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个不带电的不同材料的物体互相摩擦时,分别产生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用电子论很容易解释.但用实验来证实这个现象,并不容易.验证“异种”还好办,只要做到绝缘良好就成.但验证“等量”却较为难办.我们经过多次实验获得成功,今介绍如下供参考根据这个实验的特点,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仪器绝缘应特别良好,保证在实验过程中不得有电荷流失.2.电荷散布面积不宜过大.物体上带的电荷不要太多,否则容易发生放电.  相似文献   

2.
《自然》第二册《怎样认识物体(三)——土壤》一课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概括,从而获取有关土壤的知识。这就要求实验现象一定要明显。特别是分析土壤里含有腐殖质时现象更要明显。然而,按教材中介绍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效果不好。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选用的土壤里含有的腐殖质不够充分,燃烧不充分,效果就更差。我对实验进行了如下几点改进:  相似文献   

3.
感应起电机巳普及全国中小学,可在静电教学中用来获得大量电荷和高电压,能做很多静电演示实验,由于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增加任何电源和附件,只要顺时针方向摇动起电机就能在演示实验中达到其应有效应。但感应起电机并不是经常要用的仪器,一年中只用几次,由于长期存放在橱内,起电机玻璃圆盘上的铝粉箔片上的少量电荷因存放时间长而消失,当教学急需用时常常起不了电。据说明书介绍:“可用胶棒或玻棒摩擦后让圆盘带电?然后摇动起电机即可起电。”这样要花很多时间去摩擦胶棒或玻棒,让玻璃圆盘带足一定的电荷后才能  相似文献   

4.
本章分为五节,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电路、电流、电压有关知识。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归纳相关的物理规律,学会连接电路及电流、电压的测量,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许多物理老师在讲摩擦起电时 ,都必须使用验电器来说明问题。教学时 ,往往发现验电器指针不偏转或箔片张不开现象 ,实验得不到有效验证。于是强加“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而草草结束该课 ,学生很茫然。验电器指针不偏转 ,验电箔片张不开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我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下面谈谈验电器的保养与维修方法 ,仅供同行参考。1 验电器的结构目前的验电器主要有两种 ,即指针验电器与箔片验电器。这里只探讨指针验电器。它的构成如图 1所示。图 12 验电器的保养一个正常的…  相似文献   

6.
摩擦起电是一个简单的实验,但如果不加以充分注意,可能在课堂演示时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经验得知,做好这一实验,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摩擦起电实验的选材摩擦起电,必须使用不同材料制成的两个物体(至少有一个是绝缘材料).由于物质不同,电子逸出功的大小就不相同.当两个物体紧密接触或摩擦时,有一部分电子会由逸出功较小的物体转移到逸出功较大的物体上去.于是,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荷,  相似文献   

7.
在《电荷、库仑定律》一课中设置了两个演示实验:静电感应实验和两电荷间的库仑力实验。为了能在教学中成功演示这两个实验现象,近年来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静电是指高电压、微电量的带电体。两种不同固体接触、摩擦分离后均带有正负不同极性的电荷。174 7年富兰克林开始规定了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 ,玻璃棒带的电荷为正电 ,丝绸带的为负电 ;硬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 ,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 ,毛皮带的为正电。两种不同固体摩擦后 ,一种带正电 ,一种带负电 ,许多种固体的带电情况排列起来 ,称摩擦起电序列。它是把带正电荷的物质排在前面 ,带负电荷的物质排在后面 ,由于实验条件不同 ,排列的结果不一定完全相同。1958年的资料 :玻璃、尼龙、毛皮、丝绸、纸、棉、封腊、硬橡胶、赛璐璐、聚氨酯、聚…  相似文献   

9.
在上海市六年制小学自然常识课本第九册第28课《怎样减少摩擦》中,有“气垫能减小摩擦”的实验,而在仪器配备中却无气垫实验器教具。要完成这一实验,让学生亲眼观察到气垫能减小摩擦的现象,老师必须自己动手制作。  相似文献   

10.
摩擦起电演示器黄玺琨(吉林省舒兰市一中132600)在验证初中物理课中囫擦起电这一内容的结论时,习惯的做法是用毛皮磨擦过的橡胶棒或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这种演示方法受季节或天气的影响,效果不理想、可见度小.笔者自制的磨擦起电演示器,材料易...  相似文献   

11.
做好静电实验的关键是绝缘良好.潮湿的气候会使绝缘变坏,所以,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不采取有效措施,很多静电实验就不易成功.但有些静电实验却在气候很干燥的时候,也得不到预想的效果,甚至完全失败.一、电摆实验电摆是由支架、绝缘良好的摆线和摆球(或薄纸筒)组成.用它做电荷间的作用力和检验电荷的性质等实验.在实验时,用带电的起电棒.先给摆球带上某种电荷.正常  相似文献   

12.
管道输送粉体粒子起电电荷分布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粉体粒子在管道输送过程中起电电荷分布实验装置,并利用最新的实验分析设备,开展相应的大量粉体粒子起电电荷分布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粉体粒子电荷从负到正呈广泛分布;当管道长度L>0.05 m时,平均碰撞次数n-随管道长度线性增加;粒子平均电荷量q-m作为1个函数与粒子电荷方差σ2有关;电荷方差σ2随平均粒子电荷的增加而增加;粒子碰撞起电系数平均值k-随管道长度的增加快速地变成1个常量.  相似文献   

13.
中学物理实验的计时装置有许多种,如秒表、电动秒表、节拍器、打点器以及数字计时器等.本文所介绍的粉末图形计时,其装置简单,制作容易、造价低廉,用于一些落体实验,可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粉末图形计时的原理是:绝缘体粉末经摩擦后带上电,它就跟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吸,残留在其表面上,形成特定的图形.不同的绝缘体经摩擦后所带的电荷种类不尽相同,硫磺粉经摩擦后带负电,就同带正电的物体相吸.如果在金属板上撤一层硫磺粉,并接通50Hz交流电,用手指把粉末由左向右摩擦滑过,使硫磺粉带负电后,就在50Hz交流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不仅因其聪明并具有超人的记忆力,他之所以成为无线电的奠基人,更重要的是他的老师教给了他如何推理、分类和分析所占有的材料,如何动脑思考.激发学生思考,最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下面着重谈一下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去思考.1.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思维首先是从疑问和好奇开始.要引发思维就得恰到好处的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去思考,以求得解决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讲摩擦起电的原因这节课时,根据前一节所讲的内容,就可以这样设置疑问:“用毛皮摩擦铁棒能否起电?”学生很难作出正确回答.然后用毛皮分别摩擦一端带有绝缘体和不带绝缘体的铁棒,结果前者能吸引碎纸屑,说明此铁棒带电荷,后者不能吸碎纸屑,说明此铁棒不带电荷.铁棒又能带电又不能带电,学生头脑中产生疑问,感到困惑,从而产生兴趣,引起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因势利导引入新课.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设疑合理富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思维紧紧抓住,促使学生上课精力集中,渴望解决疑难问题.2.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规律告诉我们.先有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的升华是理性认识,这是一个认识的飞跃,要想促进这个飞跃,必须提供感性认识的材料.根据物理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1 引言  笔者在做带电棒吸引铜屑的实验中发现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特别是,一般认为,铜屑是导体,不可能被带电棒吸住。但实验结果却证实,在一定条件下,铜屑确确实实能被带电棒长时间吸住。  2 实验现象与解释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使棒带电,然后用带电棒接近铜屑,铜屑在带电棒(设其带正电)激发的电场中发生静电感应,两端出现等值异号的感应电荷(上负下正),它们都将受到电场力,因上边场强于下边,合力向上,因而铜屑被吸向带电棒。当铜屑与带电棒接触时,笔者发现以下三种实验现象。2.1 当带电棒立刻接近…  相似文献   

16.
演示实验是以教师操作为主,用以配合讲解,建立概念,总结规律为目的实验;演示实验以全体学生集体观察为特点,因为力求明显、直观、可靠、规范吸引学生.那么如何做好演示实验呢?1.准备好器材、设备.准备好器材、设备这是做好演示实验的基础.尤其是一些小材料,比如:一盒火柴,一根导线,一个图钉,等等,都会影响实验的效果.比如:做“串联和并联电路”这个实验,同学们的兴趣很浓,因为缺少一根导线,致使实验停做,等拿来导线接着做,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上课前一定要把实验所用的一切药物品准备齐全.2.提前试做不论有经验的教师还是特别熟悉的实验,都不应该大意,每一个实验最好都要提前试做,以便课堂上克服不利因素.比如:做“摩擦起电”这个实验,如果不提前试做,由于潮湿,到课堂上可能会发生“不起电”的事故,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你所讲的内容产生怀疑,达不到教学的目的.3.选择最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摩擦起电现象的发现、成因、作用、危害和预防。  相似文献   

18.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是一个重要的电学规律 ,在教学中利用这个规律来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利用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解释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的原因众所周知 ,任何物体里都有电荷 ,在一般情况下 ,物体中的正、负电量相等 ,效应相抵消 ,对外不显电性 ,即不带电 ,当我们通过摩擦等手段使物体中的正、负电总量不相等时 ,物体便处于带电状态 ,正电总量超过负电总量时 ,物体带正电 ,反之 ,则带负电。任何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我们利用这个性质可判断出物体是否带电 ,那么 ,如何认识带电体的这种性质…  相似文献   

19.
静电高压发生装置(范得格拉夫起电机)是一种能产生高电压的起电机,见下图.在教学中使用这种起电机来演示各种静电现象,例如静电感应,气体的导电性、电力线、静电除尘等实验,效果明显,并由于防潮性能较好,深受欢迎.但在使用中,由于尘埃和潮湿等原因,可能发生起电效果下降的问题.现将其产生的原因和修理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演示实验在自然教学中占重要地位。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获得科学结论,进而认识自然规律。在分组实验条件不充分情况下,演示可代替分组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效果,教师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直观性 儿童的认识总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因此,为了使学生获得理性材料,新知识的教学要建立在生动形象的直观演示上。 1.实验时要保证全班同学都能看清实验现象。实验用的仪器尽量大些;演示桌高度要适当,使全班同学都能明显地观察到实验现象。 2.实验的主体部分尽量突出,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应向学生介绍实验仪器名称及其用途。 3.在保证科学性前提下,可把产生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