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薇 《现代企业教育》2009,(20):125-126
金融危机使人们体会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脆弱性。引发了人们的深思,激发了人们对国际货币体系、尤其是储备货币安排的质疑和改革诉求。本文回顾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进程,分析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状况。提出国际货币体系引发的种种问题。危机带来变革,变革带来机遇,本文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希望我国抓住这次机遇,积极参与公平、公正、包容、有序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推动国际金融秩序变革,提出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联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扩大在国际经济中的话语权、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才是我国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爆发后,现行以美元霸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得到了充分的暴露,体系内国际储备货币为单一化的主权是形成这一缺陷的根源,这不仅导致世界经济缺乏稳定性,发展失衡,而且带来市场调节滞后、货币霸权等问题。可以通过构建超主权储备货币体系和构建多元货币体系来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来促进此类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此次金融危机暴露出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鉴于此,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撰文《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提出在SDR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与国家主权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存货币,从根本上维护全球金融的稳定。本文旨在揭示此种构想的闪光点,并通过分析发现超主权货币的建立是一个知易行难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4.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金融危机频频爆发。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这些危机爆发的共同国际因素。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凭借着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美元潮汐现象,引发美元的“涨潮”和“落潮”,导致世界各国经济极其不稳定,经济金融危机频频爆发。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必须改革,而改革的方向是建构超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马克思和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人民币作为中国的主权货币,其国际化不应该像美元那样走完全国际化的老路,而应该走不完全国际化的道路,即短期内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充当计价、结算手段,长期内随着超主权国际货币体系的建构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使用何种形式的国际货币 ,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最基础的问题 ,它关系到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国际货币的产生、发展及现状的分析 ,揭示出国际货币演变的客观性和特点 ,这对于我国制定宏观经济改革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复杂的现实问题,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金融市场一直动荡不定,而汇率制度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内容之一,汇率决定理论又在国际金融发展进程中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试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和汇率理论的发展的角度,剖析两者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步步恶化,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渐高涨。文章在分析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革IMF,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协调,发挥其在稳定国际金融体系的应有作用;建立和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完善汇率体系,平抑汇率大幅波动;改变以美元为主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使用何种形式的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最基础的问题,它关系到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国际货币的产生、发展及现状的分析,揭示出国际货币演变的客观性和特点,这对于我国制定宏观经济改革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17,(2):120-123
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随之在2008年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爆发在资本主义中心世界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反思和怀疑。本文主要从货币体系构成要素角度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并据此提出了我国可以从储备资产和国际货币事务的协调两方面入手,积极参与到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中去,维护和实现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货币思想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世界的金本位,而中国却是向银本位发展的白银核心型的货币体系;另一个是国际金本位不断地演变,而中国货币体系也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的货币思想受此两种因素牵扯而议论多出。只有孙中山先生的货币革命思想,在当初颇显异端,却最有实践意义,从而成为日后中国法币改革的核心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欧元是前所未有的国际性货币,是欧洲一体化的产物。其法律机制既有超国家因素,也仍带有浓重的国际法特点,它将促使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际金融法强制性加强的对应发展,同时,对国际金融组织在建制、有关预警性规定、监管机制以及欧元启动过程中的相关经验等方面,也给予了很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需要打破目前美元垄断的局面,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主权货币,未来必将在新的国际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从竞争博弈的角度进行分析,人民币作为"进入者",在进入国际货币体系后,受到"在位者"的阻击不可避免。对日元以及欧元国际化失败的历程进行归纳和总结,结合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给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生的国际性货币,欧元的法律制度既有很强的超国家性,也有浓重的国际法特性,此特点将加强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际金融法的协调、互动和发展;同时,也必将给国际金融组织在建制和监管及预警机制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现今世界以美元为中心运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考察,包括其形成的历史原因,运行的各种规则,以及对现实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种种促进作用和一些不利的影响,对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1935年中国经济由于国内白银大量外流遭受沉重打击,并导致国内货币信用发生严重危机。国民政府之所以发生如此严重的货币危机,不仅是受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银价骤升影响,更是中国银本位货币机制存在弊端,以及国民政府实施巨额的财政赤字政策所致。为拯救困境中的货币金融体系,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施废除银本位的货币改革。此次改革使中国货币摆脱了国际银价的影响,并结束了当时中国货币流通的混乱局面,在中国货币金融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但此次货币改革对硬通货白银的彻底放弃,又为中国经济后来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严重隐患。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对于我国的经济运行,宏观政策制定以及全球化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都具有重大影响.本文探讨了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决定基础、特点,并提出了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一些建议思路.  相似文献   

17.
汇率是一个国家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活动中执行着价格转换职能,是调节一国贸易收支的重要杠杆.汇率主要通过本币升值和贬值改变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进而改变其商品的价格竞争力来影响对外贸易结构.本文从汇率波动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现状问题,概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及其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清王朝实行闭关政策时期,中外贸易仍有较高速发展,洋钱在中国日益广泛流通。由于鸦片走私泛滥,致使中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逆转,白银大量外流。鉴此,林则徐提出自铸银币以抑洋钱,严禁鸦片以根治“银荒”等顺应民情、有利于货币流通及商品经济发展的主张,为应对外来货币经济的挑战进行积极而可贵的探索,开启中国近代币制改革之先河。  相似文献   

19.
南京国民政府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币制改革,这次改革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当时中国的国内形势及国际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共同促成了这次改革。此次币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对统一全国币制市场、稳定经济、缓和危机等各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改革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和不足,我们应当中肯而客观的看待这次币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最优货币区理论为欧洲货币联盟提供了理论依据,欧元的流通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针对亚洲地区建立统一货币的困境,提出统一中国货币以及构建大中华经济圈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