强) 师:还有吗? 生:老天鹅是竭尽全力地破冰. 师:同学们读出了这么多,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老天鹅破冰的勇敢、顽强等写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抓住关键字词说一说.  相似文献   

7.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板书:小马过河)这是一匹活泼可爱的小马。(板书:小马的简笔画)这篇课文主要是讲谁干什么?生:主要写小马过河。师:(板书:河流的简笔画)(出示灯片①思考题:1.小马为什么要过河?2.小马过了河吗?)你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听录音。(放配乐朗读录  相似文献   

8.
一、导入1 今天继续学习第四课———生齐读课题《丑小鸭》。2 “丑”是什么意思?(难看)课文是怎样描写丑小鸭的?(师贴丑小鸭图 ,生述 ;师板书 :灰灰的、大大的、瘦瘦的)3 请同学看图复述丑小鸭模样。4 可怜的“丑小鸭” ,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日子过得怎样呢?请大家翻开书本第31页。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想一想这段讲了什么?投影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 ,除了鸭妈妈疼爱他 ,谁都欺负他。2 让我们一齐来读这一句。3 读了这一句你想到了什么?(丑小鸭没有朋友 ,丑小鸭真可怜 ,只有妈妈疼爱他 ,大家…  相似文献   

9.
片断一师:蒲公英娃娃是怎样离开妈妈的?生1: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吹过,孩子们就纷纷出发。师:你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问题,可以。如果能把课文中的句子变成自己的话说一说就更好了。生2:蒲公英娃娃拿着妈妈给的降落伞,风一吹,它们就离开了妈妈。  相似文献   

10.
案例:教师出示0×8、100×0、0×0三道算式,让学生根据这些乘法算式,说出每题相对应的两道除法算式。然后把学生的回答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师:写出了这么多的算式,怎样分类呢?生:分两类,0÷8和0÷100是一类,其余的是一类。板书:0×8=00÷8=00÷0=8100×0=00÷100=00÷0=1000×0=00÷0=01.师:让我们先来研究研究0÷8和0÷100这两题。谁知道0÷8、0÷100为什么都等于0吗?(生马上举起了小手)生:因为0和8、0和100相乘都等于0,所以0除以它们都等于0。师:噢,你是通过想乘法得到答案的,你真善于思考!大家还能像他这样举出其他的例子吗?生:因…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个标题"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会想到一个关于影子的成语吗? 生:形影不离 (师板书"形影不离".) 师:我很开心你们的回答,说明你们都不是孤独的人,都有伙伴,也都有阳光的心态.老师好像有些悲观,我想到的是"形影相吊".(师板书"形影相吊".)不过老师也是有依据的,课文中说盲孩子是寂寞的.你们看看老师的依据在第几小节? 生:第六小节. (学生读"他的日子过得很寂寞".师在"形影相吊"的下面板书"寂寞".)  相似文献   

12.
[案例] 教师创设情境:小熊过生日,邀请了很多好朋友。 师:每个小动物都要分到2个苹果。如果来了2个小动物,小熊妈妈需要准备几个苹果呢?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生:4个。2+2=4。(教师同时板书) 师:那如果来了4个小动物,还是每个人分2个苹果,这时小熊妈妈又应该准备多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6页。[教学过程]一、交流:关于负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1.谈话:今天学习《认识负数》。关于负数,大家都知道什么?生:负数比零小。(板书:负数<0)生:温度计上有负数,电梯里有负数,海拔里也有负.....生:3-5=-2。师:看来减法算式也能产生负数。(板书:温度、楼层、海拔.存款、减法...  相似文献   

14.
IAO 本课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选学课文。尹思珍老师教学这篇课文安排了“揭题———探究———拓展”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生:我想这篇课文可能与旅行有关。生:我想它是写一种树。师:他们说得对吗?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中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举手回答问题。)生:我对树的样子很感兴趣。(教师板书:样子)生:我对树生长的地方很感兴趣。(教师板书:环境)生:我想它的名字很特别,为什么叫它“旅行家树?”(…  相似文献   

15.
师:这是一棵智慧树,树上有5道算式。请同学们从这些算式中选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教师把学生选出的算式贴在黑板上,并说明这样的加数叫“相同加数”。(板书)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本三上第七单元第27课。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力求充分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共同认识两位新朋友,一个是陶罐,一个是铁罐。(师板书:陶罐、铁罐)师:来,请你和它们打声招呼。  相似文献   

17.
师 :小朋友 ,老师这里有5张卡片(在黑板上贴出2、3、7、 -、=) ,你们桌上也有这样的卡片 ,我们用这些卡片来玩一个数学游戏 ,好吗?(生齐说“好”。)师 :请小朋友听清楚游戏规则 :1 用这些卡片摆成两位数减一位数(板书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算式 ;2 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为一组 ,一个人摆 ,另一个把算式写下来 ;3 在2分钟内 ,看哪一组摆出的算式多。(学生摆卡片 ,写算式。)师 :哪位小朋友说说自己摆好的算式?(教师板书学生说的算式 :73 -2、37 -2、27 -3、23-7、32-7、72-3。)师 :请大家口算前面3个算…  相似文献   

18.
案例1(2001年10月执教《一株紫丁香》第三课时)师:学完了课文,你们知道课文赞美的是谁?生:(异口同声)老师。师:(板书:老师)是的,那么一株紫丁香和老师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师在两者之间打上“?”)生:(疑惑地摇摇头,无人举手)师:老师告诉你们,紫丁香全身都是宝,它的花可以提取芳香油,叶子泡茶可以清热解毒,它默默地为人类作贡献。我们老师就像紫丁香一样,无私地奉献着自己。明白了吗?生:(若有所悟)明白了。案例2(2003年10月执教《一株紫丁香》第三课时)师:《一株紫丁香》的确是一首优美的小诗,令人回味无穷。学完课文,你们还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有一篇课文《沙漠中的绿洲》,叙写了阿联酋人民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中,辛勤种植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我在区组织的阅读研讨活动中借班执教了第一课时,以课题为资源生发出了如下教学片段: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哪篇课文吗?生:(齐)《沙漠中的绿洲》(声音拖拉)师:我喜欢和干脆而自信的声音交流,来,干脆自信地告诉我,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是——生:(齐)《沙漠中的绿洲》(声音干脆轻快)师:请看老师板书(师板书:沙漠。手指“漠”)请关注,这是个生字,读——生:漠师:读词——生:沙漠师:轻轻地自言自语…  相似文献   

20.
教学实录一、情境引入师:小明与小强是好朋友,他请小强到家里做客,请小强吃西瓜。他先切了一半留给自己的父母,然后两人各吃了剩下西瓜的一半。小明吃了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生:两人都吃了这个西瓜的14。生:两人共吃了这个西瓜的12,每人吃了这个西瓜的12×12=41。师:他用了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板书算式)大家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原来我们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生:这个算式是分数乘分数,以前我们学的是整数乘分数。师:你也能写出一些分数乘分数的算式吗?(生写,然后汇报,师板书)13×1314×2435×3423×5623×3215×1637×5632×32二、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