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皖北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城镇化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也探索了一些有特色的模式,"十二五"时期,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中部地区崛起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安徽加快皖北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皖北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皖北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目前刚刚起步,规模小、总量低,且市场化程度不高;城镇化建设水平低,结构失衡,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协调。如何解决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问题,将是实现皖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联动发展是新一轮改革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从"三化"联动视角,探索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内在作用的机制。以安徽省1991-2012年"三化"数据为统计分析样本,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曲线对"三化"联动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三化"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的稳定关系;长期来看,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城镇化互为因果关系,短期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经过脉冲响应的进一步验证,发现它们相互之间的影响并不显著,也就是说安徽省"三化"之间虽有因果关系,但三者之间尚未实现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现代化主要由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三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部分组成。农村城镇化是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农村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过程。小城镇对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与发展不仅仅是考虑自身的现代化,更要将其置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大框架中来思考,来谋划。围绕促进农村现代化,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与发展要有新思路,要勇于创新。健康发展小城镇,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立足2003—2013年安徽省16个市基础设施投资与城镇化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索基础设施投资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得出基础设施投资与城镇化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通过比较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对皖南、皖中、皖北地区城镇化的影响,提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调整基础设施投资结构、注重基础设施投资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素有中国粮仓之称,在这个地区发展旅游,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和资源优势,走出一条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乡村游是近一个时期以来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原地区处于内陆,相对于沿海城市来说,经济处于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地区内的经济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作为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城镇化过程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社会变迁的有效反映。因此,把城镇化作为驱动因素研究社会变迁,对把握我国旅游业发展路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的特有内涵,并对这种内涵进行了“职业性”和“新型性”两个维度的现代解读,进而把新型职业农民分为从业和创业两大类型。最后,指出了这种内涵的解读对农民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使用1978-2015年我国城镇化和农村居民持久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城镇化增加是农村居民持久收入增加的Granger原因,但是农村居民持久收入不是城镇化变化的Granger原因;我国城镇化率和农村居民持久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持久收入增加3.10元,且该结果在5%水平下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充分发挥城镇化对农民持久收入的长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1—2020年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山东省农业现代化水平高于农民职业化水平,各地级市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水平差异较大。两大系统耦合波动幅度较小,整体维持在0.488~0.497之间,处于中度耦合阶段,各地级市耦合度总体水平保持在0.463~0.500之间。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保持在0.240~0.321之间,呈波动式上升,从中度失衡转向轻度失衡,长期有向协调发展阶段转变的态势;从空间格局上看,鲁南地区的耦合协调性更高。山东省应采取政策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打造特色农业等举措来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优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四化”在十八大报告中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理念提出,在当今国际国内环境中5起了广泛的热议。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四化”体现出了与以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四化”建设的不同特点,显示出现时代背景下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1.
对欠发达地区而言,信息化将有助于提升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级次,实现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现代化和高级化,促进欠发达地区科学教育水平的发展,实现人才的集聚,提高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和就业水平。但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结合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应该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化、工业企业信息化和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工程的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地区非农化的水平低,主要表现在:农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农业工业化水平不高,城镇化滞后,市场化率比较低。影响西部地区非农化发展的滞阻因素包括:非农化的制度障碍,非农化的成本障碍,非农化的城乡技术障碍,非农化的主体素质障碍,非农化的观念障碍。加快西部地区非农化的路径选择是:以农业产业化推进西部地区非农化,以农村城镇化带动西部地区的非农化,以农民的知识化促进西部地区的非农化,以剩余劳动力外流化加快西部地区的非农化。  相似文献   

13.
利用面板单位根、协整检验方法和面板误差纠正模型,根据中国30个省份1978—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收入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东部地区存在从农民收入到农业机械化的单向因果关系,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不存在任何方向的因果关系;从长期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农业机械化和农民收入的双向因果关系,而中部地区存在从农业机械化到农民收入的单向因果关系。国家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时,要从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长期效应入手,并且要综合考虑各个地区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间不同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泗州戏是皖北地区流传最为广泛的一个剧种,是当地居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拾棉花》是泗州戏的经典剧目,其中包含着皖北地区的风土人情、人文特点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等诸多信息.通过对《拾棉花》唱段中皖皖北地域文化的研究,进一步促进对泗州戏的人文、地理、历史背景的认识,力求对泗州戏的研究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本文通过研究皖北地区人民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在小戏《拾棉花》中的体现,最终得出泗州戏是深深扎根于皖北地区地域文化的地方戏曲艺术,与皖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2007级—2010级安徽省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入学时的体育加试成绩为原始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安徽省体育教育专业女生的体育加试成绩的地理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100米项目中,皖南地区成绩要好于皖中和皖北地区;在原地推铅球项目中,皖北地区的成绩要好于皖中和皖南地区;在立定三级跳远项目中,皖南和皖中地区的成绩要好于皖北地区;在800米项目中,皖北和皖中地区的成绩要好于皖南地区。  相似文献   

16.
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的中国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清影响农业低碳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助于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实现.本研究对Kaya恒等式进行扩展,将农业碳排放分解为一般技术、农业低碳技术、农村生活水平、间接城镇化与总人口变动等因素,通过差额分析因素分解方法分析以上因素对中国农业碳排放的驱动方向与贡献率,发现农村生活水、城镇化以及总人口变动因素正向影响农业碳排放变动,而一般技术与农业低碳技术因素则负向影响农业碳排放变动.从各因素变动引起农业碳排放的无方向贡献看有下列关系:农村生活水平效应 >农业低碳技术效应 >间接城镇化效应 >一般技术效应 >总人口变动效应.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耕地保护与工业化、城镇化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因此,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构建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和耕地保障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武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推进武术文化的更广泛传播,使其更好地推动地区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是各地区传统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皖北地区的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状也正是全国武术文化现状的缩影,因此具有普遍的代表性。文章提出皖北地区武术文化的对外延伸,将武术“移植”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区;借用其他文化载体多渠道传播;主动出击,大力开展皖北地区传统武术推广普及活动。并希望通过这些新视角推动地区武术文化之间的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形成由农劳向非农劳转移的大潮。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主要聚集地的珠三角地区,目前因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易就业,通过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远程教育在这方面具有无以伦比的优势和基础,但目前这种优势未能体现。针对这一现实,本文提出了建立协调运转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机制、健全培训体制优化培训环境和注重针对性增强培训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是我市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对我市科教状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科技教育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关系,指明了我市之所以发展滞后的深层次原因就是科教的落后,并为我市加快科教发展提出了若干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