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宁波市新华书店社科部孙文波主任:自2月19日B股市场向境内投资者开放消息公布后,读者急于了解有关B股交易知识,伴随B股市场的赚钱效应,许多投资者开始涉足B股投资图书成为畅销货。在书店目前可供读者选择的8股投资图书已有20余种,像光明日报社的《新B股投资解码》,上海远东版的《中国B股投资指南》,广东经济版的《转战B股》,文汇版的《B股大赢家》、《B股大招手》,海天版的《瞄准B股》、《炒赢B股》等品种,为广大读者提供了选股标准、行情判断、公司扫描、专家荐股等许多实用性内容,深受读者青睐。  相似文献   

2.
“境外”是指什么地方境外是指国境之外。什么叫国境?《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为: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领土范围。近日出版的《证券知识读本》(金融出版社出版)第4页有这样一句:“根据投资者范围不同,我国股票市场可分为境内投资者参与的 A 股市场和专供境外投资者参与的 B 股市场。”  相似文献   

3.
有如A股和基金投资者节节攀升的开户数.广州地区的综合性报纸对证券、理财的版面投入也是一增再增。报纸及时调整版面,是抓住社会热点、适应市场需求、争取更多读者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证券编辑应该是我们同行中很令人羡慕的一群。恐怕没有一个证券编辑不炒股,理由很简单,"自己都不炒股,你凭什么去编辑股市信息?"于是,他们将工作与自己的个人创收很理直气壮地结合了起来。没理由让他们独富吧?听听他们的股经……  相似文献   

5.
蒋凡 《新闻实践》2004,(6):45-46
现在到底谁在阅读地市报的证券版?绍兴天天商报2001年创办时曾做过一个读者调查,今年年初又做了一个调查,比较后发现:平时很少跑证券营业部,也很少订证券类专业报的投资者,是地市报证券版相对比较固定、忠诚度较高的主要读者。他们有固定的职业,不可能每时每刻盯着大盘(但每天至少了解一个收盘价),又能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工作性质使他们比较关心本地新闻,所以有阅读地市报(尤其是子报)的习惯,也往往把证券版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报道越来越成为许多媒体吸引读者的重要“卖点”。从总体上讲,证券报道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喜爱。但当前证券报道中出现的一些庸俗化现象,仍然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现象之一:忽视证券报道的舆论引导功能,片面迎合读者一夜暴富的投机心理。在当前众多  相似文献   

7.
肖华良 《新闻前哨》2000,(12):34-35
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股民人数的剧增,证券报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作为经济报道的一个分支,证券报道怎样做才合读者的味口,笔者认为:一、围绕定位设栏目任何产品都有明确的市场定位,证券报道也不例外。你的媒体是全国性的还是地方性的,是综合性的还是专业性的,是报纸还是广播电视,这些都决定你的办报(节目)思路。例如,《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是全国性三大证券报,其读者既包括管理部门、证券经营机构,也包括上市公司、投资咨询机构,当然还包括广大股民。这一定位决定了他们的目标是“全面、权威…  相似文献   

8.
论读者流     
本文旨在阐明读者流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对读者流的初步探索以改进读者服务工作。一、读者与读者流到图书馆参加阅读活动的成千上万的读者自然形成了一股绵延起伏的人流,叫读者流。读者流是一个变动中的客观实体,它的变化反映了阅读活动中的矛盾运动。研究读者流就是以变动中的阅读活动为对象,用动态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厉以宁教授发表了一篇书评,题目为《从“证券书籍热”想到的》。应该说,这是一篇很好的书评,它的精采之处不仅在于分析了形成“证券书籍热”的原因,也不仅在于指出了当前“证券书籍热”中存在的问题,更在于对今后证券书籍的出版提供了重要的建设性意见。比如,厉教授认为,随着股份制试点的扩大,会有更多的人对证券投资感兴趣,当然也会有更多的人对证券书籍感兴趣。那么证券书籍究竟该如何出版才能真正满足读者的需求呢?厉教授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根据我国股份制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我国证券书籍的出版应该与我国股份制规范化的发展方向相适应的思路,即从帮助把好“资产评估关”、  相似文献   

10.
从1999年开始,全国各大电视台纷纷开办了证券类节目,如央视的"中国证券",北京台的"证券无限周刊",贵州台的"博股通金"等,然而早在1993年,陕西电视台就率先开办了《今日证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作为一档老牌证券节目,《今日证券》栏目不断推陈出新,从2005年起,该栏目周  相似文献   

11.
蹇莉  李立 《新闻界》2005,(4):99-100
为吸引更多的读者,丰富版面内容,证券报道已成为都市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国各大城市主要的都市报几乎都设有证券专版,它们同股民一道经历了中国股市的牛市和萧条。但伴随着中国股市的成长、股民的日渐成熟,都市报证券版的内容设置与读者的需求却存在越来越大的偏差,如版面设置不稳定,注重技术分析,倡导短线炒作等等,因此,都市报证券报道有必要认清目标读者,重新确立版面的定位和内容设置,以满足新形势下读者对证券报道的需求。都市报证券报道的读者群分析与都市报的优势版面如社会新闻、体育新闻、文娱新闻不同,证券新闻的专业性很强,是…  相似文献   

12.
2月22日,《解放日报》以一版头条的突出位置刊登了B段上市的新闻。新闻的标题十分醒目: (引)1992年2月21日9点30分——这一时刻应记入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史册 (主)上海证券交易与国际市场接轨 (副)电真空B种股票昨天首场交易一派兴旺新闻配发了《喜看B股上市》的“本报评论员”文章。这样的新闻,这样的处理,在当天本市报纸是独此一家的,新闻界同仁对此颇为赞赏。这条新闻是怎么定位在一版头条,为什么作如此突出的处理? B股,指的是我国首次向境外发行的人民币特种股票,区别于其他境内发行的又称为A股的股票。发行人为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21日是B股第一次上市,按照国际证券市场惯例,买卖价格上不封  相似文献   

13.
胡芹  章祥 《新闻前哨》2011,(2):74-7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谁都喜欢清澈的眼睛。标题就好比文章的眼睛,传神出色的标题就是清澈的眼睛,是留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标题亮,新闻才会亮,读者才会"一见钟情",产生阅读的冲动和兴趣。如何让证券新闻标题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14.
有一股风,一股文章的“长”风,正在一些报纸蔓延。一些专栏上的言论是越来越长, 有的版面上的文章是越来越大, 读者有评议,说这是患了肥胖病,大有经过锻炼达到减肥的必要。为什么写长文,只因认识上有误区。有人总认为,文章长,  相似文献   

15.
证券新闻虽然隶属于财经新闻,但由于它全新的市场内容,相对于传统的财经新闻又有它独特的一面,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近年来,反映这一市场发展变化的媒体大量涌现出来,但研究如何报道证券新闻的文章却不多见。笔者有几年从事证券新闻报道的工作经历,以下从新闻规律和新闻价值要素的角度就证券新闻报道的一些粗浅体会和认识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证券类报纸是依托证券市场,传播市场信息的舆论工具,对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有着特殊的功能和作用。证券文化副刊作为证券类报纸的组成部分,主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探讨证券市场的热点问题,传播证券知识,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一个参与股市感悟人生的园地。要办好证券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股市开办十年来,作为股民这一群体的重要消费品的报纸证券版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纵观现在的报纸证券版,有不少往往只注重报道的权威性、时效性,在人情味方面却显得不足。其实,能否及时准确地把握股民的心态,并能与之共鸣,同样是证券版能否被股民所真正喜爱的关键,而这一点对证券版的发展来说,恰恰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此,我们《现代快报》在编辑自己的证券版时,始终将和股  相似文献   

18.
畅销书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读者争购畅销书,出版社争出畅销书,似可能形成一股新的冲击波。但什么是畅销书,怎样界定畅销书,书之何以畅销等等问题,在理论上还缺乏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为此,我们发表了这一组笔谈,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以期引起读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一般来说,报刊上揭露批评性的文章容易引起读者兴趣,而正面宣传的文章,若缺乏可读性,很多人便不爱看。有的读者认为,正面宣传的一个致命弱点是脱离实际,不实在,不亲切,与读者离得远,八股味浓,这就不能不影响宣传效果。要提高宣传效益,就要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我想,文章的可读性是否可以这样表述:有益、有用、有味,有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文章的思想内容好,还要讲究写作技巧,娓娓道来,使读者有兴趣读完,能解决问题,有所收益。有的同志把可读性偏重理解甚至简单地理解为趣味性,而忽视应占首位的思想性、政治性,这是一种曲解,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把外壳当成了实质,降低了可读性的意义。古人把写文章看成“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精心经营,反复推敲,务求尽善尽美。我们报刊的文章,会影响到千百万人的思想状态和情绪,不注意思想性、政治性,不把它与可读性联系起来,是不行的。要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应力求做到:针对性强,  相似文献   

20.
谢巍娥 《新闻窗》2006,(5):104-105
为吸引更多的读者,丰富版面内容,证券报道已成为都市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国各大城市主要的都市报几乎都设有证券专版,它们同股民一道经历了中国股市的牛市和萧条。但伴随着中国股市的成长、股民的目渐成熟,都市报证券版的内容设置与读者的需求却存在越来越大的偏差,如版面设置不稳定,注重技术分析,倡导短线炒作等等,因此,都市报证券报道有必要认清目标读者,重新确立版面的定位和内容设置,以满足新形势下读者对证券报道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