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恩卿,1983年至1996年,任北京青年报社社长,北京青年报业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并兼任中国青年报刊协会副会长和中国青年报刊协会经营管理委员会主任.在报业实践中,探索中国报业发展规律和理论,提出了报业大经营观,把<北京青年报>推入市场,形成报业规模.获"全国报业经营管理先进工作者奖".2000年至2004年,创办北京娱乐信报,并兼任衽长,北京信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相似文献   

2.
近年京城的报业市场热闹非凡,新媒体纷出又纷争。有人说,面对京城报业的博弈,有一个人比较从容。此人即是原《北京青年报》社长、现《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的社长崔恩卿。"他之所以从容,是因为看到了规律"。《北京青年报》以他领军,在90、91年就开始明确地走向市场化,开始把广告经营推到前沿,成为中国报业发  相似文献   

3.
面向市场走报刊产业化运作之路——访北京青年报社社长崔恩卿●孙王秀北京青年报是我国报刊业中近年来升起的一颗新星,它的发展与成功引起了社会的瞩目,更引起了同行的关注。在北京7月中旬一个细雨飘洒的午后,我们拜访了北京青年报社社长、北京青年报业总公司董事长崔...  相似文献   

4.
辛妍 《传媒观察》2004,(3):11-13
近年京城的报业市场热闹非凡,新媒体纷出又纷争。有人说,面对京城报业的博弈,有一个人比较从容。此人即是原《北京青年报》社长、现《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的社长崔恩卿。“他之所以从容,是因为看到了规律”。《北京青年报》以他领军,在90、91年就开始明确地走向市  相似文献   

5.
崔恩卿最近出了一本诗集和一本画集,<信报>刊登了一篇特别报道"一段报业佳话",正是关于两部新作的讨论.画集叫<崔恩卿心画>,诗集叫<渔者心曲--崔恩卿报业诗话>,他在自序中写到:"时过境迁,回头看看这些‘白纸黑字',那些已成‘陈迹'的情景又浮现出来.情境之中,也还有些回味."  相似文献   

6.
从今年元月1日<北京青年报>改版到现在已有半年,由"浓眉大眼"到"眉清目秀",面目焕然一新的<北京青年报>让读者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7.
陈阳 《青年记者》2010,(1):23-26
精确新闻发端于上世纪印年代的美国,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出现.1996年1月3日,北京青年报设置"精确新闻"栏目,刊登<1995年,北京人你过得好吗?>这一调查报告,正式使用了"精确新闻"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8.
8月20日,北京青年报B1版"国内新闻"头条是"据南方都市报"刊发的报道<河源市市委书记一年给网友回信3000封>.阅后感到这是一篇导向正确的新闻.  相似文献   

9.
4月7日,<北京青年报>"饮食主义"版用整版篇幅刊登了"食物真的相克吗?"的报道.这是<北京青年报>与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委员会联合主办的"质疑食物相克"专家研讨会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为了贯彻落实中宣部领导"大力发扬走转改精神兴起迎接党的十八大宣传热潮"的指示精神,根据北京市委宣传部的整体部署,从2012年9月12日起,北京青年报结合"走转改"推出十八大系列主题报道,下文简要介绍北京青年报前一阶段"走转改"的情况和即将开始的主题报道的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1.
视窗·方法     
●读者群体是个模糊概念北京青年报原社长崔恩卿在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首期全国报纸编辑策划与创新提高班的演讲中提出:读者群体是个模糊概念,它不可能精确。综合性报纸千万不要走所谓高端、尖端路线,不能走高精尖。报道刘晓庆,绝不是为了给刘晓庆看,而是为了给刘晓庆的影迷看;报道企业家,也绝不是为了给企业家看。不要以为企业家关注你,认为你报纸好,就一定是好事,真正买报纸的是大众。有钱有势的、坐机关的是不买报纸的,买报纸的还是那些坐地铁、坐公交的普通老百姓,都市报的零售大部分还是卖给了这些读者。崔恩卿说,他在北京青年报时,对这…  相似文献   

12.
聚焦"问责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官场来说,四月是个残酷的季节.2004年5月2日的<北京青年报>的一篇文章这样形容它所指称的"问责风暴".  相似文献   

13.
随手拿起2011年1月6日的报纸,北京青年报的一个标题映入眼帘:"国际航班上纵火自杀,男子涉嫌放火罪被批捕";再看同一天京华时报的标题:"轻生男子国际航班纵火被捕".这个男子涉嫌飞机上纵火被捕,这是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14.
喻乐 《传媒》2004,(1):8-8,15-17
一位武汉大学的研究生朋友让我向他讲述一下北京的报业发展史,我送给他三本书,分别是《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社长崔恩卿1998年所著的《报业经营论》、2002年主编的《老实交代》以及新浪网的“总编在线”合辑《总编理念和传媒精神》。我告诉他:“你想了解北京报业市场,需要找到一个坐标,我认为崔老师最合适。”一个星期以后,朋友发来一封邮件,干叮万嘱一定要带他见见崔恩卿。  相似文献   

15.
李晓晔 《传媒》2002,(6):14-16
崔恩卿在北京娱乐信报社社长办公室宽大的办公桌前接受我的采访。 10年前,台湾女律师邱彰访问北京时,见之辄叹曰:“好一帅男也!”10年后,年近花甲的崔恩卿风采一如当年,依然是那么雍容儒雅,气定神闲,望之有古君子之风。 崔恩卿的确是淡泊的。他自己创作的一幅水墨画非常恰当地表现出了这种心境。画面上墨色淋漓,一望无际的大海云雾升腾,一个别具一格的“钓”字,写得就像一位头戴斗笠的渔翁甩出了长长的渔线——好潇洒的一钓!。画的上方还有他写的一首龙飞凤舞的题  相似文献   

16.
张天蔚 《今传媒》2007,(9):47-48
2006年12月23日至26日,《北京青年报》"每日评论"版在"评论员观察"的栏目下,连续刊发了由该报4位评论员撰写的《"狩猎是一种保护措施"?--关于狩猎权拍卖的追访》等基层考察报告.在报纸评论版上刊发由评论员撰写的考察报告,在国内报业堪称首例,得到报社领导高度肯定,也得到北京报业同仁和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7.
说起崔恩卿,在首都报刊界可谓大名鼎鼎。有人会说,时下名人甚多,不少名人有水分。可崔恩卿出“名”却“名”出有“因”。作为《北京青年报》的创始人,在首都强手如林的报刊中,这张原本不起眼的地方青年报如今却是“一枝独秀”,以它有特色的版面、内容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名噪京城。老崔主政期间,报纸出的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1月22日北京青年报头条主题为《中印将推进两国边界谈判》,采用的是新华社关于两国领导人会谈的消息,把报道中胡锦涛提出的六点建议的第五点的一句话作为主题.能够抓住胡锦涛印度之行中一个敏感问题,这个编排基本抓住了"新闻眼".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三昧》2008,(1):31-31
2004年12月22日,北青传媒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H股挂牌上市.这时,距离它接受国泰君安的上市辅导已经过去了整整40个月.2001年5月28日,注册资金1.01亿元的北青传媒成立,相继被注入北京青年报的广告、发行和印刷、纸张等业务.尽管随后的IPO进程一度陷入停顿,北京青年报依然最终成为内地传媒在海外上市的第一家.  相似文献   

20.
董岩  徐利 《传媒》2004,(3):20-23
2003年10月21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曾经在京城报界沉浮达8年之久的<生活时报>,这一天黯然退出了竞争的舞台.在它的终刊号上这样告白:"8年前,伴随着改革的浪潮,<生活时报>应运而生.经历了一段探索,付出一份努力,现在向读者朋友挥手说再见了.我们衷心地感谢读者朋友多年来对<生活时报>的关心支持."这一期的<生活时报>还登载了郑直(现为<北京青年报>执行主编)、张捷(现为<南方周末>编辑)、李新(现为<北京晨报>编辑)、马雄鹰(现为<北京青年报>编辑)专门写的告别文章:<生活时报的碎片>、<记得对我的好>、<爱弥留>及<生活时报的"杂拌儿汤">.面对它的终结,这些曾与<生活时报>共荣枯后来又纷纷离去的编辑记者,心绪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