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流程】一、揭题激趣1.分步板书课题: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教师板书"狼"字)看到这个字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教师板书"鹿"字)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狼和鹿"的故事,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6~28页。【教学过程】一、实际测量,激发需求1.唤醒已有。师:我们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板书:米厘米)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出1米和1厘米分别大约有多长?(每个小组比划自制1米长的尺,没有分米刻度线)2.激发需求。师: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我们还是请米尺来帮忙,大家一起数一数……  相似文献   

3.
正【板块一】由题生疑,提出问题师: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本特别的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头脑里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生:石头书真的可以读吗?生:石头书是什么样的?生:石头书里有什么知识呢?师:大家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归纳起来就是一个问题——石头为什么会被称作书?(板书"?")要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生:(齐)读书。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片段】生: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师:(大屏幕出示)自己读读,读着读着,你会有什么感受?(生自由读)师:你读出了什么感受?(生无语)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品读课文第1~3自然段,体会作者观察细致、用词准确、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练习感情朗读。【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抓住翠鸟外形、动作特点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分享的意识。【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初读感知1.谈话引入。师:同学们,鸟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认识哪些鸟类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种鸟儿与同学们认识。(板书:翠鸟)你能叫叫它的名字吗?(齐读课题,正音,提示"翠"为平舌音,"鸟"为鼻音。)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69~70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比总数。师:同学们,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你最喜欢玩什么有益的活动?生:跳绳,打篮球,踢毽子。师:真好!看,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学生投篮情境)生:打篮球。师:大课间活动中,为了一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片段一】师:(板书课题)《拉萨的天空》。(生边观察、边书空、边练读)【点评】板书即为范写时。课前板书、屏幕出示,看似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但学生看不到老师的书写过程。赵老师以过硬的书写基本功,边板书边导写,教师运笔,学生模拟,课堂养成自觉书空的习惯。师:自读课题,想一想,从题目中你认为课文主要写什么?  相似文献   

8.
【实录】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变不变)生1:今天上课的老师变了,同学们没有变。生2:今天上课的地方变了,但同学们学习的态度没有变。  相似文献   

9.
【案例】师:(出示超市摆放蔬菜的一角)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青菜400平方厘米,黄瓜8平方分米,西红柿4平方分米)师:要求青菜和黄瓜所占的面积一共有多少,怎样计算?生:要将青菜400平方厘米转化为4平方分米,然后再加。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00平方厘米=4平方分米4 8=12(平方分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引出"商量"1. 视频出示。(针对不敢商量)2.激起共鸣:你有类似情况吗?什么困难?(板书:学会商量)3.理解"商量"。商量是交流的方式;目的: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设情境等,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究竟怎样才能落实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呢?作为新课程的一线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拟从几则教学案例的分析中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案例一】人教版第一册“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法1】师:小朋友,你能用我们刚刚认识的图形拼出你自己喜欢的画吗?(学生开始用信封袋里的图形拼图)师:你拼了什么?生:我拼了只小鸟。生:我拼了条鱼。生:我拼了房子。(师表扬)【教法2】师:小朋友,我们现在来玩个游戏,你们能画一个长方形吗?(生开始操作,上台展示)师:你们觉得是长方形吗?生:…  相似文献   

12.
敖小英 《江西教育》2012,(11):37-38
<正>【片段一】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生(齐):知道!师:知道我叫什么吗?(生笑)不敢说是吧,看我来写。(师在黑板右侧认真板书:于永正)师:那你们想怎么称呼我?生(齐):于老师。师:有别的吗?生:我想叫您于爷爷,因为您很慈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堂上,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常常会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去感悟领会,如想象感悟、比较感悟、抓关键词感悟、看图感悟、结合实际感悟等,往往都会得到较好的效果。【教学片段一】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生分别交流)师:语言可以简练一些,再试试。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过程】一、回顾直接板书:a÷b=c。师:你能说说算式中三个字母之间的关系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板书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揭示课题。师:三个字母的取值有没有范围?揭示小学阶段是在"非零自然数"范围内研究因数与倍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断】师:为庆祝教师节,四·一班的黑板报是这样的(课件显示:黑板长3米,宽1米,四周是用漂亮的花边装扮的)。要知道他们买了多长的花边,可怎样算?(生列式,师板书)师:这两种算法结果都是8米,因此这两个算式可用等于号连接。边框漂亮了,内容也要美。他们将黑板的面分成两部分(课件显示,在相应位置处标有稿纸每行张数和每排张数),一部分写“师生情”,用红色稿纸誊写;另一部分写“庆祝教师节”,用蓝色稿纸誊写。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共需多少张稿纸吗?(学生列式,师板书)师:这两个算式能用等于号连接吗?生:(齐)能!师:如果每张稿纸8分钱,一共…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西师版五年级下册第66~67页(分数加减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所学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分数加减法怎么算。(板书:怎么算)生:分数加减法与自然数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20课。【教学过程】一、巧设悬念,揭示课题1.算式质疑。师:0>60,看到这个特殊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2.揭示课题。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只要你把课文读懂,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板书课题:《妈妈的账单》)【设计意图:设置矛盾冲突信号来揭示课题,为学生学习全文,理解小彼得开出账单以及对比账单、理解母爱的无价和无私埋下伏笔。】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明确要求。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谁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一株紫丁香》(苏教版第四册)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孩子们为老师种下一株紫丁香,那叶绿和花香,代表了孩子们对老师真诚的爱,这样的情境真让人感动。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当你正伏案备课的时候,可曾想到: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走到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满全树,那就是一张张学生的笑脸在向你致意。一阵微风吹来,伴随着浓浓的花香,同学们真诚的爱送进了你的心田。【片段回顾】(板书:紫丁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大多数学生回答“不知道”)师:…  相似文献   

19.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唐朝有一位大画家。谁能读读他的名字?生1:戴嵩。师:声音很洪亮。你也来读读。生2:戴嵩。师:我们一起读一读。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认真看我板书课题。(师板书)齐读课题。生齐:21画家和牧童。【点评】导入有方。  相似文献   

20.
【课堂实录】师:自然界有许多美妙的声音,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课件播放各种声音)生1:我听到了鸟叫,想到了鸟在树上叫喳喳。生2:我听到风在呼呼地吹。生3:我还听到了小溪在哗哗地流淌。师:这么多美妙的声音,我们如同进入了一个广阔的音乐厅。就让我们一起在这广阔的音乐厅里听一听秋的声音吧。(板书课题:听听,秋的声音)(齐读课题)师:打开课文,听老师读课文,感受一下秋天有哪些美妙的声音?(范读课文)师:你们想读这篇课文吗?生(齐):想。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带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和同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