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于50年代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科学总结。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十大关系的思想原则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六年,毛泽东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经验,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一文.时隔四十年,江泽民同志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经验,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发表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讲话》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总的原则,总的方针,它在当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它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3.
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以下简称“论十二大关系”)这篇重要文献,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当年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事实上,“论十二大关系”正是对《论十大关系》的继承与发展。“论十二大关系”是江泽民同志继毛泽东、邓小平之后,对新形势下“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进行的深入探讨和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探索和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里程碑式的经典文献;《邓小平文选》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十大经济关系”的精辟阐述,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对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关系学都具有着全局性和纲领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总结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成果,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第一次初步揭示。这两篇光辉著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十大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建国后探索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从十个方面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需要处理的问题,指出正确处理这十个方面的关系对于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的作用。它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1956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转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初探索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结合"的最初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总体关系的初步研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拓性探索。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探索的首创之作,《论十大关系》所阐释的基本理论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以及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的写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阐述了毛泽东以苏联为借鉴,率先在全党破除迷信,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这一根本思想,该文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说明了毛泽东关于十大关系思想的形成不仅是他本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冷静思考,更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强调了《论十大关系》的指导思想,分析论证了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一些重要的思想和原则,说明这些重要的思想和原则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问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谈谈两点体会北京大学教授胡代光江泽民总书记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是一篇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文献,是对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运用和科学阐述,全篇充...  相似文献   

10.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后经挫折,成于邓小平。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著述的《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代表作,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党在"八大"及其前后提出的正确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为形成我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初步基础。后来由于缺乏经验等原因,我们逐渐违背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背离了"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失误,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直到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我们才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才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探索者和奠基人。建国后他总是从国际国内全局的高度来思考和制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1956年4月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就是他艰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理论成果,他在这一光辉著作中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又好又快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和原则规范,标志着我们党揭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新序幕,为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思想和路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重要的理论启示,二者存在着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12.
1956年4月25日发表的《论十大关系》,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起步阶段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的经济结构协调发展理论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协调发展思想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时隔39年发表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以下简称《论十二大关系》),集中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关于改革开放中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的经济结构协调发展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协调发展思想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两篇名著的区别在于:第一,《论十大关系》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发…  相似文献   

13.
在1956年4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吸取苏联的教训,总结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时隔近30年后,江泽民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做了《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关系》的报告,(以下简称“十二大关系”),它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征和规律,是对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毛泽东根据苏联工业化道路的教训,提出我国必须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的光辉思想,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本文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沿海和内地关系,促进全国协调发展;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实现资源有效整合3方面出发,简论《论十大关系》中的思想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战略高度,并将它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同时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的《论十大关系》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典范,是闪耀着革命辩证法光辉的伟大文献。毛主席在这篇著作中,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革命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基本思想,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前进的灯塔。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而且在实践方面,对于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开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历史合力论"强调经济因素的决定性,又不忽视经济因素与其他诸多要素的多元互动的观点表明:当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化的工业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物质前提,经济建设仍是重中之重,同时经济因素之外的其他非经济因素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辅助条件,其中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这几方面因素相互协调补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要点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发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成为当时党面临的全新课题。1956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从总结我国经验、研究我国建设发展,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论述了十个问题,确立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  相似文献   

19.
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力和驱动力。科学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不仅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前提,也是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保障。因而,从中华民族传统生态智慧、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分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的文化基因、理论基石和实践基础进行三维解读,是未来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所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提出的重要概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的新方向。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也遭遇了发展的瓶颈,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地区发展不平衡、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缓慢等问题制约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对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结合起来,建立一个生态化的文明环境,使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高度和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它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且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