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格律诗英译中在语言和文化层面面临着挑战,针对汉语格律诗英译中的主要矛盾——形和神之间的辩证关系,汉语格律诗英译过程中应采取折衷主义策略,在形似和神似之间寻求平衡,以求最佳的形神皆似效果。  相似文献   

2.
翻译目的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兴起的翻译理论,它为翻译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而汉语典籍英译一直是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重点。本文将以翻译目的论为依据,以理雅各和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为例,解析汉语典籍英译的目的,进行以目的论为视角的汉语典籍英译方法初探。  相似文献   

3.
作为西方翻译史上首部以汉语典籍的英译为专题的学术论著,《基于西方读者阅读期待的汉语典籍的英译》阐释了汉语典籍英译的本质——基于西方读者阅读期的阐释行为,论述了汉语典籍的英译标准、英译策略,同时探讨了"化境论"在汉语典籍英译中的具体运用,是一部建构汉语典籍英译理论的力作。本文拟对该书进行简要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它强调一切翻译行为都必须以目的准则为最高准则,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过程中所要选择的策略和方法。本文从目的论出发分析了《围城》英译本中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试谈汉语商标的翻译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消费者认识或购买商品的向导,商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通过对汉语商标英译实例的分析,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汉语商标的翻译方法,并就汉语商标英译时所存在的有关文化因素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它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传递。汉语公示语的翻译可以将汉语公示语、汉语公示语英译和模因相结合,以模因论为指导进行研究。在模因论与汉语公示语英译教学中,应重视模因理论的传授,透彻理解模因传播周期;遵循翻译技能的发展规律,培养翻译能力;强化翻译策略传授,提高汉语公示语英译质量。  相似文献   

7.
以一些典型汉语新词为例,分析了中国特色汉语新词语产生的若干原因,并探讨了汉语新词英译的以下原则:信息等量性和信息传递性原则、综合运用多种英译方法原则和注重中西文化差异原则,以期为汉语新词翻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格律诗英译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引用若干优秀译作说明格律诗英译是可行的.第二部分就散文和诗歌两种不同体裁的本质差异加以说明,从而论证应当以诗译诗.第三部分先对诗歌的三个重要方面--音、形、意加以论述,提出译诗重心在于神合.最后,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总结了格律诗英译的十条原则.  相似文献   

9.
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文章在阐述语言、文化与翻译三者关系的基础上,以功能主义目的论为指导,结合汉语习语的特点,通过对汉语习语英译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来探讨汉语习语英译的策略和方法,旨在为汉语习语英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进而达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首先要考虑翻译的目的:为了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发展,译者可以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如果译者考虑目的语符合译语读者习惯,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则可采用归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姜春兰 《海外英语》2012,(22):195-197
该文首先讨论了卞之琳独特的诗歌翻译理论:1)"以诗译诗",即翻译格律诗应力求用相应的汉语白话格律诗进行翻译;2)以"顿"代步,在尊重原文的形式和内容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外国诗歌所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效果。其次,通过比较《西风颂》的三个译本展示卞之琳诗歌翻译理论的实践性及其译本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在中西文化大融合背景下,探讨汉语文学作品标题英译意义重大。《古文小品译英》的标题翻译,林语堂先生应用了直译、意译、另拟标题、一题双译、增译法和省略译法等方法。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分析,容易造成文化内涵缺失的翻译方法有意译法、另拟标题和省略译法,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源题文化特色的翻译方法是直译法、一题双译和增译法。林译《古文小品译英》为汉语文学作品标题英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是目的论,目的论包含目的性原则、忠诚原则和连贯原则。对政论文这种实用的信息型文本英译的分析表明,好的译文往往是这三大原则的结合体。政论文英译需动态地把握这三个原则,牢记翻译的目的,协调好翻译过程的多边关系,译文才能在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同时顺利实现对外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汉语公示语英译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公示语是我国对外宣传以及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目的翻译论和文本类型说以及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策略共同为我们提供了公示语翻译的理论支持。在其指导下,该文尝试对汉语公示语英译原则进行研究,同时提出一些可行的汉语公示语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汉语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当前语境下中国文化外译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选择何种翻译策略以及相应的翻译方法以更好地促进汉语古诗英译则是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考虑的问题。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主要包括易化、多样化和简化三大翻译策略,其中简化策略包括概括法、释义法、替换法、节略法和增添法等五种方法。本文聚焦简化策略中的增添法,首先指出增添法的内涵,进而结合汉语古诗英译语料,从名词意象增添、形容词意象增添、动词意象增添以及短语或短句意象增添等四个方面对增添法进行阐释,最后对译者使用增添法的原因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以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观为理论依据,通过对现有的一些汉语公示语英译实例的分析,探究了汉语公示语英译礼貌的不足与冗余现象,并提出了一些基于礼貌原则的翻译策略,旨在加强人们对汉语公示语英译的准确性与适切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目标语取向的一种翻译方法,替换法广泛地运用于文化翻译之中,在汉语古诗英译中也较为常见。然而,到目前为止鲜有对古诗英译中替换法使用的系统性考察与研究。本文基于英译古诗语料将替换法分为文化替换、修辞替换、审美替换、情景替换四类,并通过数据统计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古诗英译中替换法的使用进行深度的描写研究。  相似文献   

17.
商标对于产品的销量具有极大的影响。近年来,大量的中国产品出口到国外,汉语商标的翻译问题也备受关注。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借鉴生态翻译学的翻译原则以及"三维"(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转换的翻译方法研究汉语商标英译,以期解决汉语商标英译中的问题,促进商标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校译体会提出了科技汉语英译应遵从明确、通顺、简练的原则,科技汉语英译时常用合并、倒装等手段,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词性转换,加词、减词等手法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9.
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承载了大量文化信息,这使得汉语习语英译成为翻译的难点。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文化的交际过程,翻译就是要翻译意义,并尽可能使原文和译文达到意义与风格的对等。本文借助社会符号学的翻译理论,以对《红楼梦》中出现的习语的英译为例,对汉语习语的英译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在音韵、词汇与修辞、意蕴三个层面上分析格律诗英译中的翻译和变通问题。翻译诗歌要尽可能保留原诗的音韵之美,格律诗中的平仄押韵等与英诗的音步韵格之间存在可译性,因此应在不损原意的基础上表现出原诗的音韵之美;中国诗歌的用词、文法和修辞要有适当的译入语与之对应;上乘的译品能再现原作的意蕴。作者提出论点并结合大量翻译实例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