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将技术型无形资产纳入资产专用性理论研究范畴,通过建立技术型无形资资产投资的契约模型,对技术型无形资产专用性投入不足的内因进行具体分析,并构建基于资产专用性的技术型无形资产治理机制匹配模型.  相似文献   

2.
基于进入权理论的技术创新网络治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运用进入权理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网络化治理作尝试性分析与研究。认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得企业技术创新更多地将依赖于网络组织,技术创新活动的相互依赖性大大增加。一方面以市场价格为主的协调机制存在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以契约为主的协调机制因合同的不完全性而难以奏效。本文认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网络化治理的目的是促进网络参与者对技术创新网络的专用性投资并维护其完整性,从而提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依据不完全契约思想,建立数学模型探索进入权、所有权和知识等变量对专用性投资激励的作用机制,并通过逆向归纳法分析进入权、专用性投资和知识对创新治理模式的影响方式及微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充分的进入权在物质资产密集型企业总是最优;对于知识资产来说容易出现为适应知识的互补性而投资不足或是为侵占知识而过度投资两种情况;进入权对专用性投资的激励作用是对称的而所有权是非对称的.研究结论对指导企业创新治理模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雷  朱莹  王圣君 《科研管理》2021,42(1):156-167
本文从知识复杂度出发,探索代工专用性投资类型(资产类专用性投资和人力资本类专用性投资)与治理机制的匹配关系对海外知识获取的影响。应用AMOS17.0和SPSS16.0对229个中国代工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论显示:(1)不同治理机制对不同类型专用性投资与海外知识获取关系具有不同的调节效应。具体来看,合同治理与资产类专用性投资的交互作用对海外知识获取有积极影响,关系治理与人力资本类专用性投资的交互作用对海外知识获取有积极影响,而不合理的匹配关系(即合同治理VS人力资本类专用性投资;关系治理VS资产类专用性投资)对海外知识获取的影响是不显著的。(2)专用性投资类型与治理机制的匹配效应随知识复杂度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来看,在知识复杂度较低的情况下,合同治理与资产类专用性投资的交互作用对海外知识获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在知识复杂度较高的情况下关系治理与人力资本类专用性投资的交互作用对海外知识获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上述研究阐明了代工专用性资产类型、治理机制和知识复杂度的匹配关系对海外知识获取的影响,有助于指导代工企业依据专用性资产类型和知识复杂度选择适宜的治理机制,进而获取更好的海外知识获取绩效。  相似文献   

5.
袁静  毛蕴诗 《软科学》2012,26(8):11-15
考察了资产专用性和交易依赖性这两个交易特征对契约治理的影响,分析了产业环境和制度环境对交易特征与契约治理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113家供应商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资产专用性对契约治理存在明显的正向影响;产业环境不确定性正向地调节资产专用性与契约执行严格性的关系,而制度环境不完善性则能够正向调节资产专用性与契约条款复杂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技术创新理论与战略管理理论,引入企业竞争战略作为中介变量构建资产专用性、竞争战略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作用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我国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243家工业品制造业企业2010-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的资产专用性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成本领先战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差异化战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成本领先战略对技术创新有负向作用但不显著,在资产专用性与技术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差异化战略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资产专用性与技术创新之间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企业与政府的管理启示为:企业要设法降低资产专用性对技术创新的阻力,政府的技术创新政策制定应对资产专用性高的企业给予倾斜性的扶持,以促进企业发挥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合作创新中企业专用性投资的存在和专业性知识所有权的转移,会诱发企业间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任何一方的机会主义行为都会对企业间关系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本文基于服务主导逻辑视角,运用交易成本理论、组织间关系理论,通过对182家KIBS企业合作创新项目问卷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探讨了企业间机会主义行为的相互性影响,并深入剖析了契约治理、关系治理对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及相互性的治理机制。结论表明:合作创新中企业间机会主义行为的相互性存在;契约治理、关系治理及其交互性都会直接抑制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的共同使用才能抑制企业间机会主义行为的相互性,但抑制效果随两者之间的组合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8.
王兰 《科研管理》2017,38(6):91-99
本文立足资源基础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从“关系型融资”价值创造视角构建关系专用性投资、VC治理行为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整合模型,研究不同关系专用性投资属性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VC治理行为的中介作用。通过264家科技型创业企业调研所得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实物型关系专用性投资与VC监控行为正相关,与VC增值服务呈负相关,VC监控行为与技术创新绩效负相关;知识型关系专用性投资与VC监控行为呈负相关,与VC增值服务呈正相关,VC增值服务与技术创新绩效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资源基础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从风险投资领域"关系型融资"价值创造视角构建关系专用性投资、VC治理行为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以科技型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SEM结构方程模型对不同关系专用性投资属性对VC治理行为、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实物型关系专用性投资与VC监控行为呈正相关,与VC增值服务呈负相关,VC监控行为与技术创新绩效负相关;知识型关系专用性投资与VC监控行为呈负相关,与VC增值服务呈正相关,VC增值服务与技术创新绩效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梅姝娥  谢刚 《科研管理》2013,34(8):130-138
为了研究不同创新意图的IT外包企业如何运用合约治理和关系机制来管理与服务商的关系,基于交易成本经济观和关系交换理论,构建了创新意图对两种治理机制与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的影响,以及创新意图对资产专用性与治理机制之间关系的影响的研究模型。220家企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服务方资产专用性会促使企业加强合约治理和关系机制,外包方资产专用性会促使企业加强关系机制。随着服务方资产专用性的增加,创新导向的企业和非创新导向的企业都会增强关系机制,但创新导向企业在增强关系机制的同时,会比非创新导向企业更加侧重于加强合约治理。创新导向的企业与非创新导向的企业相比,关系机制对提高服务质量发挥着相对更为重要的作用,而合约治理在两类企业中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文献回顾,建立相关研究假设和理论框架,提出了科技园区运行机制整合模型,探讨了科技园管理创新、企业入园的战略动机以及园内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认为科技园管理创新包括两个理论维度:一是科技园管理机构的相关政策;二是科技园管理机构的企业导入服务。企业入驻科技园的战略动机则分成两个维度进行讨论:一是企业入园的外在动机(利益性动机);二是企业入园的内在动机(主观评估)。而园内企业的创新绩效则有技术研发、人才储备、市场开拓、研发资金等几个层面,本研究通过利用已有的成熟量表,测量相关潜变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假设并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区域环境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彪  李心丹  张珣 《科研管理》2011,32(9):147-156
区域环境会影响创新绩效已达成理论共识,但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微观作用机理缺乏有深度的认识,这对区域创新问题的研究而言无疑是一个瓶颈。本文在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构建了HLM分析模型,并基于我国52个区域的规模以上制造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了两种相互竞争的观点:创新要素论、创新效率论。研究发现,人力资源环境和制度环境作为创新要素直接影响创新绩效;人力资源环境和文化环境正向调节R&D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影响创新效率;基础设施环境对创新绩效没有影响。最后,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试论企业价值细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彦群  刘习勇 《科研管理》2001,22(6):135-143
本以企业价值的贴现现金流量法这一计量模式为逻辑起点,从价值最大化的实现途径出发,试图构建企业价值细化指标体系,以期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的企业价值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宛秋  张潇天 《科研管理》2022,43(6):142-151
跨界技术并购已渐成潮流,然而,企业能否真的从中获益,往往取决于并购后的技术吸收和整合。论文以2007-2015年上市公司的跨界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的创新倾向、既有技术资源和并购后内外部创新投资对跨界技术并购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与探索式创新倾向相比,企业的利用式创新倾向更能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同时,企业的技术资产专用性会弱化利用式创新倾向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但若并购后企业加强内部创新投入或对外创新合作则能减轻技术资产专用性的负面效应。论文拓展和深化了吸收能力、资产专用性等相关理论,同时,为企业跨界技术并购的相关决策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蔡荣 《软科学》2013,27(2):32-35,49
利用山东省52家果品经销企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的契约选择与决策权配置问题。研究表明:资产专用性越强或货源质量要求越高的龙头企业越倾向于选择生产契约,并且对农业经营决策权的控制程度也越高;龙头企业的成立时间、资产规模和主营业务所占比重对农业经营决策权配置具有显著影响,但对契约选择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对现有合作创新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强调了合作创新的不完全契约本质。基于不完全契约框架,分析指出,控制权配置是影响合作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融资契约的选择不仅反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和融资风险,还会影响到利益的分配(即控制权的配置),进而提出了将融资契约选择与控制权配置相结合分析合作创新这一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高管激励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依赖于对不同激励契约进行科学动态整合。立足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在对高管创新激励机制的运行原理以及高管创新收益预期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不同生命周期内,高管薪酬激励、声誉激励和控制权激励契约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性,以及契约间的互补和互替关系,设计了技术创新导向下高管激励的最优动态整合方案。研究结果显示,成长期,声誉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薪酬激励与声誉激励间具有互替效应,控制权激励与声誉激励间具有互补效应;成熟期,薪酬激励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控制权激励却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薪酬激励与声誉激励之间具有互补效应;蜕变期,薪酬激励和控制权激励均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18.
自主知识产权名牌是企业从事研发创新以及营销创新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创新的产物,是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的战略性资产.本文基于战略管理领域的“战略-行为-绩效”理论分析范式,并借助资源成长理论构建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生成机制的分析框架;进而以华为高科技名牌企业为例,探究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的生成机制,即战略导向选择机制和竞争绩效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