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助推我国交通运输业早日实现“双碳”目标,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现状,建立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基础效应和空间效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进行脱钩分析,对清洁能源的使用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门槛效应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清洁能源、交通能源强度、货运周转量、客运周转量、城镇化水平、人均GDP等因素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交通能源强度和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存在空间效应,清洁能源发电的影响存在积极的门槛效应。建议: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降低交通能源强度等以彻底改变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现状;尽早推出碳税以确保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耗所引发的碳排放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十八大更是进一步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改善环境的战略方针。为了研究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机理,以1999~2011年的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分别从单因素、多因素以及各个因素的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三种影响因素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效应对碳排放影响则尤为明显,且技术效应对第二产业的推动作用并不能减少碳排放。从长远来看,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应当在于提升产业结构,控制高耗能工业企业规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3.
农村城镇化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农业发展的方向。为了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农村小城镇。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我国沿海五大城市群的低碳物流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五大城市群48个城市2008—2020年的数据利用三阶段超效率SBM-DEA(slacks-based measure-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对低碳物流效率进行评价,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低碳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指出:低碳物流效率受地区经济水平、物流投入强度、创新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城镇化水平等外部环境变量影响;剔除影响因素后五大城市群低碳物流效率值明显上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也有提升;劳动力投入冗余、货运量、物流业增加值产出松弛的下降对低碳物流效率值的增长起着正向作用,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提升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促进低碳物流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交互作用原理考察了动机因素与学习策略对大学生体育技能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我效能、任务定向目标、内在动机等动机因素和学习策略均与体育技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自我定向目标、外在动机与学习策略和体育技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任务定向目标、学习策略对体育技能水平构成显著回归效应,可解释体育技能水平的60.6%的变异;内在动机通过影响学习策略间接影响体育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6.
针对影响我国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的诸多因素,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SM)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推导出海上通道安全影响因素整体关联的5个层次结构图,得出影响我国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我国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的因素来自经济、政治、军事等诸多方面.这些因素不仅对海上战略通道的影响程度不同,而且彼此之间也存在着影响或制约关系.一个因素的变动,很可能引起其他几个因素的连续变动,形成联动效应,从而给我国制定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的措施提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利用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从流量及存量,静态与动态的角度对1988-2013年山西煤炭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如下:1)经济增长是山西煤炭消费的主要驱动因素.2)技术的进步在短期内抑制煤炭消费,但长期存在“反弹效应”.3)人口规模对煤炭消费流量增长起到微弱促进作用,但人口的城镇化对煤炭消费存量的解释贡献率高达30.91%.4)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山西煤炭消费的影响非常微弱,方差分解显示其平均解释贡献率仅为3.98%.要降低煤炭消耗总量,山西省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积极推动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的脱钩.  相似文献   

8.
深入分析中国煤炭消费增长的影响因素对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意义重大.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区域层次上利用LMDI法将中国煤炭消费总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分解为经济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对3种效应在不同区域层次上的稳健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经济增长驱动煤炭消费,强度效应抑制煤炭消费,结构效应影响较弱;区域越宏观,结构效应的抑制作用微弱增强,强度效应的抑制作用则减弱;从绝对数值来讲,乘法分解的结果在不同区域层次上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9.
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产业用水效率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等因素,建立全要素分解模型和运用LMDI分解方法对1995—2012年乌鲁木齐市用水过程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 经济发展水平与用水强度是乌鲁木齐市用水总量变化的决定因素;产业用水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用水强度是影响乌鲁木齐市用水效益变动的决定性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对用水总量增加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作用不强.人均供水量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源利用效率变化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影响高中生学业成绩的各因素的交互作用。用追溯回归法分析各因素与学业成就的交叉时序,通过显著性检验,探索各因素的变动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并对高中生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习各因素及学业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中生的学习各因素水平之间呈正相关,而与学业成绩相关不显著;高中生学习的动力因素、个性因素变动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显著,而技术因素、环境因素的变动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不显著;高一与高二的学习各因素没有差异,而学业成绩则呈显著差异;高中男生与女生的动力因素、个性因素、技术因素呈显著差异,而在环境因素、学业成绩的差异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新疆1958—2011年CO2排放量和人口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岭回归模型对新疆人口因素变化与CO2排放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作用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如下.1)在改革开放前,所有人口指标均与CO2排放呈现双向的因果联系;但改革开放后,农村居民消费与CO2排放失去因果关系.2)人口因素对CO2排放的推动作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变化较大;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生活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家庭户数与消费逐步取代就业结构和人口总量成为CO2排放最主要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自然放牧母牦牛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在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寒牧区采用开路回流式面罩-气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年龄阶段放牧母牦牛进行CO2和CH4呼吸排放通量的研究。结果如下。1)年龄对CO2和CH4呼吸排放速率和通量具有显著影响;进食对CH4呼吸排放速率有显著影响。2)1~2岁牦牛试验组高寒草甸生长季平均CH4和CO2呼吸排放通量分别为54.59和2 663.71 g/(头·d);3~4岁试验组分别为80.48和3 715.17 g/(头·d);5~6岁试验组分别为84.45和4 663.55 g/(头·d)。3)CO2和CH4呼吸排放通量与血液生化指标具有相关性,并且年龄是影响生化指标的重要因素之一。4)自然放牧母牦牛的甲烷排放量远低于在不同区域放牧的其他牛科动物。  相似文献   

13.
观测资料显示大气CO2浓度具有非常明显的年际变化.通过分析年平均降水量和夏威夷MaunaLoa站大气CO2浓度的关系,发现大气CO2浓度年际增长量与全球陆地降水的年际增长量成正相关,提出了亚洲季风区云量变化对生态系统净生产力(NEP)有显著影响的假设.利用更高分辨率的月平均温度和降水资料,进一步分析研究大气CO2浓度的年际变化与温度以及降水变化的关系;利用1984~1993年的月平均卫星云资料,研究了云量变化与大气CO2浓度变化关系,结果发现全球CO2浓度年际增长量与低纬度地区陆地上空云量的年际增长量呈同步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定量化分析不同遥感观测卫星所反演的大气CO2浓度之间的差异,对于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准确揭示全球大气CO2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利用CarbonTracker模型模拟的大气CO2廓线数据对SCIAMACHY、GOSAT和OCO-2卫星反演的大气CO2柱浓度数据进行校正,并通过计算卫星校正前后的差值分析不同卫星观测平台对大气廓线的响应差异。同时比较分析不同时空尺度的各卫星观测所刻画的大气CO2柱浓度变化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SCIAMACHY的差值明显大于其他2颗卫星,且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区域分别显示(-0.25±0.15)×10-6和(-0.38±0.25)×10-6的浓度差异。消除这些差异后,3颗卫星的CO2柱浓度观测数据显示相似的季节变化、年变化特征以及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模拟数据可用来整合这3颗卫星由于观测仪器响应和时空尺度不同所引起的大气CO2柱浓度数据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极高CO2浓度对耐受性藻类在生长、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上的影响,以及藻类适应极高CO2浓度的机理,并结合藻类生物技术分析了耐受性藻类在生物固碳领域的应用前景和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藻类固定CO2以缓解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使用中国吉林省1978~2009年人口、GDP和单位GDP能耗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分2种情景预测了吉林省2020年CO2排放量.结果表明,如果以吉林省2005年单位GDP的CO2排放为参照,2种情景下,吉林省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分别降低55.17%和58.79%;如果以中国2005年平均水平为参照,吉林省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分别降低35.40%和40.62%.  相似文献   

17.
应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对MgO颗粒CO2吸附过程流动与传输特性进行模拟。基于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孔隙率和粒径对颗粒内渗流速度、CO2浓度、CO2吸附速率和MgO颗粒固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沿流动方向颗粒内CO2浓度与颗粒转化率逐渐递减;在相同时间下,颗粒粒径越大,颗粒内渗流速度和CO2浓度越低,转化率和吸附速率越低;相同粒径和相同时间下,孔隙率越大,CO2浓度和MgO固体转化率越高,平均吸附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双边界层理论,建立含CO2的蒸汽在竖直平板表面凝结换热模型。CO2的存在极大恶化了凝结换热性能。在CO2浓度一定时,随着过冷度的增加,热流密度逐渐增大,凝结换热系数逐渐减小,界面温度近乎线性降低;随着CO2浓度的增大,凝结换热系数迅速降低,界面温度逐渐增大。CO2的存在使得凝结液膜表面形成一层气膜,随过冷度的增大,液膜厚度逐渐增加,气膜厚度逐渐减小,但气膜厚度要比液膜厚度大一个数量级;随着CO2浓度的增大,液膜厚度与气膜厚度均在减小,但气膜热阻与液膜热阻的比值逐渐增大,并且在高浓度CO2情况下,气膜热阻成为主导热阻。  相似文献   

19.
对海洋摇摆条件和静止条件下超临界流体传热特性进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摇摆条件对拟临界区流体传热特性的影响远大于对单相流体和远离拟临界区的超临界流体的影响。摇摆条件导致壁面传热系数的周期性振荡,且有助于抑制传热恶化现象。当超临界流体温度远离拟临界温度后,摇摆条件对超临界流体的传热过程的影响显著减小。随着摇摆周期减小或者摇摆振幅增大,传热恶化现象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4种含硫肥料对2种镉富集能力较强的植物——油菜和三叶鬼针草在铅、镉复合污染土壤中吸收铅、镉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磺和(NH4)2SO4增加了油菜对铅的吸收量,含硫肥料降低了三叶鬼针草对铅的吸收.硫磺和(NH4)2SO4增加了油菜对镉的吸收量,含硫肥料对三叶鬼针草吸收镉没有显著影响.在铅、镉复合污染土壤中,硫磺和(NH4)2SO4可以作为有效的肥料提高油菜对铅或镉的吸收,而对于三叶鬼针草,添加含硫肥料不能促进其提高对铅、镉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