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63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这条规定基本确立了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基本要求就是法律真实。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民事诉讼中以“客观真实”为证明要求具有明显局限性,确立以“法律真实”为证明要求因其现实意义、可操作价值而更具合理性。追求客观真实作为一种司法理想应是证明目标而非证明要求。而法律真实是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是具有高度盖然性的相对真实,人民法院应当据此依法作出裁判。  相似文献   

3.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科学地界定什么是客观真实,指出诉讼证明标准——客观真实。客观真实是指:主观上裁判者依法据以裁判的、形式上符舍法律要求的、客观上与案件有关的并能再现案件的客观存在的事实,分析了客观真实在神示证据制度、自由心证制度和法定证据制度中,始终是诉讼证明追求的基本理念和终极目标,并在现实三种证明模式之批判基础上,认为我国的诉讼证明追求的理念和目标应是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4.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科学地界定什么是客观真实,指出诉讼证明标准——客观真实。客观真实是指:主观上裁判者依法据以裁判的、形式上符合法律要求的、客观上与案件有关的并能再现案件的客观存在的事实,分析了客观真实在神示证据制度、自由心证制度和法定证据制度中,始终是诉讼证明追求的基本理念和终极目标,并在现实三种证明模式之批判基础上,认为我国的诉讼证明追求的理念和目标应是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5.
英美法和大陆法在民事案件证明标准上存在巨大差异。英国和美国的证明标准是“盖然性”标准,即民事诉讼一般必须由优势证据所证明,而在大陆法国家则是民事案件的原告必须有效地让审判者确信其所主张的事实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6.
证明责任分配指在民事诉讼中,当要件事实真伪不明时,由哪方当事人承担由此带来的不利后果。关于证明责任分配的学说多种多样。在我国,由于多种原因,现行法律对证明责任分配规定较为简单、笼统,并存在不少缺陷。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证明责任分配标准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论案件事实信息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证据中蕴涵的案件事实信息的收集、运用、识别和认定都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原则和程序。诉讼中要突出案件事实信息的法律属性,必须强化民事诉讼中的原被告双方或者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双方的具有对抗性的举证和质证、分析和反驳,同时,法官应着重审查原被告或控辩双方举示的证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并对诉讼证据中蕴涵或留存的案件事实信息是否真实,以及这些案件事实信息是否就是证据事实,这些证据事实是否能够足以证明(即恢复或还原)案件事实,作为定案的根据等进行识别和认定。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是我国学界和实务界争议的问题之一。随着刑事诉讼传统证明标准弊端的不断暴露,近年来学界出现了各种学说,归纳起来有:客观真实说、实质真实说、法律真实说、相对真实说、两个基本说等观点。对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有利于找到重构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证明标准是证据制度的核心和灵魂。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存在多种观点,其中法律真实不能成为一种证明标准。我国民事诉讼应采用优势证据证明标准,并且根据不同的情况适用不同的标准,以重构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0.
证明标准是刑事司法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诉讼成败的关键。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传统的证明标准有法律真实说和客观真实说。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就采用法律真实说。通过对我国刑事司法证明标准和西方刑事司法证明标准的分析,从中吸取了西方先进合理的证明标准,将它与我国刑事司法证明标准相结合,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证明标准——确信无疑。  相似文献   

11.
矩阵的初等变换法求特征值及特征向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矩阵的行初等变换法及分块矩阵理论,给出了矩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的简易求法。  相似文献   

12.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情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的社会科学。文章阐述了国情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提出了国情学的概念、特征、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分析了国情学与其他相近学科的关系,指明了国情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依赖教科书是全世界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取向对教师以及学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但在短时间内教师很难实现根本转变。创造性使用教科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但在现实情境中是一种难以实现的应然取向。调适教科书是一种合理又可行的取向:教科书具有存在的价值,使用教科书具有合理性;教师使用教科书对于教师更好地实施新课程具有积极意义;调适教科书是多数中小学教师应该努力追求又可以做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以其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的深刻把握,表征出其社会关怀的科学维度;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表征出其社会关怀的价值维度;把实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当作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路径,表征出其社会关怀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人的全面发展虽没有直接表述,但从他精辟的见解的底蕴中可以寻得指导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与范式。  相似文献   

17.
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把我们从人生的困境推向幸福的彼岸,就像他本人那样,以温和坚忍的姿态拨动着生命的琴弦,满怀希望的去穿越苦难。希望之路就成了史铁生彻悟后的救赎之路。他借助一个寓言故事用象征的手法展示给我们,在平静的叙述下蕴含深沉的人生感悟,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风水说源远流长,在堪舆风水说的影响下,宋代的家族或宗族组织为了保护“龙脉”或“风水”,禁止族人或外族人在祖坟山上或附近种植某些经济作物,禁止砍伐祖坟山上及其周围树木,有意无意之中避免了水土流失,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为了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而采取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这些措施对当代的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可贵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翁方纲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和书法家,其书法质朴,浑厚,但由于缺乏创新而被后人批评,本文从翁方纲关于米芾、董其昌等书家书法的题跋入手,着重阐述了翁氏实用、复古、理性的实践观点,较全面地探究了翁氏书法得失的原由.  相似文献   

20.
举证责任制度是中国法官较陌生的法领域之一.本文在简要分析举证责任的概念及其结构的基础上,阐述了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及其相关代表性学说、倒置规则、特殊情况下举证责任分配的原则,对推进举证责任分配相关制度研究,促进法官公正司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