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恩卿,1983年至1996年,任北京青年报社社长,北京青年报业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并兼任中国青年报刊协会副会长和中国青年报刊协会经营管理委员会主任.在报业实践中,探索中国报业发展规律和理论,提出了报业大经营观,把<北京青年报>推入市场,形成报业规模.获"全国报业经营管理先进工作者奖".2000年至2004年,创办北京娱乐信报,并兼任衽长,北京信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相似文献   

2.
<正> 2002年11月7日,北京青年报举办了网络改造专家论证会。会议邀请了北京有关报社的技术负责人和业界专家出席。北京青年报社十分重视这次会议,总编辑张雅宾亲自出席,分管技术工作的王国之副社长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辛妍 《传媒观察》2004,(3):11-13
近年京城的报业市场热闹非凡,新媒体纷出又纷争。有人说,面对京城报业的博弈,有一个人比较从容。此人即是原《北京青年报》社长、现《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的社长崔恩卿。“他之所以从容,是因为看到了规律”。《北京青年报》以他领军,在90、91年就开始明确地走向市  相似文献   

4.
阳春三月.严寒在荡漾的春风中退去,春光明媚、百花盛开。记者来到位于京东的北京青年报社.就新媒体时代如何开创中国报业发展又一春的话题.同该社社长张延平作了深入交谈。  相似文献   

5.
谈及2004年由北京青年报社控股的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H股挂牌上市,业界至今仍津津乐道.作为中国内地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主流媒体--<北京青年报>,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也是改革开放的"同路人".回顾60年走过的历程,<北京青年报>在记录和见证新中国成长的同时,也牢牢把握住了时代赋予的四次机遇,今天的<北京青年报>已由当初的4开4版小报、两间木板房,发展成为拥有十报五刊两网、六家下属企业、总资产超过24亿元的现代传媒集团.  相似文献   

6.
黄枫 《今传媒》2006,(10):4-6
张延平,男,1958年出生,现任北京青年报社社长兼北青传媒董事长。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又获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学位。1981年考入《北京青年报》,做了三年记者、四年部主任、十年副总编、四年总编辑、四年社长。1983-198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1987年获“全国青年报刊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3年被选为“全国青年报十佳记者”,2001年获得高级编辑职称,2004年获得“韬奋新闻奖”。1982年采写了青年楷模钟铧的长篇通讯,被收入高中写作教材,1984年创办第一家中学生业余新闻组织——学通社,1993年主持创办了《北京青年报·新闻周刊》,1996年起每年策划一次大型集团采访,2004年兼任改制后的北京儿艺第一任董事长,同年参与了北青传媒香港上市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北京青年报》是1981年复刊的,18年来,改革始终伴随着《北京青年报》的发展,是改革给青年报注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特别是在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团市委的关心和支持、指导下,近年来,北京青年报社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动力,不断强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思想,在经历了一次次风雨洗礼后,改革的信心更强了,改革的步成更加稳健了。一、改革——带来阿祆式发展《北京青年报》复刊18年夹,其发展的历程可谓艰难曲折,青年报人为此付出了汗水与心血。如果说从复刊到90年代中期是探路、爬坡时期,那么从1996年下半年为开端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京城的报业市场热闹非凡,新媒体纷出又纷争。有人说,面对京城报业的博弈,有一个人比较从容。此人即是原《北京青年报》社长、现《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的社长崔恩卿。"他之所以从容,是因为看到了规律"。《北京青年报》以他领军,在90、91年就开始明确地走向市场化,开始把广告经营推到前沿,成为中国报业发  相似文献   

9.
《传媒》2004,(12):37-40
一月 1日,由人民日报社主管的<中国经济快讯周刊>杂志更名为<中国经济周刊>,成为目前国内惟一一份真正以周刊的形态出版的经济杂志. 1日,<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发布. 1日,<北京科技报>改由<北京青年报>社主办,此为北京青年报社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第一个项目.  相似文献   

10.
北京青年报副刊部负责人陈冀同志,热爱新闻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深入,作风扎实,勇于开创新局面。北京青年报复刊初期,他担任学校组组长,在一无办报经验,二无群众基础的情况下,他带领组内同志,跑了几十所中学,与广大同学和老师交朋友,调查研究,探讨问题,掌握了大量情况和线索,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他们首先发现和总结宣传了中学生先进典型钟铧的事迹,在全市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实际,开展了“我的金钥匙”征文和中学生“能源征文”,组织了“这是什么样的曲线”(学生和家长的关系)和“好朋友闹别扭怎么办”等专题讨论,受到同学和教师的欢迎。他领导的学校组被评为北京青年报社的先进集  相似文献   

11.
北京的记者进山了! 一拨又一拨。 昨日清晨,在北京青年报社门前,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强卫,和北京新闻界的同行,为这家报纸“绕着北京走一圈”采访的年轻记者送行。强卫动情地说,北京日报、京郊日报和北京青年报的记者,深入山区采访,为我们新闻界改进作风,带了个好头! 绵延千里太行,巍峨一脉燕山。在那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前仆后继,牺牲奉献,为北  相似文献   

12.
报业新媒体焦点问题:梳理与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报业未来前景的争论自2005年报业"寒冬论"的提出而延续至今,在我们对各大报社领军人物的采访中,他们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见解和理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朱夏炎说"死的是纸,活的是报";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梅宁华说,20年内报纸不会受到致命影响;北京青年报社长张延平说报纸还会稳定若干年,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说报纸绝对会被替代,但这是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电子出版》2006,(2):47-48
2003年6月,北京青年报社被确定为全国35个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由此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在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北京青年报社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团市委等上级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按照中央和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整体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和尝试,在各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尤其在体制机制创新和资本市场动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三昧》2008,(1):13-13
1995年1月1日,崔恩卿实现了自己最重要的一个人生梦想.这一天,已经在半年前改出日报的北京青年报再次扩版,全面进军早报零售市场,开始了垄断北京人早晨媒介阅读的6年美好时光.当然,此刻的崔恩卿不会知道,一年以后的9月11日,他将不得不为"果奶中毒事件"的报道"谢罪辞职".无论未来的北京青年报走向顶峰还是滑向谷底,担任过13年社长的崔恩卿都仅仅是一个记忆中的符号.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2月22日,由北京青年报社控股的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香港股票代码1000)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首日股票价格在18.95港元的高位招股价的基础上,又上涨近20%。融资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市值达到47.5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北京青年报社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继北京儿艺改制之后,又有了一项新的重要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6.
张延平 《传媒》2014,(5):36-37
正应该承认,商业化可以迅速推动文化的普及,但商业追求不应成为文化的主导,文化发展需要艺术上的评判和导向。不久前,联想集团原董事会主席柳传志与著名作家王蒙相聚北京青年报社。起因于柳传志读到王蒙先生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深受震动,他将此文推荐给联想集团的员工,还给王蒙先生写了一封信。王蒙先生的这篇文章也是有感而发,他看到某家出版社发布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在3000多名网络读者中的调查结果竟是:《红楼梦》排名第一。于是,王蒙先生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当人们只会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皮肉来接  相似文献   

17.
“北京中学生通讯社今天正式成立了!”学生通讯社社长、北京三十五中高三年级学生杨毅新一月五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礼堂里面向一百名通讯社成员和到会的首都新闻界前辈们激动地大声宣布。—个身材不高的小记者探着身子把手中的录音机话筒往前仲,两个稚气未消的女孩踮起脚来举着像机抢镜头。灯光闪处,照像机摄下这值得纪念的一瞬,录音机也收录下台上台下的一片欢腾声。北京中学生通讯社的小记者们就这样,在庆祝自己通讯社成立的同时,开始了他们的笫一次新闻实践。社长杨毅新今年十九岁,高条身材,看上去很精干。他一边擦着额头上沁出的汗珠一边说,这个通讯社是北京市教育局、市学联和北京青年报社协  相似文献   

18.
北京青年报社每年要花3亿多元购买新闻纸,花1亿多元在北京4个印刷厂印刷报纸。过去,这些都是单纯的消费行为,就是花钱;现在,他们提出了一个理念:“把成本变成资本”,根据这个理念,报社把消费行为变成了经营行为。 北京青年报社对新闻纸的需求相当大,他们便把这个巨大的需求转化成市场运作的优势。因为报社一年的耗纸量相当于一个造纸厂年产量的1/3,这就使其可以掌握纸张交易中的主动权,用规模化的购买来压低纸价,许多中小规模的报社做不到这一点,于是北京青年报社便扮演了他们的纸张代理商的角色。现在,经北京青年报社销售的可以双面彩印的高档新闻纸的销售量已经达到了全国的1/10。  相似文献   

19.
近来,《北京青年报》再次成为国内报业竞争的焦点之一。据《证券时报》披露,在国内A股上市搁浅的《北京青年报》已经调转了它的资本路向,打算在今年10月前完成在香港上市计划。拟在香港上市的《北京青年报》资产是报社的广告、发行、印刷、纸张业务体系,即北京青年报传媒发展股份  相似文献   

20.
杜京 《传媒》2000,(8):19-20
北京青年报是共青团北京市委的机关报,该报办得独具特色,可读性强,深受全国广大读者的喜爱.北京青年报是中国报坛上一颗年轻的新星,她的成功,曾在中国报刊界引起一次次震动,也给北京的报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