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精神理念,停止了学习,就意味着这个人职业生涯的终止。目前在我国很多地区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创建“学习型企业”、构建“学习型机关”,以及建立“学习型学庭”、做“学习型公民”的口号及目标。在学习风气成为社会主流的形势下,档案馆也应该参考和借鉴建立学习型组织这一科学理念,尝试构建一个具有学习特征的文化组织机构,使档案馆永远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
走上军报办公楼三楼楼梯口,迎面就可以看到楼道墙壁上的“评报栏”。在编辑部实习两个月来,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个“评报栏”了。因为这里看似平静,却时时充满着浓浓的“火药味”。每天,无论是报社领导、编辑记者,还是到报社帮助工作、送稿的通讯员,都会有意无意地在这里停住脚步,细细品味,“评头论足”,这似乎成了大家的一种习惯。评报作为提高办报质量和采编人员业务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一家报纸都相当重视。以前,我曾去过几家报社,也看过他们的评报栏,然而,真正像军报“评报栏”这样严肃认真,这样规模宏大,这样持之…  相似文献   

3.
烟台日报社党委将2004年确定为“提高素质年”,主要措施是全员培训,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学习型报社”。今年在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报社开设了“百家讲堂”,使学习制度化、规范化,成为报社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家讲堂”定期邀请高校老师及专家学者前来讲授当前各学科领域前沿的学术问题、研究动  相似文献   

4.
《当代传播》2003,(4):63-63
大与强的辩证关系 强是核心,大是基础。传媒产业集团化,应该视为一种趋势,但并不等于说所有的报社都要变成集团。不能盲目攀比,更不能认为摊子大了,就是大了,强了。一个报社强了,但不太大,还可以说是优秀报社;如果摊子辅得很大,“大”而不强,就成了瘫痪的巨人。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先做强再做大。现在通常讲的“做大做强”改为“做强做大”更科学些。  相似文献   

5.
去年年初,有一家报纸刊登了一篇假报道,读者纷纷写信指责。报社派人去作调查,果然是作者虚构、编造的,无其人,也无其事。有的人主张把这篇假报道在报纸上公开“曝光”,向造假者敲敲警钟。可有人不同意这么做,理由有二:一曰家丑不可外扬;二曰还是慎重点好。后来只在报社内部说说而已。此假稿只有报社及作者单位少数人知道,广大读者却被蒙在鼓里。谁料,该报年底却接二连三地发生了数起造假事件,造假的程度及手法,与年初那一篇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该报这才引起重视,抓了一下,但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已无法挽回。 人们在工作中出现…  相似文献   

6.
肖霞 《新闻传播》2007,(12):56-57
在广播中,很多主持人节目让人感觉亲切自然,其实主持人都是在照稿念,但不论主持人达到怎样熟练的程度、做得多么天衣无缝,毕竟那是一种在“假“状态下产生出的“真“,与虽有缺陷虽不完美但却绝对真实绝对自然(没稿就是没稿,念稿也让人知道是在念稿)的播音主持不是一回事。电视节目也是一样,主持人经常坐在提示器前,看着字幕说话,尽管时常用头部和身体的移动掩盖眼睛的“专注“,却很难不给观众留下僵化、言不由衷的印象。无论广播还是电视,很多节目主持人说了半天受众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不管他怎么说,声音就是进不到心里,即使听明白了意思,也总感觉不是主持人在说话,而是他背后有个人在通过他(她1向你说话。  相似文献   

7.
最近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再一次强调了这样的要求:“认清形势,把握大局,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在我的印象里,“真抓实干”这四个字,已经讲过很多遍了,不仅中央领导讲,省、市、县、乡各级领导也都在讲。但现在的情形怎样呢?应该说,有很多地方确实是“真抓”了,“实干”了,但也有不少地方却仍在“假抓”、“虚干”。这正如一位省领导所说:我们有许多工作,是在一片落实声中落空了。  相似文献   

8.
管闲事容易惹事、惹麻烦,往往讨人厌。可我却正是管“闲事”“管”出了我的第一篇。一次,新兵连的战友小袁,因领导安排了他们班一名专业素质不如他的战士进了教导队骨干集训班,便向我诉说了心中的怨苦。作为战友,我再三劝说,可总说不明道不白,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始终觉得该为他做点什么。这时,我想到了报社的编辑,便写了一封读者来信寄给了《解放军报》,不久,编辑以《当不上骨干怎么办》为题给登在三版《读者之友》专版上。并给了圆满的解答。见报后,既使小表明了了奋斗方向,同时也引起了小袁所在连队领导的高度重视,指导员多…  相似文献   

9.
“激励”这招不可少安徽省档案局束维兵作为管理方法的一种──激励,在很多档案馆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比的领导们,为管理定方案、拟措施、下任务,可以说是殚精竭虑。但在激励管理方面,他们却做得不够,忽视了与下属建立融洽的情感,适当满足下属的愿望、需要,对提高工...  相似文献   

10.
通常,报社办笔会组写稿件都是邀请“笔杆子”──新闻干事参加、人民前线报社办过的《话说养猪种菜》专栏笔会,却别出心裁地把新闻干事和基层优秀种养员同时请来,配对”捆”在一起写稿。没想到的是,笔会办得很成功,专栏的系列报道见报后,在部队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许多读者来信来电,夸报纸给他们送去了一位不见面的“种养专家”.并希望报社多刊登这样的文章;不少部队还把文章收集起来装订成册印发有关人员;军区、总后有关部门的领导也予以肯定和赞扬。连队养好诸种好菜.是搞好伙食的重要条件。而依靠科学又是搞好养诸种菜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战士报道员,从事报道工作已3年多,虽然不知道报社门朝哪,却在各类报刊_t发表了200多篇稿件。细细想来,我与编辑一不熟悉,二无关系,能上这么多稿件,我看秘诀就在于:下功夫提高稿件质量。初写报道时,我稿件写了不少,就是屡投不中,因此曾经埋怨过报社没熟人。当我的想法被团政治处主任马运成知道后,他帮我分析稿件见不了报的原因,启发我要在提高稿件质量_b下功夫。听了马主任的话,我再看那些底稿,确实高报上的作品还有段差距。此后,我一边练习写稿一边加强新闻理论学习,每天还专门利用一个小时研究报纸版面,学习别…  相似文献   

12.
人民来信在报社每天的来稿中占有很大比重。习惯做法是:选择其中极少量有代表性的登出。其余转寄有关部门处理。报社把来信转出,不能算错。因为报纸版面紧张,报社人手有限,不可能来信必登,来信必核。但转出后的实际效果又往往不佳。怎么办呢?《新华日报》亮出了“绝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报社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尤其是地市报纸之间和各种专业性报纸之间,联系似乎更为广泛。加强报社之间的联系,搞好协作,对于办好报纸是有一定好处的,但这种联系、协作,也要从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不能太滥,滥了就会流于形式,就会成灾。据一位新闻界同行告诉我,他们报社和十多家报社建立了联系,别的不说,光报社领导每年为应付什么“年会”、“协作会”、“讨论会”、“经验交流会”等,就花去了相当多的时间。还有一家报纸的一版上,一次刊登了两条该报参加“业务讨论会”和“经验交流会”的消息。有位读者批评说:“别看报纸经常批评‘会海’,其实他们也经常‘下海’。”再说,加强报社之间的联系,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开会并不是唯一的好方式。比如把会上  相似文献   

14.
总编辑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各种类型又有其特点.有优良的类型,也有差、劣的类型.优秀总编辑得到领导和部下赏识、钦佩;劣质总编辑得到的只能是人们对他的反感. 笔者试图对报社中劣质“老总”的种种不良表现的分析,给“老总”们提供一面引以自省的“镜子”,使人们知道:作为一个总编辑,应该注意摈弃哪些不良品质和作风,应该弥补哪些弱点与不足,应该避免犯哪些错误,并由此培养自己优良的领导素质,做一个合格的总编辑. 分析起来,劣质“老总”有以下类型及其特点: 华威型成天张口闭口喊“忙”,实际上往往是假“忙”(如同张天翼小说中的《华威先生》一样);或者“忙”得不对路. 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口头上标榜自己“太忙”,实际上往往不很忙,“忙”字挂在嘴边,是想显示自己不同凡响.这样的“老总”在一天将过去的时候,就会喊道:“今天真忙死人了”.如果仔细清算他一天所做的事情,就会连他自己也感到没做几件事。二是工作并没“忙”到“点子”上。有的忙于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15.
冯俊 《记者摇篮》2005,(3):57-57
创建学习型报社,青年同志必须做表率。“创建学习型社会”是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5月亚太经和组织高峰会上提出来的。他说:“教育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基础,学习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径。要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他又在十六大报告中把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标准提出来。  相似文献   

16.
近读某报一则消息,说的是某县法院“为建设学习型法院,着力健全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规定每周四为雷打不动的学习时间”。作者的本意可能是为了强调制度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但却犯了极端化、片面化的毛病,因为这个“雷打不动”的提法和做法是不合适的。首先,每周四应是法院正常的工作日,如果关起门来学习,势必会影响法院的正常工作;其次,一切在职人员学习的主要方式应是在职自学或轮流离岗学习。即使是单位组织的集中学习,也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记者站是报社向各地延伸的“触角”,也是报社的“窗口”。记者站工作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报社的声誉与利益。因此,新时期的记者站必须确立并不断增强牢固的“守土意识”。 记者站的“守土意识”就是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当驻站记者出现在所分管的区域时,“亮相”的就不是自然的“我”,而是代表本报了。报社将一个区域交给记者站,其守土意识应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在所分管的区域内,要慎之又慎,千万别给本报捅漏子。要做到十全十美不可能,但要坚决做到不出政治性、原则性的问题,不损害报社在当地的声誉。二是通过记者站积极努力的、创造性的工作,不断拓展新的局面,不断扩大本报在当地的影响,不断增强本报在当地的威信。这两点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十分不易。  相似文献   

18.
新闻同仁可能只听到“抢新闻”之说,没听过“争新闻”之言。抢新闻并非新鲜事,即指抢时间、争速度和抢发独家新闻,这自然符合新闻规律。但时下却出现了一种“争新闻”的不良风气。即记者和通讯员争发新闻稿。笔者并非胡编乱造,有例为证。有位工厂的新闻干事向某报社写了一篇关于技术贸易的新闻稿,时间一晃月余,杳无音讯。这位通讯员自认为可能“此稿无价值”或写得不好,便不好意思去报社打听。谁知时隔两月,此稿却又在那家报上大同小异地出现了。但署名竟是报社某记者的大名。后经打听,才知道这是报社记者从通讯员的来稿中获得信息后,不顾路途之遥,又专程到工厂调查采访了一天写成的。  相似文献   

19.
在报业竞争激烈,特别是各级党报和行业报向企业“压发行任务”的情况下,作为企业报,如何求得生存之路?我认为,关键在于具备比同行学习得更好更快的能力。鉴于此,我们在打造学习型团队、培育知识型员工上下大功夫。一、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针对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固有思维模式,报社在创建学习型团队活动中多层次地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建学习型企业应把握的几个重点》、《要成功就不要找借口》等针对性很强的文章,使员工的观念、意识有了根本的转变。根据报社实际,我们还适时提出了“五破五立”的新思维:破除因循守…  相似文献   

20.
高明的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该学的变为学生自己想学的,这样教学效果就好。办报亦然,如果能将群众“应知”的化为“欲知”的,宣传效果就会好得多。理性的“应知”不等于普遍的“欲知”“应知”和“欲知”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一文中说:“所谓‘欲知’,就是群众所关心的事物,这是从群众出发;所谓‘应知’,这是从领导的角度考虑,群众应该知道的事物”。显然,由于领导有领导考虑的角度,群众有群众关心的事物,“应知”和“欲知”是存有差异的。一篇稿子、一个版面、一张报纸,要让上下两头叫好,领导和群众都满意,的确很不容易。许多事情,领导想让群众知道,群众也应该知道,但如果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