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敦煌出土文书中关于民间结社资料的考察,对中国古代民间结社及其传统,提出了较新的认识。民间结社传统悠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内部组织结构,概括起来有如下特征:个人在自愿原则基础上结社,社人大会地位最高,有制定社条、选举社官、决定重大事务等权利;社条为社内行为的最高准则;社人地位平等;社务公开。有良性的组织形态,民间结社才有了强大的活力。现在重新审视民间结社,认识民间社会蕴藏的历史活力,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唐宋时期的邑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邑社为中国古代广传之民间组织。唐宋时期的邑社既受限于前代结社风气,又受到历史环境限定,自成体系、别具一格。其社规、社约式的结社方式、繁多的种类、丰富的组织活动、组织的世袭性、社众的平等性、女人社的大量涌现,以及与寺院的微妙关系无不印刻着历史烙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3.
晚唐五代,敦煌寺院僧侣要向世俗政权缴纳基于土地的各类赋税,但仍然享有免除基于人身的各种徭役的优待。作为合法的“百姓僧”,他们既享有乡司百姓的请地纳税和权力与义务,又仍旧保留了僧人免纳身役的经济特权。敦煌僧人交纳地商税,是唐代两税法后寺院僧人丧失免纳正税特权在敦煌地区的具体表现,同时又具有敦煌当地浓厚的地域色彩。两税法以来僧侣免赋特权的进一步丧失,既是僧人私有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又是整个封建社会历史的折射。  相似文献   

4.
李亚 《培训与研究》2009,26(11):45-47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崇信佛教并极力扶植佛教的发展,从该时期敦煌寺院、僧人数量的增加、寺院经济的繁盛、僧侣政治社会地位的提高及兴盛的写经事业等方面都体现了敦煌佛教在吐蕃政权扶植下的发展。另一方面,佛教的发展也实现了吐蕃政权企图利用佛教来维护其政治军事统治的目的。佛教的全面推行对吐蕃赞普权威的加强、敦煌地区民族矛盾的缓和、社会的稳定都表现了积极有利的一面,延缓了吐蕃政权在敦煌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5.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对佛教的扶植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崇信佛教并极力扶植佛教的发展,从该时期敦煌寺院、僧人数量的增加、寺院经济的繁盛、僧侣政治社会地位的提高及兴盛的写经事业等方面都体现了敦煌佛教在吐蕃政权扶植下的发展。另一方面,佛教的发展也实现了吐蕃政权企图利用佛教来维护其政治军事统治的目的。佛教的全面推行对吐蕃赞普权威的加强、敦煌地区民族矛盾的缓和、社会的稳定都表现了积极有利的一面,延缓了吐蕃政权在敦煌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6.
沤社是民国中期成立的词社,成员交游历时长、空间广。通过对沤社的交游考察发现,沤社是在清末民国与南北诗词社团交游中逐渐形成的,而且成为民国时期沟通南北社团及民国前后期词社的连接点;上海成为了民国时期结社重镇,改变了以往京都为唱和中心的"文学地图";诗词社员交游与结社的基础基于相似的文化与遗民背景,词社之间的交往,词学观念与创作均会相互影响。最后,由于社会传媒的发展,沤社成员又成为了《词学季刊》报刊词人群,完成了传统词社成员的现代转变。  相似文献   

7.
归义军时期莫高窟与敦煌寺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归义军时期莫高窟有寺院,称“大圣仙岩寺”,此寺院是僧官“勾当三窟”的治所,负责管理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三窟的日常事务工作;此寺为中等寺院,常住约为二十人。在莫高窟常住的除本寺僧人外,尚有敦煌其它寺院派住莫高窟的僧人,即所谓“住窟禅师”,负责管理各自寺院在莫高窟开凿的洞窟。此寺有固定的寺产和收入,其来源除了寺院正常的收入外,还有敦煌其它寺院在固定时间给莫高窟上缴的有一定数额的财物,各寺院要进行“纳官”。该机构组织各寺院在三窟进行如印沙、燃灯、转经等活动。  相似文献   

8.
寺院应该是僧侣们念经用斋、讲经说法的场所。然而 ,在社会动乱的南北朝时期 ,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和寺院的普遍建立 ,寺院经济逐步产生并发展迅速 ,由此给寺院和僧侣生活带来各种腐蚀性的影响。寺院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宗教组织 ,而具有了更多的世俗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述“社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邑(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基层社会组织。其性质、类型、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所反映的阶级关系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① 春秋以前的社是农村公社的组织。当时,村社通称邑、里,其所奉祀的社神(土神),即村社的保护神。奉祀社神的地方称为“社”。于是这种村社组织也有径称“社”的。社神是邑、里中最重要的神祗,其标识一般是一株大树或丛木;有的则进一步封土为坛,坛上或为  相似文献   

10.
敦煌历书是敦煌出土社会经济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寺院、官衙、社邑三类,是研究我国唐代社会经济的宝贵资料.同时敦煌历书口语性强,方俗语词夹杂其中,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甘青地区寺院僧侣的历史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纷纷涌现,教法史、世系史、寺院志、人物传记层出不穷。诸多的寺院僧侣们的史学创作,不仅推动了地方民族史学的发展,而且在他们的著作中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为今天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12.
文人结社现象贯穿有明以来近三百年历史,晚明文人结社的数量和规模均为史前所罕见,构成士子人生、文学、政治生活、社会实践的重要部分。本文拟就晚明文人社团经费来源进行研究,其中以复社为代表进行集中探讨。  相似文献   

13.
渔人“违禁“与“桃花源“失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违禁”即违反禁忌。禁忌,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中常称为“塔布”(t浕too或t浕tu)。这一学术名称来自南太平洋波里尼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在汤加岛土人的生活中曾有许多奇特现象,比如某种东西只允许特定的人物(僧侣、国王、酋长)使用,而不允许一般人使用;有些东西,只能有某种特定的用途(如祭祀),不准用于一般的目的,等等。当地土人称这种现象为“塔布”。后来,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发现,被称为“塔布”的现象遍于世界各原始民族之中,学术界使用它作为学术上的名称。汉语中与其意义相对应的词是“禁忌”,除用作专用的学术名…  相似文献   

14.
敦煌音声人略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敦煌遗书中,我们得见寺院音声人和归义军节度使乐营、乐营使、乐行及其所属音声人的记载。这些音声人应当属于敦煌灿烂的音乐文化缔造者之列。唐宋之际,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折:音乐从皇家教坊、贵族家伎的狭小天地,走向市井庶民社会。音乐从业人员从著籍贱口音声人逐渐演变为勾栏瓦舍的行会成员。在这个转变中,寺院音声人和乐营音声人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敦煌遗书中发现的一鳞半瓜的资料,填补了中国音乐史上这一若明若暗转折中的历史空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人结社具有比较久远的历史,特别是明末清初的文人结社负载了政治、文化、文学诸种意义。曼十年代曾经引起研究者的重视,而建国后的几十年里,这个问题渐渐淡出研究视野。与以往侧重于史实考证的研究方式不同,论文从文学的角度对结社问题进行研究。总体的研究思路为:将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置于易代之际特殊的历史时空和社会背景下加以观照与考察,力求同当时的政治变革、思想流变和文学发展等复杂因素联系起来宏观地、多维地探讨它的兴衰变化和运作特点,并进而揭示文人结社对这一时期政治、思想、文学等方面产生的应有影响。晚明党争与结社一体化,讲会,论学与结社相结合,诗社告退继之以文社勃兴。论文主要分析了复社、清初明遗民结社及清初东北流人结社三个方面。其中对复社的分析尤为细致。复社与东林关系、复社的思想学术观点一向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论文又重点总结复社的文学思想(一)绍绪七子,宗法汉唐,为其文学思想之渊源;(二)祖述六经,力返风雅,是其文学思想之宗旨;(三)性情、学问、世运为其创作论之基本内核。对于明遗民结社,从横向上与非遗民结社相比较,从纵向上探讨与宋遗民结社的渊源。并重点研究惊隐诗社、甬上遗民诗社、岭南遗民诗社的文学思想感情。东北流人诗社视为清初遗民诗社的特例,这面一向研究得较少.  相似文献   

16.
明代莆田文人结社可考者共有十五家,其具有历史的一般性,也有自身的独特性。以传播学视角,从传播主体、传播方式及其传播功能三个维度具体分析明代莆田文人结社的特征,总结明代莆田文人结社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17.
唐五代敦煌人的饮酒习俗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有着很深的酒文化积淀。敦煌人饮酒的历史,至迟可以追溯到汉代。敦煌的饮酒风习很盛,酒在敦煌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各种活动都少不了酒,如宴会、祭拜、招待使节、婚丧、庆典等。敦煌几乎各社会、各阶层的人均饮酒,寺院的僧人、尼姑也不例外。敦煌人的饮酒方式既有“喧拳”,也有文雅的筹令;敦煌人好喝酒,敦煌酒的销量很大,除了敦煌有悠久的造酒、饮酒传统外,也与敦煌所处交通要道有关,往来的商旅和使节影响着敦煌酒的供求关系,还与敦煌粮食产量相对富裕有关。  相似文献   

18.
邪教与自焚     
邪教是人类社会的一大公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邪教组织一般有几个共同特征,即:秘密结社、组织严密,崇拜教主,宣扬末世论,思想上控制教徒,聚众敛财,反抗社会,残害教徒身心。当邪教内幕曝光或罪行败露时,他们不惜以教徒的生命作为牺牲品和赌注,诱导信徒制造绑架、暗杀、投毒、爆炸等恐怖事件。而集体自焚,往往是他们经常采取的一种疯狂残忍的恐怖行为。   1986年,日本 7名“真理之友教”成员在海岸为死去的邪教教会精神领袖自焚。   1993年,美国“大卫教”教徒对执行搜查任务的美国司法当局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文人结社发展至明代出现高潮,它的兴起、繁盛和衰落与多种因素有关联,其中政治因素,影响既深且巨。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时局总是牵动着文人结社的发展进程,高层官僚雅好宴饮赋诗甚或直接参与社事,带动整个社会形成结社之风,激烈的党派之争促使文人结社变得更加炽盛,在总数、规模、管理、性质等方面都在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20.
红人馆     
《中等职业教育》2004,(1):46-47
张东健等多名艺人组成秘密组织帮助人韩国不少艺人都喜欢组团结社,而其中张东健与好友韩在石、安在旭、金晶银等12名男女明星组成的名为“秘密系”的组织可说是最有意义的了。该组织并非一般的联谊小组,而是以帮助经济有困难的艺人为目标。该会不接受企业及团体的赞助及捐献,所有基金均由成员捐出。不久前组织成员还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帮助一名正与病魔搏斗的艺坛前辈的事宜。成员们还计划拍卖五十多件他们的私人珍藏,希望能筹募更多经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