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泽新 《青年记者》2009,(19):90-90
也许是孤陋寡闻,"新闻发现学"这个词,我还是第一次从《怎样发现新闻》这本书里看到。这本书冠名《新闻发现学》未尝不可,也许这样就可能多了一些中国式教科书的气息,但不太通俗的学术概念包装起来的书让人难读。这本书的作者潘堂林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他从一个新角度为传统应用新闻学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江卉 《新闻三昧》2005,(2):30-32
新闻发现这一命题最早由《武汉晚报》原总编辑潘堂林于1996年在《怎样发现新闻》一书中提出。在8年多的时间里,我国新闻界对于它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和阐述,这些阐述比较多的是从新闻发现的概念、作用和思维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怎样能够真正获得新闻发现,怎样具体地发现新闻研究不太多。本从新闻发现的四种模态切入,具体探讨新闻发现所需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记者既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新生事物的发现者;新闻的本质在于发现,写作在其次。目前,新闻界持这种观点的人越来越多。但如何发现新闻?众说不一,莫衷一是。比较权威的是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同志在《中国记者》1997年第6期上发表的《积极开发自己的发现力》的长篇文章,以及前不久出版的《记者的“发现力”》的专著。所以,笔者一度认为:如何发现新闻是个大题目,不是什么简要的公式可以概括了的。但是,看了《新华文摘》2002年第一期转自《发明与革新》杂志的一篇短文———《科学发现的公式》后,笔者的想法改变了。《科学发…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播》2006,(10):42-42
《军事记者》2006年第6期发表陈玉祥、章顺湖的文章《新闻发表与发现新闻》。 文章说,客观事实并不能自己摇身一变而成为传播媒体的报道,世界上哪些客观事实能够得以传播,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发现。  相似文献   

5.
贵州人民广播电台杨世聪 的学术专著《新闻发现方法论》近日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新闻发现方法论》提出了一种新闻发现学的框架:发现新闻是报道新闻的前提。作者批判地继承“传播价值”,使之发展、上升为新的新闻发现理论──新闻发现的四条规律。全书根据新闻发现规律提出十四种发现新闻的基本方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这些方法,对于新参加新闻工作的记者来说,本书可操作性较强,为发现新闻提供了捷径。(邮购本书电话0851-5821144邮编550002)《新闻发现方法论》面市@刘世杰  相似文献   

6.
新闻是新近发达的事实的报道。那么从事实 转化为报道,首要的工作是发现。发现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才能把它采写(制)成报道。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积极开发自己的发现力。 什么是发现?《辞海》的解释是,本有的事物  相似文献   

7.
论新闻发现     
彭菊华 《当代传播》2000,1(3):22-24
新闻发现指发现新闻之获得,是一种名物,兼具新闻资讯和化理性品格,限于新颖的新闻材、独特的新闻角度和权威的新闻主题,当属“新材料科学”。宏观新闻发现板块,它浸透着政治,多数为非原创性的,有时认可“一无所获”,是个人智慧和群体智慧的结晶。个案显示,出色的新闻发现达到当下性与史实性的统一,自选动作与规定动作的统一,多样化与术业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新闻,说到底都是记者的一种发现,即客观事实的发现……记者的使命在于不断发现新事实。”(1)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世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不管是对媒体,还是对记者来说,无论技术水平多高,无论交往多么神通广大,都不可能发现其中所有的新闻事实,何况新闻事实有大量是意料之外的事实,是“非常态”的事实。但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只要我们能够把握“新生事物”(新闻事实从性质上说总是新生事物)孕育、萌芽、生长、成熟过程的基本规律,就能使“发现”本身成为一种自觉的、而非盲目的行为。 (一)…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艺术家罗丹的一句名言。艺术创作如此.新闻工作亦然。可以说,新闻记的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发现。发现.是事实转化为新闻的关键一步,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发现的科学,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记者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发现新的新闻线索、挖掘新的新闻素材、捕捉现实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但在现今媒体新闻源雷同,独家新闻不易碰到的情况下,新闻发现大多为非“原创型”的,非“制造型”的,而是“挖掘型”的,是一种再发现,即发现新闻背后的“隐性信息”。  相似文献   

11.
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新闻界有句“口头禅”:“没有事实便没有新闻。”因为客观事实并不能自己摇身一变而成为传播媒体的报道,如果没有人去发现,无论具有多大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也永远成不了新闻。世界上的哪些客观事实什么时候能够得以传播,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发现。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发现是客观事实转化为新闻报道的关键。新闻发现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贯穿于新闻产生的全过程,体现在采写实践的多个环节,有报道思路、主题、事实、角度、线索、“文眼”和表现方式等等大小不一、层次不同的多种表现形式。思路发现:是指对某个新闻事实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新闻的发现     
《新闻前哨》2005,(6):79-79
保康县委宣传部都正阳认为,发现新闻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靠脚板发现新闻。我调整了自己的工作思维,把工作的大部分时间用在到基层,到一线,到车间,到田间地头。把工作中三分之二的时间用到下基层,有便车搭便车,没有便车搭班车,有事无事,我就在乡镇村组和农户之间转。这一  相似文献   

13.
新闻发现力在新闻采写当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新闻界缺乏新闻发现力的问题,本文向社会学研究借镜,试图提出一个建基于比较视野下的新闻发现图式,并用新闻实践案例去验证其实际效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指出新闻发现力的培养应该是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在生活中,并不缺少新闻,缺少的只是发现。新闻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从来没有发现不了的新闻,只是没掌握发现新闻的方法和思路。如果说发现是看到前人没有看到过的事物、找到前人没有找到过的事物,那么,新闻发现就是把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新的事物和新发现的规律及时准确地传播出去。因此,我认为影响发现新闻有五大要素:●系统思考与细节观察。系统思考与细节观察,就是要求我们要做到又见树木又见森林。观察是记者发现新事物、探索新规律的最常用的武器。发现新闻能力减弱则是观察意识的淡漠,尤其是处理不好系统思考和细节观察的关系。在采访…  相似文献   

15.
新闻在于发现,只有发现新闻才能写作新闻,发表新闻。发现和写作都很重要,但比较起来发现更重要,发现是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报道的前提是记者的新闻发现。新闻发现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有意发现。即记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到基层一线去发现新闻,通常是主题先行;另一种是无意发现。即记者未加注意,在不知不觉当中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新闻。通常是主题滞后。以往,记者只注重新闻的有意发现,却忽视了新闻的无意发现。其实,新闻的无意  相似文献   

17.
孙万科 《记者摇篮》2012,(12):11-12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肩负舆论引导重任的党报如何披沙拣金,做好新闻报道?我认为提升新闻发现力,是一个重要的选择。何谓新闻发现报纸阅读率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的发现。那么,何谓新闻发现?还是让我们从新闻实践中寻找答案。现实生活中,很多新闻,甚至是重大新闻往往埋藏  相似文献   

18.
何志武 《新闻与写作》2004,(7):28-29,31
发现新闻是记者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基本功,也是记者之间差距最大的一项基本功。有的记者成天为找不到新闻而发愁,有的记者却每天为发现的新闻线索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采写而发愁。他们之间的差距其实主要的还不是对突发事件等显性新闻的发现能力(显性新闻的新闻价值显露于事实的表面,一眼就可以看出),而主要体现在从大量的司空见惯的事实或现象中发现新闻的能力,这就是隐性新闻的发现能力(隐性新闻的新闻价值隐藏于事实的内部,需要借助记者的思考来判断)。司空见惯是记者遇见最多的事实或现象,也是记者发现新闻最多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安策 《军事记者》2010,(2):55-56
读了许多新闻学专著,真的有些“审美疲劳”了。然而。当我看了解放军报社高级编辑、《军事记者》主编朱金平同志的新著《新闻发现论》(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时。眼前顿感一亮。这是一本充满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实用新闻学专著。它以超广角的视野为读者介绍了新闻发现的一般方法和“旁门左道”.并提出了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新概念和新见解。尤其是书中阐述的“新闻创造论”.令人耳目一新.在新闻资源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打开此书。相信每个读者都会从中发现些什么。  相似文献   

20.
记者发现新闻的四个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的新闻发现目标包括发现事实真相、发现新闻价值、发现新闻表达方式。新闻发现思维贯穿于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并通常表现在四个动态阶段:由新闻线索触发的新闻“灵感”;围绕新闻“灵感”所展开的对事实真相的预测;采访中印证事实真相、修正和确认报道主题;采访中依据报道主题和新闻表达规律发现、收集、挖掘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