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每教一届新同学,我总要让他们写一篇作文《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我》,希望通过这篇作文对他们有所了解以缩短距离。但不少同学写不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只能给人一个一般化的甚至是模糊不清的印象。父母眼中独特的我是一个限  相似文献   

2.
2001年底,我写了个短篇小说《父亲和城市》。上海《少年艺》在刊发这篇小说时,却把它安排在“纪实学”专栏。收到样书后,我有些迷惑,但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了。编辑部那样编排是有道理的,我那篇作品写得太真实,如同一篇实实在在的纪实学,其实却是篇虚构的小说。写这篇小说时,我心底很苦涩,含着泪写,当写到最末一段时,我已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几乎哭出了声……  相似文献   

3.
女儿的班主任曾吩咐我写过两篇命题作文。班主任知道我的职业,却不知道我的真实底细,误以为我擅长写这类应景作文。我惶恐地说,我写不好。班主任说,您太谦虚了。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写的作文不合适这类报纸的套式。我认为我女儿也不行,不鼓励她写这种应景文章。为了美眉班主任,我竟然就硬着头皮写了。  相似文献   

4.
周末,按照惯例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周记。要求提得不多,但我非常强调"真实"两个字:写真实之事,抒真实之情。因为"真实"是写好作文的条件,也是写作文的目的。只有写真实之事,抒真实之情,才能把写作当作一种需要,写出来的作文才能有血有肉,打动人,影响人。  相似文献   

5.
真·破碎     
望着湛蓝的天空,不禁又忆起了曾写过的一篇作文:<破碎的美丽>.在文中,我写到"破碎的事才最美、最真实."可我发现,破碎的人才最真实.  相似文献   

6.
这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教学工作总结,但确实是我初为人师的真实经历,真实感受。就是在类似这样的感动中,我送走了我的第一届学生。也许它很幼稚,但是,它真实的存在过,也将永远写在我为人师道路的首页……--题记  相似文献   

7.
春节后的第一周,老师让我们以春节为题材写一篇作文。我脑子一亮,回想起大年初一做汤圆的神气劲儿以及吃汤圆的笑话,便一气呵成,把当时的情景真实地记录下来,写成了这篇习作。我觉得写好习作需要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多修改。这样写好习作便不那么难了。  相似文献   

8.
《雨中》是六年制八册最后一篇习作例文,也是中段教材最后一篇习作例文。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和本组重点训练项目及教材的要求,这篇课文例写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按顺序写真实写具体。真实是记叙文的生命,顺序是记叙的结构方式,具体是记叙文的基本特征。真实决定着顺序与具体,有顺序又具体,更显其所写之真实。真实、  相似文献   

9.
作文的枷锁     
仍记得我写的第一篇作文,只有七十余字,六要素不全,却是我的倾心之作。天生不善于写作的我,句子都造得不顺,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让人忍俊不禁。然而,我那时的作文,一字一句皆出自我内心——无比真实。  相似文献   

10.
新学年开学了,我任教高一两个班语文。为了了解学生的写作现状,开学第一课我就让大家以“热”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选材真实。以下是同学们写蚊子的两个片段。  相似文献   

11.
礼物     
那天下午我很难为情,因为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儿读了我写的文章。这本来是我送她的礼物,没送鲜花没送小手工,我把自己整个一年级写的作文,有发表过的也有没发表过的,让爸爸帮忙打印出来,然后一篇篇放入一个小像册,我把它送给了老师。 老师说:"林日暖不但写得好,而且都是身边的小事,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看她的  相似文献   

12.
韩蓁 《今日中学生》2006,(25):40-42
2001年底,我写了个短篇小说《父亲和城市》。上海《少年文艺》在刊发这篇小说时,却把它安排在“纪实文学”专栏。收到样书后,我有些迷惑,但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了。编辑部那样编排是有道理的,我那篇作品写得太真实,如同一篇实实在在的纪实文学,其实却是篇虚构的小说。写这篇小说时,我心底很苦涩,含着泪写,当写到最末一段时,我已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几乎哭出了声……“母亲凄楚地笑笑,啥都没说,只把糯米面送给瘸腿师傅,然后抱着父亲的骨灰盒子拉着我的手,踏上了回乡的路……郭幺叔、刘文胜和二三十个民工以及熟悉和不熟悉的乡亲们无言地站在…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我布置了一篇日记,题目是<我身边的好人好事>.日记收上来后,令我哭笑不得:很多学生都写"捡钱包"这一老掉牙的、不真实的题材.  相似文献   

14.
上次作文课后,黄佳睿写了一篇心得《真实的周末》,其中谈到张羽的文章最重要的特点是真实。初读这篇文章,惟一的感觉就是好玩,可是再读却又觉得有点伤感,有点无奈,很微妙。也许这就是真实的魅力吧!我不赞成一些同学说的“文章写出来是为了给别人看的,所以一定要引起别人的共鸣”。写文章本身是一种抒发,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记录下自己某一时刻独特的感悟,自然首先是出于内心的需要。在我看来,这不失为一篇好文章,毕竟,大多数文字表现的是他最真实的感受。朴实无华的文章往往很有吸引力,关键就在感情的真实吧!我想这也是抒情类…  相似文献   

15.
吴培光 《初中生》2013,(14):13-15
我平时训练学生作文的方法是:不限字数,不限体裁,不限主题,只要求每人真实、真诚地写出属于自己的、富有个性色彩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我认为能做到这样就是好作文。我经常对学生们讲两句话:你不能写好一篇大作文,至少你能写好一段文字;如果你不能写好一段文字,至少你能写好一句话!  相似文献   

16.
晓薇同学的问题,让我想起了我读中学时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写一篇题为《我的老师》的作文——哈哈,《我的老师》这个题目,可是经典题目啊!我取材于真实的生活,写以前教过我的一个语文老师,写老师多么博学、认真,重点写了一件事,我上课开小差,被老师扔粉笔头,然后教训了我一顿,这件事可是千真万确啊!哈哈!  相似文献   

17.
我新接手一个班,对于学生们的真实写作水平一无所知,必须尽快了解、熟悉他们.以便找到对策.对症下药.开学第一天,我给学生布置的第一份作业便是写一篇日记,写什么内容不限,只要能反映自己的真实水平即可:结果,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一声,一脸的茫然:一问方知,他  相似文献   

18.
陈建筠 《班主任》2007,(5):13-14
这是发生在笔者身上的真实案例。一天,我处理完班级一件突发事件,深有感触,当即写了一篇德育案例。有趣的是,过了一段时间,重读这篇案例时,我对那天突发事件的看法和结论竟然发生了近乎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为什么会这样?它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19.
一次,教语文课的王老师批评小胡图说:"你这篇作文写得不真实,完全是乱编出来的。拿回去重做,要从自己写起。"第二天,小胡图又交来一篇作文。王老师又批评小胡图说:"你怎么写得这么啰唆呢?听听你是怎么写的——‘早晨,我从自己的床上起来,洗完了自己的脸,就背上自己的书包上学去  相似文献   

20.
散文的生命在于真实。这真实,是通过作者个人的记忆和表述来体现的。虽然也曾有过代表一个时代发出强音的散文,即所谓写"大我"的散文,但我以为,那很难成为真正的文学。我心目中的好散文,大多还是个人的记忆,同时又是真实的记录。所以,它同时也是历史,但那是一个人的历史。这里的两篇小散文都是写吃的,都是我生命中的真实故事。几十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淡忘了,为什么这两篇作品里的事却忘不了呢?我想,因为这里有文学的真生命在。它们在我心中,是刻下深深的烙印的;而同时,通过我的经历和我的眼睛,从中即小见大,也能看到一个时代的侧影。在写散文时,我很注意将一些细小的东西,和一个时代结合起来写;也注意将看似无甚大意义的细节,和自己后来的人生经历融合在一起。这是因为我坚信:散文就是历史——当然,是一个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