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阳明学是由王阳明先生所创立,由其弟子后学所继承发展的学说。阳明学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学说,在其形成演变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形成阶段、分化阶段、转型阶段和开新阶段。阳明学的真精神在阳明,而阳明根本精神在"致良知"。阳明学在从明末阳明心学到清代经世实学的转型时期,黄宗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现代,阳明学也不是僵死学问,它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实践意义的鲜活文化,应当深入发掘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要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应从主体意识、主体实践与主体评价三个方面来探讨、分析、实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扬新课改的主动学习、张扬个性和情感体验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王船山批评阳明学可分三个层次:一是直接攻击阳明及其后学:阳明不堪小誉,阳明学附会圣说,阳儒阴释,是明亡祸根;二是批评阳明对经典的诠释:阳明假借经书,对于格物等妄加诠释,歪曲了儒学正统;三是批判阳明学致良知、知行合一以及无善无恶整个体系。船山以阳明学为对立面,以易知简能、至善无恶、以行兼知构建船山学体系。三个层次是相互交裹的,尽管批评中表现出明亡之恨向阳明学的宣泄,但亦是阳明学发展的重要参照系,是船山学与阳明学健康协同发展时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到个性思潮的影响,明代中晚期小说呈现出士人强烈的自恋心态,主要表现在"自炫才华"与"自娱游戏"等方面。产生这种自恋心态的原因主要在于士人对自我价值的强烈关注、对自我形象的关注与评价及其对精神自由的强烈渴求等。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一生以学圣成圣为治学与教育宗旨。他以自身心性实证为基础和前提,继承了先秦儒家"心通天道而为圣"的思想理路,在教学中先后提出"心纯乎天理而为圣"、"心之良知是谓圣"的观点学说,为弟子及后学"学以至圣"指点了明确的方向与切实可行的路径,对我们当前学术研究和民间国学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45年以来,贵州阳明学界秉承“坚守与传承”的精神,通过四代学者的不懈努力,一心一意完成了一件大事,即恢复了《明儒学案》缺载的“黔中王门”,获得海内外学界的认同。此外,贵州学人不仅在全国率先出版阳明学大型刊物——《阳明学刊》,而且大力搜集、整理、出版相关阳明学文献资料和阳明学论著,并在阳明学核心概念、阳明学哲理探析、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等方面取得一定成就,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一会一堂”“两院三中心”的局面。贵州成为中国当代阳明学研究的重镇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和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孔子审美观的核心理念。孔子承先启后,基于"中和"理念,主张既要满足个体官能的合理欲求,又要使个体欲求合乎社会伦理道德,强调用社会道德来规范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使之无"过"与"不及",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和"美育观。其基本表现为:礼乐和谐、哀乐有节、尽善尽美、文质彬彬。这对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生境界的升华,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追溯儒家内圣外王理想的历史流变,试图寻求儒学在当前的解困与复兴之路。孔子开创的以仁和礼为内核的内圣外王的儒家理想,以人为本位、以现实人生为基地,精粹在于"为己之学"。自发端处,内圣与外王就内含了性情与礼教、修身与济世之间的矛盾,表现了理想上统一、现实中分裂的状态。后儒基本都在孔子创立的框架中将论题不断分化和繁演,然而在其过程中,原始儒学仁礼融合的理想逐渐被剥离原有的活泼精神,流于僵化,并形成内圣强、外王弱的总体发展倾向。尽管儒学在当前面临生存困境,已不太可能再成为主导性的意识形态,但其对于中华民族的现代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儒家传统的复兴必须以真正践履为目标和标准,才能维系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拟以日本幕末维新期尤其以山田方谷为代表的保幕派或协幕派阳明学者为重点考察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同一时期日本阳明学基本特质的概述与阐释。在所叙述的几大特质中,有的应当属于整个日本阳明学而能显示其时代共同性的特质,如"王朱并举、以王为重"和"文武并举、以文为重"等;有的则主要属于部分日本阳明学而能显示其政治立场性的特质,如"道术并举、以道为重"和"义利并举、以义为重"等。这些特质虽皆与中国阳明学有联系,但其日本化现象却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0.
弗洛伊德以力比多的投注来解释自恋的现象,并构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主体意识结构。拉康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引进结构语言学的象征概念,提出了镜像阶段的理念,将主体的自我意识完全归结为一个"理想自我",从而取消了"我"的真实性。在精神分析学领域,两者的理论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的小说主要的是写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充满原始习俗的乡间人生,二是现代文明下的都市人生;他把人类病态精神看作都市文明对人性的扭曲。在他的都市题材小说中,他通过城乡对立视角中的人生体验来审视"乡下人"眼光中的现代都市人生。明显地流露出作为"乡下人"的自我主体所特有的对都市人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的强烈否定意识。展示形形色色的所谓城市精英的丑陋人性,他怀着对理想人性的执着追求痛斥这种人性的沉沦,并试图在现实与理想对比中揭示这种现象所产生的根源,体现了人类不可泯灭的对精神世界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2.
阳明学中的“致良知”“万物一体”等思想理论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还在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得到广泛普及。随着阳明学在日本推广的不断深入,日本学者根据本土文化特征赋予了阳明学新的内涵。本文以日本阳明学开山鼻祖中江藤树的思想研究为视角,从日本阳明学的创立、中江藤树的哲学思想(良知观、圣人观、忠孝观、儒佛观)、阳明学对日本的深远影响等三个方面着重论述阳明学之于日本社会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阳明心学对领导行为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在本体论上,阳明心学把儒家伦理上升到“纯乎天理”的高度,对引导领导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共产主义理想的思想认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方法论上,阳明心学提出“致良知”,就其强调扬善去恶、修己正人之要义来看,对今天的领导干部修炼好自己的“心学”、不断锤炼党性具有巨大的启发;在实践论上,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就其重新阐释了知行关系、强调传统儒家重视力行的特点而言,为领导干部正确把握知行关系提供了不少启发。但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使阳明心学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偏颇,对领导干部行为也会有一些异化性的影响,这些偏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关系上:一是内圣与外王的关系;二是知识与道德的关系;三是知与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思想中蕴涵着强烈的主体意识,主要表现为对各种客观必然性、包括自身本性的自觉与超越。本文从"人与天"、"人与天命"、"人与圣"三个方面解析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主体意识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思维创新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不竭推动力。西方现代创意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激发潜意识来获得创意。当代独立动画的创意构思逻辑其对人主观创造的心灵作用的比重与王阳明的心学观念有相对应的契合点,东方阳明学认为心是最高本体。独立动画强调精神先锋性和探索精神。从阳明心学层面解读动画创意构思别有另一番风味。本着从中国哲学角度诠释独立动画理论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探索路径,从主观想象、人文关怀、实践营造和艺术意境层面,分析和梳理阳明心学与动画创意关联性和辩证统一理论基础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丽  雷天怡 《丹东师专学报》2010,(4):119-121,130
关羽的登神入圣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关羽是"忠义"英雄的集中代表,是孔子所提倡的忠、勇、义的化身和道德楷模。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尤其是孔子的《春秋》大义所表现出的"尊王攘夷"的历史观和礼乐伦理教化思想以及"内圣外王"道德修养,表现在文学上则是正统思想和儒家理想人格的塑造。关羽形象的登神入圣演变不仅是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是古代"士"的人格理想和人格追求的结果,也是儒释道三教合流与融合的结果,更是儒学成为民间文化的主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人生之道"是中国传统文论的价值所在。"道"既是中国文化最高的规定性,也决定着中国文论的总体特征。中国文论是一种民族文论,包括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历史文论遗产和当代文论实践两个方面。中国文论建构的合法依据在于用话语表述或通过话语形成的、某种动态的特殊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始终处在形成过程之中。如何秉承中国传统文论的意义旨归,是多元文化视阈下中国传统文论的理想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8.
浙中王门和江右王门公认为是阳明后学中的两大最重要的学派,两者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一方面是基于阳明学的内在矛盾,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浙中和江右特定的地方历史文化背景。浙中王门更多地关注"学",阳明学的内在矛盾使他们逐渐偏离王阳明的宗旨,江右王门更多地关注"术",即以阳明精神为指导,挽救世道人心,建设地方社会,虽然在理论上对阳明学有所偏离和修正,却更好地贯彻了王阳明的宗旨,故"阳明一生精神,俱在江右"。  相似文献   

19.
铁凝的一些重要作品主体在场感分外强烈,其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铁凝常常以自己实际的家庭构成模式和熟悉的生活环境作为小说中人物生活的依托,并把个人生活经历、生活体验融入作品;二是铁凝在写作中常常贯注强烈的主体情感,张扬明确的批判精神。"有我之境"是铁凝主体意志的实现方式,也是铁凝小说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主体参与为远程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建构从目标价值、教学手段、参与形式等多个方面着手,包括主体参与准备、参与过程、参与评价三个阶段以及"教"与"学"两条线,旨在提升学员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以构建远程教育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