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既承继了稼轩词一贯的豪放词风,又于磅礴大气之中透出几许苍凉沉郁、悲愤难平,细腻之处深切动人,激烈之时又可闻杀伐之声。通过赏析词作的艺术风格,以一窥稼轩词之特色。  相似文献   

2.
黄庭坚《小山词序》标志着宋代词学寄托观念的产生。它揭示了宋代词学寄托论的基本内涵:一是作者须有难以直言的怨恨和不能直吐的愤懑,而又必须言之吐之,故天能用寄言托意的表现方法;二是词的寄言托意一般采用诗骚以来比兴传统的香草美人题材;三是寄言托意之词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两类,“其合者”是有特定含义的“寄托”,“其下者”则是一般意义的托物言情。  相似文献   

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一首情调悲壮的词作,引领学生在反复的吟咏中体会"壮"词的内涵;通过词中画面,感受作者抗敌报国的爱国心;通过昔与今、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感受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的《永迂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已编入我省高中一年级语文补充教材。  相似文献   

5.
李煜词的意境具有意象本色壮丽的自然之美,形象活脱传神,风神超逸的感伤之美,情感本真诚挚的纯真之美,理趣深警动人的思辨之美.白描、寄物托情、移情入景、异质同构等表现方法的运用,对形成李煜词意境的审美特质则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破阵子》一词,题为"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那么,这首词"壮"在何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场面壮阔词中描绘了沙场点兵的壮阔场面:在吃饱了牛肉的军队中唱起了悲壮粗犷的战歌,战马飞快地跑着,弓弦响处如霹雳一  相似文献   

7.
诗文责在创新.辛弃疾创作的词能为后世留下辉煌的一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词创作中不仅为词注入了新的内容,而且运用了新的艺术手法.细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发现颇多创新处.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首词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相同之处,又各具情态,比较它们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对理解、把握词作,感受“豪放词”的魅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宦闽近三年,在位皇帝主要是宋光宗赵.赵之昏庸,皇后李氏之歹毒,遂注定了辛氏"欲飞还敛",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对《稼轩词》中的名篇《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蔡义江、蔡国黄将此二词分别系于辛氏做闽宪和帅闽之时,既属新见,亦颇为精当可从.所谓三山情缘,主要是回顾辛氏当年对别称"三山"的福州之西湖的进一步开发和美化榕城的诸多贡献.  相似文献   

10.
对于什么是言外之意,中国的前人们作了许多论述。刘勰把言外之意归结到一个“隐”字上。他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而对于言外之意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以刘熙载的论述最有代表性。他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如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皆是。”(刘熙载,《艺概》)。总而言之,所谓言外之意,是指以少量的语言传递更多的信息或者以表示某种意义的语言形式去曲折地表示另一种意义的方法。英语语言中也有这种现象,说话者为了表示礼貌,避免难为情,而采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言外之意。归纳起…  相似文献   

11.
谭清洋  王勇 《德州学院学报》2010,26(3):17-22,27
在词的发展史上,苏东坡以其"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作品.将词由花间樽前的绮错婉媚发展成为可登大雅之堂的文体,并最终奠定了他卓越的词史地位.苏东坡对世界和人生有着极度绝望悲凉的体验,但是他以旷达之心超越了苦难困厄,并在此基础上一往情深地寄有限生命于无限宁宙之中,深刻启迪着千百年来寻求智慧和超越的人们.  相似文献   

12.
“妻子”形象是苏门词人对词坛的新贡献,她们主要出现在悼亡和寄内、寿内几种题材中,灌注了词人深厚的情感和尊重女性的态度。“妻子”形象以“净化”男女之情,为婉约词开一新境界,其意义不减于豪放词的开疆拓土。  相似文献   

13.
纳兰性德的爱情词表现出了一种苦情苦意.这固然与他的身世及侍卫生涯有关,但更多的来自于他情感历程的跌宕.这不是一个愁字可以涵盖得了的.愁情不断的叠加,是更深沉的愁情,是更浓重的愁情.然后再细细品读,苦之一字就从字里行间漫卷的忧愁底部缓缓升起,一直浸透肺腑.人生无常、情爱无常之感慨油然而生.而这样一种哀感顽艳之苦情,恰恰就是纳兰万斛深情之所寄.难怪这位天生富贵的公子自诩为"不是人间富贵花".本文就试图从三个方面来看纳兰爱情词的"苦"字:相思是苦,悼亡最苦,恋情亦苦.  相似文献   

14.
孙楷第论文言小说文体特征是"以诗为骨干,而第以散文联络之者".[1]其实,韵散相辅而行,也是章回小说的特征.羼入的韵文除了比例最高的诗外,其次就是词,本文称为"寄生词".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词人,是宋词的大家。他把豪放词推到顶峰,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题材。辛词在艺术风格上是千姿百态的。他能气势磅礴,奋发激越,以极雄豪之词,写极沉郁之意;同时他又能摧刚为柔,或悱恻缠绵,或委婉清丽,或秾纤绵密,绚烂多彩。他的词作《青玉案·元夕》和《破阵子·与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便是佐证。本文试以这两首词为例,探讨一下辛在感物之心的内在本质和感心之物的外在遭遇的情况下,感情自然渲泄所做出上述两词是如何矛盾而又统一在辛稼轩一身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知识大厦之根基,思想之表述,文字之传承,思维之拓展,舍语文素质莫能为之.卡耐基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依依耐人际关系、外世技巧."人际关系、外世技巧与语文的综合素质如同唇齿.一个人,即便机会良多,才华超绝,若是将言而唇闭,欲文而笔投,亦必英才难展,一生碌碌.笔者教学有年,略有体会,现列举如下. 一、正确理解诗词,不能望文生义 辛弃疾在写给他的朋友陈亮的一首壮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有这样一句:八百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很多学生未能理解句意,故误读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由五首词组成,分别是:温庭筠的<望江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武陵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材上它们是按照诗人所处年代排列的,如果照这样的顺序教学,内容就会显得很散乱.在对这五首词进行研究之后,我决定进行整合教学.  相似文献   

18.
苏轼"醉酒"借用了庄子对人生的虚无主义态度,以排遣因仕途不顺而积聚在胸的愤懑;辛弃疾的"醉酒"里分明有无法实现"看试手,补天裂"的苦闷,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词。两首词艺术追求不同,反映的作品主体的个性特征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一、积累与运用(15分)1.课内积累——诗文默写。(4分)(1)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状写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2)《武陵春》中表达作者晚年生活的磨难和内心的悲观的句子是:。(3),,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4)  相似文献   

20.
苏轼创作的女性词在内容上大体可分为闺怨词、赠妓词、悼亡词与寄内词四大类型。在词的发展历史中,苏轼女性词突破了晚唐五代至北宋初年女性词创作的传统,取得了新的超越和成就,其悼亡词和寄内词更是另辟蹊径,实践了他倡导的"以诗为词"的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