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和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受社会制度,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所造成。社会制度层面因素源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度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之间的矛盾;新的就业制度下产生的新读书无用论。家庭层面因素源于亲子互动、沟通大大减少,相当部分的留守儿童产生孤独感;部分家长的价值观改变,使留守儿童受到不良的影响;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素质低,缺乏必要的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父母或监护人与学校缺乏沟通。社区层面因素源于留守儿童的课外社区生活处于无监管的真空状态;社区同龄人的影响;现代传媒和新型娱乐方式的影响;社区内对留守儿童的现象与问题重视不足。基础教育层面因素源于学校对留守儿童问题意识不足;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没有专门的心理专业人员与条件;教育评价机制不合理,素质教育观念淡化;农村教师工作压力大、负担重、报酬低。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模型是目前被普遍认同的研究儿童入学准备的理论模型。从生态学的视角进行审视,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入学准备教育存在一定问题,分别表现在儿童自身准备状态、儿童家庭准备状态和幼儿园准备状态三个方面。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育须尊重儿童的主体性需求,家庭要为儿童的入学准备提供内在支持,幼儿园要为儿童的入学准备提供充分保障,以此为基础共同构建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育的有效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广西壮族农村儿童家庭环境及其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我们对广西某县4个乡镇的409名壮族农村儿童(平均年龄为77个月,标准差为3.63)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了研究。研究工具根据美国研究院的儿童入学准备测验和父母问卷改编而成。结果表明,父母是否在家对儿童入学准备成绩有一定影响。根据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等分组的儿童在入学准备成绩上有显著差异。回归统计分析表明,家庭学习环境、母亲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是预测儿童入学准备成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入学是一种典型的家庭决策行为。对此,经济学家发展了两个理论模型———新古典家庭决策模型和讨价还价家庭模型,并把性别因素考虑进模型中。这两个模型对儿童入学中的性别差异提供了不同解释,并且,许多经济学家利用这两个家庭模型对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入学问题做了广泛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吕国光 《教育科学》2008,24(1):68-74
中国农村儿童的入学率和辍学率到底是多少?哪些因素导致儿童辍学?家庭、社区和学生个人等诸方面因素作用辍学的路径是什么?使用2006年中西部地区20个县908名儿童的截面数据,运用SEM方法,考察教育供给、家庭教育支持、儿童在校表现和儿童失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教育供给和儿童在校表现显著影响儿童失学,家庭教育支持对儿童失学不存在直接影响。通过儿童在校表现这一中介变量,教育供给和家庭教育支持同时间接作用于儿童失学。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的基础教育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表现在教育法规所赋予的受教育权益上,就是有相当一部分适龄少年儿童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的提出和实施,已是好些年的事了,但囿于我们的认识局限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是无组织的民间零散行为。自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后,随着国务院“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要求的提出,建…  相似文献   

7.
邢捷  谭兰 《新课程研究》2010,(1):93-94,97
农村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农村教育的成败决定中国的未来。通过对恩施自治州农村中小学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出,在党和国家各级政府对该州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关心和大力扶持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大大缓解了农村教育经费和教育投入不足问题,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该州中小学教育稳步前进。但仍然存在教育经费不足、学校硬件差、办学软件不良、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家长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失学现象普遍等问题。总之,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合理支配教育经费、利用种种渠道引进人力财力物力、大力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控制失学、加强示范教育、重视家庭教育等一系列举措有助于进一步加快与提高我国中小学农村教育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农村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景象。幼儿教育被称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因而为了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协调、内涵式发展,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积极开展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试点工作,逐步要把幼儿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然而,中国的教育状况就如同中国的经济一样,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十分不平衡。在中西部的广大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多是一年制学前教育形式,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幼儿教育发展的平均水平。本文的目的就是从研究儿童入学的准备状态出发,对影响儿童入学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才能使农村儿童和城市的其他儿童一样获得在教育起点上的良好准备状态,进而促进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厦门市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生源质量和师资配置方面仍存在较明显的岛内外和校际差异,此差异又对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影响。为进一步推进厦门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从社会经济层面加快岛外经济建设、缩小各区经济发展差距,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教育投入,加大力度弱化社会对高考升学率的过分关注,重视并加强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提高教育的管理水平等方面努力;学校层面则应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利用政策之利谋求发展,努力探寻学校办学特色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设14个地级单位,87个县(市)中,就有41个贫困县。甘肃贫困地区女童失学问题十分严重,严重阻碍了甘肃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是甘肃基础教育的老大难问题。造成女童严重失学的因素很多,也非常复杂,其中有自然环境、经济、社会观念、家庭、教育本身和女童自身等因素。分析研究表明,改善这些不利因素将会有助于甘肃贫困地区女子教育的发展,进而有助于推动甘肃基础教育的普及。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甘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家庭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儿童辍学的因素。研究发现:汉族儿童相对于少数民族儿童更容易入学,男童比女童更容易入学,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儿童入学的概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家庭财富和资产对儿童入学有正的影响。在匹配婚姻上,父母一代的婚姻匹配程度相对高于祖父一代,汉族的匹配程度要高于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2.
防范农村贫困儿童失学的政府资助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村儿童失学问题依然严重,如何有效地防范农村儿童失学,这既是发展和振兴我国农村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不上学等着穷,上了学立刻穷”的两难困境正在折磨着农村百姓,折磨着农村教育。失学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农村家庭的贫困。据政协委员林兴反映:“因为落后,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失学率、  相似文献   

13.
研究基于“幼儿园大班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标准化测量数据库”的样本数据,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视角对比分析新冠疫情前后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发现,疫情对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儿童受疫情的影响较大,其视知觉和数学准备的发展都受到负面影响;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儿童受疫情的影响次之,其社会适应能力在疫情后显著低于疫情前;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儿童受疫情冲击最小。进一步分析发现,疫情在母亲受教育程度对社会适应的影响、母亲受教育程度对运动协调的影响、母亲职业对社会适应的影响和母亲职业对运动协调的影响中均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家庭决策模型,构建人力资本投资对儿童学业成绩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采用多层线性模型的回归方法,实证探讨了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对子代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女生在语文、英语科目上的学业表现显著优于男生,而初三学生的学业成绩则优于初一学生;家庭人力资本存量与儿童学业成绩表现出正相关性,但城镇与农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家庭经济条件则反向掣肘儿童学业成绩的提升;课外补习班能够提高城镇学生的学业水平,但补习质量的城乡差距却不利于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且课外支出并非表现为越多越好;家庭教育期望则正向显著影响儿童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提高质量和水平作为今后五年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农村"普九"情况,尤其是农村女童受教育的状况,作者牵头展开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查,通过方便抽样了解了十堰农村儿童失学的一些真实情况,得到初步的结论:儿童失学主要与家庭经济状况和学生个人的学习态度有关系,女童失学比率比男童高,但家长在儿童接受教育的性别观上没有多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使用44所高校22923名大一新生学情调查数据,基于地位获得研究范式,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将学生自致性因素作为控制变量,来探讨学生个体特征、家庭背景和社会结构等因素对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质量获得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民族、父母受教育程度、城乡以及区域等因素对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质量获得有显著影响;男生、少数民族学生、拥有较多家庭文化资本的学生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质量获得中处于优势地位;农村学生、中部地区学生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质量获得上处于劣势地位。  相似文献   

18.
美国家访项目是开端计划中对处境不利家庭儿童实施补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通过家访服务来提高家长抚育子女的能力,并为母亲和儿童提供基本的健康服务,为弱势家庭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实践表明,家访项目对于改善家长的育儿态度和育儿能力,以及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家访项目中,家访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家访项目工作人员的文化能力和受访家庭的文化背景、家庭风险水平的评估标准与项目的适切性等是影响家访项目质量的重要因素。未来美国家访项目应努力实现项目标准的高保真度与灵活性的进一步结合、评估方法的多样化发展、与其他项目合作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提高项目的时效性及彼此之间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9.
安静 《宁夏教育》2008,(12):14-15
追寻探究辍学原因从而减少直至消除儿童辍学现象一直是国内外不少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辍学往往都是多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诸因素中,家庭负担的教育成本对儿童辍学的影响最为直接。因此,从儿童上学所面临的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的角度出发,对可能造成农村儿童辍学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为教育决策者提供相应的依据来减少直至消除中小学生辍学现象。  相似文献   

20.
文章的研究表明,农村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与城市学生相比很少,不仅体现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多少上,也体现在所接受的高等教育层次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学生的家庭背景、基础教育质量、高校招生制度等.文章认为应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