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关于安娜这个形象,无论在俄国还是在世界上,也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都有不同评价。这跟评论者的思想观点有关系。如用中国封建礼教的标准评价安娜,那她就会被理解成为一个不规矩的女人。这当然是不对的。分析和评价安娜的形象,绝不能离开当时俄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否则,就弄不清安娜这一形象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托尔斯泰所塑造的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是俄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艺术魅力的妇女典型之一。凡是读过这部著作的人,无不为安娜的光彩照人的形象所感动。但是由于安娜的内心世界极其复杂和评论者的见仁见智,历来对安娜的分析和评论聚诉纷纭,莫衷一是。这与评论者的思想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在我国评论《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伟大作品的文章中,关于安娜这个人物的评论可以说已经逐步地趋于一致或接近,这就是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俄国农奴制继续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形成这一广阔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安娜这一形象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这个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只要进一步考察,就不能不看到,在安娜的具体分析上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拨高的倾向。一些文章认为安娜是当时整个贵族社会的叛逆者,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与贵族社会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先进妇女的典型。她看透了剥削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残酷,看透了上流社会的伪善和无耻,因而毅然决然地和她所熟悉的贵族阶级社会决裂。有的文章甚至说,安娜是一个从贵族的营垒中被资产阶级拉出去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一八七三至一八七七年,列夫·托尔斯泰整整花了五年的紧张劳动,完成了他的第二部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品《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直接取材于六七十年代的俄国现实生活。小说以女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名字命名,这就强调了在这部小说中,安娜的形象以及安娜的爱情悲剧占着首要的地位。关于安娜的婚姻、爱情和家庭生活的基本情节是这样的:安娜是一个二十六七岁的贵族少妇。在  相似文献   

4.
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形象,早已为中国读者所熟知,这个颇具悲剧色彩的俄国妇女形象,不知使多少纯洁、善良、正直的中国读者为之落泪、掩卷深思。然而,怎样认识、理解、评价安娜这个形象,历来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证。  相似文献   

5.
安娜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她的爱情悲剧具有社会的和自身的原因。安娜生活在俄国社会变更动荡的时代,她不为上流社会的虚伪所容是安娜悲剧的社会根源,安娜本身纯洁、真挚、善良是她走上悲剧道路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6.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安娜·卡列宁娜》是列夫·托尔斯泰发表于1877年的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小说中安娜是一位敢于反抗上流社会虚伪道德、夫权统治的女性觉醒者形象。安娜女性意识的觉醒主要体现在性意识的觉醒和性别主体意识的觉醒两方面。性意识的觉醒表现为性压抑、精神出轨、身体出轨,性别主体意识的觉醒表现为对纯洁爱情的执着追求,对妻性母性的挣脱。安娜女性意识的觉醒启发所处时代尤其对俄罗斯女性意识的觉醒产生了重大影响。安娜女性意识觉醒者形象,对当代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对女性写作等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德·瑞那夫人是法国作家司汤达长篇小说代表作《红与黑》中塑造得较鲜明的一位女性形象,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三大长篇小说之一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同名主人公。两位大师笔下的这两位女性形象,虽然由于作家国籍不同,社会体制的发展阶段不同,社会风俗不同,作家笔下不可能出现完全雷同的人物形象,但以他们对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的理解,作家笔下的两个女性形象,也就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有人认为德·瑞那夫人就是法国的安娜·卡列尼娜。首先,两位女人公的形象都是在作家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中塑造出来的。司汤达…  相似文献   

8.
安娜&#183;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塑造的一个光鲜动人的贵族女性形象。她美丽善良、真诚勇敢,洋溢着青春和活力,具有摄人心魄的高贵气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俄国,当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转变之时,安娜的身上同样存在着传统伦理思想的制约和资产阶级情调的诱惑。她一方面囿于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一方面又想要过真正的情感生活,这就决定了安娜挣扎在道德和感情之间,徘徊在外部舆论和内心渴望的矛盾之中。因此,安娜的悲剧既是性格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塑造的一个光鲜动人的贵族女性形象.她美丽善良、真诚勇敢,洋溢着青春和活力,具有摄人心魄的高贵气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俄国,当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转变之时,安娜的身上同样存在着传统伦理思想的制约和资产阶级情调的诱惑.她一方面囿于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一方面又想要过真正的情感生活,这就决定了安娜挣扎在道德和感情之间,徘徊在外部舆论和内心渴望的矛盾之中.因此,安娜的悲剧既是性格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以来关于安娜形象的研究,基本上围绕下列几个问题展开:安娜形象的新解读,安娜之死,安娜悲剧原因考证,安娜爱情悲剧论。而论述最多的是将安娜置于比较文学之中,将安娜与世界文学中著名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出作者塑造安娜这一形象的得失,并在比较中升华安娜这一形象的世界意义。研究阐释中涉及到了精神分析学说、心理学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原型理论等。  相似文献   

11.
《安娜·卡列尼娜》是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托尔斯泰著名的长篇社会心理小说。这座艺术山丛中的奇峰之所以至今神力昭然,不仅因为它虔诚地为人类演奏了一组命运交响曲,而且因为作者笔下活跃着一系列具有复杂性格的艺术典型。 自然,洋溢着旺盛艺术生命力的安娜的形象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呈现复合结构性格的艺术典型之一。但事实上,决不只是安娜的性格具有多重结构的  相似文献   

12.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一部不朽巨著,女主人公安娜在封建社会的桎梏下仍旧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的精神令人震撼,而她悲剧的命运也引人深思。本文立足于分析安娜的爱情观,即安娜对爱情的理解以及在恋爱中所表现的特点,来揭示安娜走向自我毁灭的必然结局。  相似文献   

13.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文坛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在小说中作者塑造了安娜——一个上流社会叛逆者的形象。繁漪是中国的戏剧大师曹禺的戏剧《雷雨》中的主人公。这两个人虽处在不同的年代和国度,但由于作者选材的相似和人物生活的文化背景的相似性,使得她们的命运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4.
《安娜·卡列尼娜》展示了当年俄国城市、乡村生活巨幅画卷,并从文化冲突的视角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对列文的形象的塑造,列文代表纯朴农村文化,围绕着他两种对立文化展开交锋,从中表现作者对城市奢华的贵族文化的批判,对纯朴的乡村平民文化的向往。  相似文献   

15.
这里试图用现代的眼光来透析安娜的形象和安娜悲剧的根源,突出对她形象的矛盾性和复杂性的理解,更加准确地把握安娜丰富独特的精神世界,真正领略安娜对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的超前的境界。安娜悲剧的根源,除了明显的社会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性格因素和俄罗斯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6.
托尔斯泰在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塑造了一群不朽的文学形象,其人物塑造艺术之精,世界各国著名作家可以与之比肩者是屈指可数的。笔者拟从这部作品的本文出发,结合作家的思想、美学观点,原著中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特点,俄国当时的现实生活,对作品人物塑造的性格建构原则之一——真诚与虚伪,进行审美的探讨。真诚的人物形象安娜是一个本性真诚的贵族女子,她单纯,坦率,待人诚恳,喜欢开诚相见。在渥伦斯奇参加比赛的赛马场上,安娜听着卡列宁那令人讨厌的、喋喋不休的尖利声音,心里想道:“我不喜欢说谎,我忍受不了虚伪,而他(她的丈夫),的食粮——就是虚伪。”作为一个真诚女子,安娜对于丈夫卡列宁的虚伪和没有爱情可言的虚伪家庭生  相似文献   

17.
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以家庭问题为题材,塑造了一个热烈追求个性解放的光辉的妇女形象,同时也展现了十九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之后的社会现实.是他继《战争与和平》之后又一部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巨著,他留给后人的文学遗产是巨大的,为后人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安娜与蘩漪     
这是两个何其相似的故事。在托尔斯泰笔下,俄国贵族妇女安娜在她还不懂得爱情是什么的时候,就在姑母的包办下与比她大二十岁的卡列宁结了婚。卡列宁是一架官僚机器,是个身心都僵死的死魂灵,他无情地摧残着活在安娜身体里的一切美好的东西。渴望爱情幸福的安娜大胆地爱上了青年军官渥伦斯基,然而,渥伦斯基却是个“同她很疏远”的男人,是  相似文献   

19.
茨维塔耶娃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流亡欧洲的俄国女诗人,在俄国诗坛 上素孚众望,与安娜·阿赫玛托娃齐名。其诗歌的风格和特点也曾对 我国的老一代诗人产生过一定影响。她的诗歌创作来源于对祖国的 爱,作品中有占据相当分量的祖国主题。  相似文献   

20.
张婷 《林区教学》2011,(10):44-45
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秉承俄国文学人道主义传统,他用笔尖创造了世界上最具有艺术魅力的艺术形象——安娜。本文主要对安娜的悲惨命运进行分析探究,并透析出安娜感人的爱情悲剧不仅与她自身的精神困惑和意愿有关,也蕴涵着作者对人性、社会及二者关系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