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斌  庞丽 《教师博览》2005,(12):44-4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是初中语教材的传统篇目。中的“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上私塾读书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文中的“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上私塾读书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三味"溯源     
三味书屋是清朝末年绍兴城内颇有名望的一所私塾,是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地方.现在,三味书屋占地约35平方米,是鲁迅故里景区的一部分."三味书屋"的牌匾是清代著名书法家梁山舟写的.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早年在三味书屋读书,当时有一门学习写对联的课程叫"对课"。有一次先生出的上句是"独角兽",有的学生对"二头蛇"、"三脚蟾",还有的对"四眼狗"、"九头鸟",先生听了都摇头。鲁迅对的是"比目  相似文献   

5.
"抄书"是古往今来一直为人们所运用的一种读书方法.鲁迅先生继承了这种传统的读书方法,早在三味书屋读书时,鲁迅就开始抄读了.  相似文献   

6.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书屋里挂有一块横匾,上面写着“三味书屋”四个大字,据说是清朝嘉庆年间书法家梁山舟所书。所谓  相似文献   

7.
少年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曾问过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可先生拒绝回答,“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先生为什么不回答呢?真的是因为他“不知道”吗?当然不是,他脸上的表情就是明证。少年鲁迅由此懂得了“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书塾叫三味书屋,这个小院落在浙江省绍兴市内鲁迅故居的对面,是现鲁迅纪念馆的一个部分,原貌仍然完好的保持着。书屋为何取名“三味”,这里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据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老师寿镜吾的次子说,前人有“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  相似文献   

9.
寿涌 《中文自修》2003,(11):39-40
鲁迅先生有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著名散文,描述了他幼年时代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情景。“三味书屋”的“三味”究竟是什么意思?那是把经书、史书、子书比喻食物,经书是米谷,史书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三味书屋》一文时,曾遇到了点小麻烦——鲁迅先生当年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座位到底在什么位置。 课文中讲得很明白:“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但从课题下的插图来看,却难于说  相似文献   

11.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少时求学的地方,从他以后的作品中多次提及“三味书屋”,足可见鲁迅先生对于“三味书屋”的怀念,足可见鲁迅先生受“三味书屋”影响之深。我读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觉得“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很有人文的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鲁迅和塾师寿镜吾徐明华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说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这是鲁迅12岁至17岁在三味书屋读书的地方,并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期的学习生活。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浙...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首篇是鲁迅先生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文本来看.鲁迅的童年是快乐的,不必说百草园中美奇趣,也不必说三味书屋里的读书游戏.单是从百草园中到三味书屋的烦恼令人回味无穷。百草园虽快乐.但毕竟孤独.虽有无数个为什么但无法求解.无人解答;而三味书屋虽然陌生.多有束缚。  相似文献   

14.
辅助读物上所言的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陈腐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批判的味道,我是一点也没感觉出来。我所能感觉的,是不亚于百草园的回忆的温情。很难说鲁迅是慢慢喜欢上了这个三味书屋呢,还是他一来就飞快的与这里的一切建立了感情,总之,他能将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写得这么精雕细琢,有滋有味,说明书屋已经镌刻在他的生命里了。你看,书屋后面的小园里的寻蝉蜕之乐,扯起嗓子比谁的嗓门大的读书之乐,先生读书入神时候的做小动作之乐等,都给作家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鲁迅描写得最详细,同时也倾注了最多激情的是私塾的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  相似文献   

1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一篇传统课文,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但从成长的角度选入教材,这还是第一次。这篇课文鲁迅先生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为了让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在品读三味书屋生活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三味书屋的生活有趣吗?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极大兴  相似文献   

16.
<正>先生作品,历来是中学语文中的"脊梁",这里所说的先生,自然是指鲁迅先生。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为数不多的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生活、学习的散文,记述了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生活到三味书屋枯燥乏味但却影响深远的读书生活的变化。对于这种变化,历来解读的角度各异,结果也不尽相同。这种多元性体现了文本解读的多重视角。但对于教学来说,有一个视角却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徐新忠 《新读写》2008,(4):62-63
语文课本里有那么多人物,而我对鲁迅笔下的寿镜吾先生印象尤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多有诗意的题目。老师还没教,我就读了好几遍,而且挺喜欢里面的寿镜吾先生,他在课堂上摇头晃脑地读书,嘴里念念有词,被他遗忘了的学生在下面干什么的都有,八仙过海,各显身手。想不到伟大的鲁迅先生,小时候上课也不守纪律,真有意思。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课本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其中“三味书屋”是少年鲁迅读书的地方。每每读书至此,总有学生提出:何为“三味”?笔查阅了有关资料,现整理如下,希望有助于对课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下简称《书屋》)中所描述的那位塾师,应该怎样评价?鲁迅对他究竟是什么态度?这两个问题,当然主要应通过对作品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来解决。但是,关于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的史料以及鲁迅和他之间长期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弄清这些问题的重要依据。方伯荣同志认为这位塾师是“典型化的人物,决非原三味书屋鲁迅读书时的那位寿老先生”,事实恐怕并非如此。鲁迅在《朝花夕拾·小引》中明确指出,这些散文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  相似文献   

20.
邱瑞洁 《考试周刊》2008,(17):60-61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写并不是鲁迅先生小时候所见到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当初面貌,而是经过了重塑和美化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因为,随着日后阅历的不断增加,个体会在潜意识中不自觉地对他旱期的经验不断地进行建构和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