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天下午的学校教研活动中。我校一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展示了一节非常精彩的家常课:三年级《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第一课时的教学。在研讨评课时,大家纷纷交流了各自的学习体会与收获.这位年轻老师对教学中一个细节的处理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一般会将课文划分成二到三课时来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比较熟悉,但是平时的教学研讨中却少有涉及,通过留意课堂,我们很容易发现在展示课、观摩课,甚至是竞赛课中很少有人能够执教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成为大家忽视的一个盲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普遍认为第一课时比较难上,教学内容不好安排,没有现成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认为第一课时没有多大意思,不能出现精彩课  相似文献   

3.
纵观当下的阅读教学公开课,老师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第二课时的教学作为公开展示,原因大家都能猜到一二:第一课时的教学没有第二课时容易出彩,不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第一课时的教学也因为重视不足而出现了诸多的弊病:  相似文献   

4.
如今我国实行素质教育,明确规定每科每周的课时,相信我们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现实——课时紧张,迫使我们生物教师一定要改革以前的教学模式,否则达不到课堂效果.我们现在的班级数量多,而且班容量很大,若是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难度很大,在实际的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就更多了,在从事初中生物教学16年的时间里,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以八年级上册《我国动物资源保护》一课为例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同仁分享,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语文第一课时该学什么,怎样的第一课时教学才是扎实有效的,是我自工作以来一直存在的疑惑.但是平时外出听课,听得比较多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这也许是因为上第二课时比较容易出彩,也更能显示上课教师的功底和业务能力吧,而第一课时该怎么教,却成了探讨中的一个空白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第一课时必不可少,它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课时的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第二课时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黄兴安 《师道》2009,(6):38-38
最近,笔者到临近县区里的一所省级实验小学上了一节语文课。我选择上的是第一课时,这是公开研讨活动中比较少见的。因为长期以来,大家外出听课几乎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认为第一课时没有多少听头,所以导致很多教师在选择执教内容时,都不愿意上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几乎成了被公开教学活动遗忘的角落。我选择它,倒不是因为我有多么高超的教学水平,而仅仅是因为自己正在思考一些关于第一课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 ,人们研究得最多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不管是哪一级的观摩课、研究课 ,大家上的几乎都是第二课时 ,即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笔者在平时听课中发现 ,多数教师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存在着很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目标不明确 ,重点不突出 ,学习效率低 ;除了学习掌握生字新词以外 ,不知做什么 ;不少观摩课、研究课还有“垫底”的现象。就讲读课文的教学来说 ,不但有全课的总目标 ,而且有每一课时的分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 ,每一课时的教学都同等重要。第一课时的教学是二、三课时教学的基础。第一课时的教学 ,同样应以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胡平 《现代教学》2008,(7):66-67
按教材上的内容进行一课时一课时的备课是长久以来为大家所熟悉和使用的备课方式。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碰到某些大单元里内容很多,需要十几个教时或更多教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为是一课时、一课时进行备课,所以有的课安排的内容单薄,一节课下来教学的实效性太差;有的课容量又很大,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探讨的。本文中笔者就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得到广大同仁的批评指正。一、规范教学常规1.备课。统一两套教案,阅读课(即新授课)一套,至少45个课时。综合备课一套,包括作文指导课7课时,作文讲评课7  相似文献   

10.
将零课时教学模式应用到口译课程教学中,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英语专业两个班进行为时一个学期的口译零课时教学,结果表明,将零课时教学模式应用到口译教学中,不仅不会影响学生语言技能的习得,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诺言技能,这种模式可以作为解决目前口译教学中课时少、输入少等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教学准备] 1.仪器 略 2.药品 略 3.多媒体课件(Authware)、网络链接。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讲练做评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会分解成氧气和氢气。对于氧气,大家已经比较熟悉;而对于氢气,在生活中大家曾经接触过的也许只有氢气球,其实氢气球因为具有较大的危险性而逐渐被淘汰,在其他领域氢气有着更为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懂得以一种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各种风雨。[教学重点]感悟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方法]诵读、交流、品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语设计:(投影一幅秋风、夕阳、衰草的图片)上课之前老师先设一个问题考考大家。你能不能说出一些与夕阳有关的诗句?  相似文献   

13.
一、调查的起因 中学语教学主要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就课时量来看,一般每周五六个课时,而其中作占两个课时。由此可见作教学的重要性。作教学如此重要,花费的时间那么多,可遗憾的是大家普遍持有一种看法:作教学收效不大。  相似文献   

14.
《今日教育》2008,(5):29-30
课题 大家都来关心西部大开发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我与学生一起经历了以下教学过程. 上课伊始,教师左手托着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盒子,右手指着其中的一个顶点问道:"这是长方体盒子的什么?" "顶点."孩子们整齐地回答. "其他几个顶点分别在哪儿呢?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  相似文献   

16.
一、“课时教学”的局限性“课时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思想,它把教材内容分为若干课时,以课时为单位,确定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它的特点是以课时为单位分割教材内容,组织教学活动,任务单纯、具体,便于实施。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课时教学”的指导思想逐渐暴露出许多局限性: 首先,不利于教师从整体上理解和处理教材。中小学数学教材是一个内部互相联系的系统,对于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整体,缺乏明确的认识,教学就会顾此失彼,形成漏洞。“课时教学”也要求教师制订教学计划,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发现、实践等活动,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2.通过做一做、摆一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二、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找规律的方法,并试着创造规律。三、教学准备:课件每生一张白纸、一根彩笔;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小磁铁;胶水。四、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中发现规律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马上就到"六一"儿童节了,你们看,这是大家布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程理论指出: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通过探究高中物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具备初步的创新能力.一、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难1.探究时间受限制一个探究课题一般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但对总学时有限的实际情况而言,不可能留给探究式教学太多的课时.另一个常用的办法就是对一些环节进行压缩,争取一个课时完成,这样对  相似文献   

19.
我今年教初三年级,用的是浙江版老教材.怀着对“新课标,新理念”学习和探索的思想,我努力在教学实践中捕捉每一个信息点,进行教学的新实践.下面是我上“点的轨迹”一课时的部分片断与教学反思,不足之处,请大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20.
笔者听了许多语文课,发现不论是观摩课、评优课还是竞赛课、展示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平时与老师们闲聊发现,老师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上不出名堂,总之,第一课时难以把握。从阅读教育教学研究书籍和报刊杂志中,我们也很难找到教学研究人员、专家学者从理论的高度和实际的操作上给一线教师明确的指点。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被忽视了,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结果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令人寻味的第一课时现象。一、问题的诊断问题之一:越位的第一课时场景扫描:1.教师导入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