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个小故事说有一个奥运会的马拉松冠军,记者在采访他时问:那么远的路你是怎样坚持下来并取得冠军的呢?这个冠军回答:我有一个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到达马拉松的终点,整个距离是很长,我把它分成几段,事先我会去看周围的情况,每段找个标志物,比如说一个电线杆子或者是一个车站牌,我会全力以赴跑到每一个标志物,最后一个标志物就是终点的红线。其实很多马拉松选手都是被距离吓倒的。我们的职业生涯就像是马拉松,看似距离很远,要学会给它分段,每一段都努力做到最好,我们就可以达到最终的目标.现在大家都在谈职业生涯,什么是职业生涯?所谓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2.
一位并不是最有实力的径赛运动员,每次比赛却都能取得第一。原来,他有一个秘诀,就是每次比赛前,他把路程分成几段,做上记号。比赛时,每到达一个路段终点,他就满怀希望地以此为起点,竭尽全力再往前跑,他始终是高速的,因此,他获得了冠军。这则小故事给我很大启发。我想,理想并不是招手即来,挥之便去的,为了理想,更多的是要不断地付出努力。有些人望着自己那崇高的理想,只是想着如何一步登天,当他受挫时,便退却了,所谓的理想也就在睡梦中化为泡影。譬如爬楼梯,其实你的眼睛不必望着那摩天大楼的顶层,只要盯着脚下的前一级,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甩…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常说:“前进就是胜利。”确实是这样,任何事的成功都是需要过程的,所以一个人成不成功,关键要看他是否坚持再向前跨一步。当你被挫折击倒后,你有没有爬起来再向前跨一步的勇气呢?也许这一步可以改变你的命运。勇敢地向前跨一步,你会发现原来前方的景象是那么美好。在《圣经.出埃及记》里,说到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来到旷野,走了三天都找不到水喝,好不容易到了玛拉,却发现那儿的水是苦的,百姓不由得大发怨言,诉苦不已。他们不知道,只要再走一段路程,就到了以琳,那里有泉水和棕树,可以让他们安安稳稳、舒舒服服地扎营休息。“…  相似文献   

4.
山田本一是日本著名的马拉松选手,曾多次在国际赛事中夺得冠军。他是如何成功的,也就成为世人关心的一个话题。在自传中,他是这样说明他成功的秘诀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  相似文献   

5.
当问到她的成功的秘诀时,她笑着说:"如果成功需要走100步,那么我就走101步,我要永远比别人多走一步。"  相似文献   

6.
马拉松是所有奥运会比赛项目中最挑战人意志力的一项运动。42郾195千米,需要选手一步一步去丈量,半途而废者比比皆是,最终能够坚持跑完全程的人才是真正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强者。但也正因为如此,马拉松成为奥运会上最有魅力的比赛项目之一,历届奥运会都将其作为最后一个比赛项目,以示其重要性。马拉松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象征。如此艰苦的比赛,常人难以坚持到底。一位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曾说过,当他觉得比赛实在太过艰苦而难以坚持下去的时候,他就对自己说“再多坚持一步,多一步就是胜利”!凭着再坚持一步的信念,他战胜了别人和…  相似文献   

7.
BBS     
B令狐师兄我很欣赏令狐冲的看法,他说,我们不能控制一切熏我们能控制的只是我们自己。同样道理,我们改变不了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态度;我们改变不了出身和过去,但我们可以改变现在和未来,只要我们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我们会由穷学生变成富爸爸的。乡下人楼上的说得轻巧,命运不是靠努力就能改变的,还得有运气。放你到乡下的山沟去,你再怎么努力也只是每天多拣两筐牛羊粪,每年多打两车包谷,永远别指望能买上宝马跟等离子彩电,只能看着CCTV继续笑闹春节。高田我是属于穷学生的,但我很欣赏家境好的同学态度,他们善于沟通,大度,个性张扬,敢于…  相似文献   

8.
张飞卖猪     
张飞是个粗中有细的人。一日,他挑着两筐猪来到集上卖,刚放下担子,就有一个红脸大汉走来说:“我要买两筐小猪的一半零半只。”话音刚落,又过来一个黑脸大汉说:“你如卖给他,我就买剩下的一半零半只。”没等张飞答话,又挤过来一个白面书生说:“你若卖给他俩,  相似文献   

9.
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男子马拉松竞赛中跑在最后一名的是来自阿富汗的高中生。他显然不是同场竞技者的对手,可他还是一步步地跟上,成了赛场上受人关注的人物。他对着记者递过来的话筒说:我的目的不在于拿第一或第二,而只是为了能在亚特兰大参赛。我在途中从没有想过放弃,我只是想让世人知道,我们也在努力地活着!  相似文献   

10.
“小凡,我要走了。”“好啊,那你就走吧。”第二天,我的旁边空空的。他真的走了,转去了另一所学校。……写到这里,我本来可以说:“他转去了一个遥远的飘着雪的城市”,因为这样子会比较浪漫一点儿。但事实上,他并没有走出这座小县城,只是颇有点儿喜剧色彩地从城东头转到了城西头。虽然只是一座小小的县城,可是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我却再也没有看见过那张熟悉的脸。很奇怪,是不是?每天每天我和那么多人擦肩而过,却偏偏都不是他。他是我的同桌,叫伟。我对小学三四年级的印象呈空白状态,记忆好像一卷长长的胶带,惟有那一段像被…  相似文献   

11.
分解目标     
1984年,在东京举行的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冠军。当记者问他如何取得这样惊人的成绩时,他说:“凭智慧战胜对手。”在人们的印象中,马拉松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身体素质好又有耐力才有希望夺取冠军,说用智慧取胜,好像有些勉强。两年之后,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马拉松邀请赛中,山田本一又获得了冠军。记者让他谈一谈经验,他仍然说:“凭智慧战胜对手。”后来,山田本一在自传里写道,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看一遍,并把沿途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  相似文献   

12.
夺冠的诀窍     
日本的一位马拉松冠军长得十分瘦弱,在比赛时显得势单力薄,赛前没有人相信他会获得42公里长跑的冠军,甚至有些选手和观众都怀疑他是否能够坚持下来,可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令行家大跌眼镜,貌不惊人的他一举夺魁。有趣的是,当好奇的体育记者蜂拥而至采访他夺冠的经验时,他的回答却不是什么老套的顽强毅力、坚忍意志,而是在漫长的比赛过程中不停地培养自己的兴趣和成就感。原来他在比赛前已经详细观察了整个赛程的路线,并把这条路线分割成数十段较短的距离,如从起点到一个黄色的小酒馆,然后再到一个棕红色的咖啡屋,再到一个中世纪的教堂等等,…  相似文献   

13.
岁月     
老人一动不动地坐在河边。河边有一段木头,这是一棵干枯了的树桩,老人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也像棵树桩。但老人绝不是一棵树桩,有孩子走到河边来,老人就活了,老人会开口跟孩子说:“小孩子莫到河边来,危险。”孩子看看老人,走了。经常有孩子到河边来,这些孩子都听过老人的声音:“小孩子莫到河边来,危险。”在老人的声音里,孩子会离开河边,走得远远的。一天一个孩子没走开。孩子走近了老人,孩子说:“爷爷,你怎么天天坐在这儿呀?”老人说:“爷爷老了。”孩子说:“老了就该到河边来吗?”老人点点头。孩子不屈不挠,孩子说:…  相似文献   

14.
解题的时候,有的同学往往是尚未弄清问题就开始做题,或者是在没有任何念头时就急急忙忙动笔;题目做完之后,对得出的结果也不做检查,这样的解题方法当然不好。虽然不同的科目会有不同的解题技巧,但其关键的步骤和解题方法是普遍适用的。下面就以两道题目为例,向同学们介绍一套解题的方法。例一:有一座正方形的城(正南北向),不知道它的大小,各边正中间开门,出北门向正北走20步有一棵树,出南门向正南走14步,再转向正西走1775步,就开始看见这棵树,求这座城每边的长。1.弄清问题(1)理解:正方形的城,它的每一边长…  相似文献   

15.
一个著名的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他:“您成功的秘诀在哪里?”企业家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台下没有一个人答对。他说:“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我的秘诀就是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相似文献   

16.
努力地活着     
执着,可以让生命变得更加精彩。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男子马拉松竞赛中跑在最后一名的是来自阿富汗的高中生。他显然不是同场竞技者的对手,可他还是一步步地跟上,成了赛上最受关注的人。他对着记者递过来的话筒说:“我的目的不在于拿第一或第二,而只是为了能在亚特兰大参赛。我在途中没有想过放弃,我只是想让世人知道,我们也在努力地活着!”这场竞赛的金牌得主是谁我忘了,但这个执著的中学生却让我深深折服。因为我知道在阿富汗,无休无止的战乱折磨着人们,以致让外人怀疑他们生活下去还有什么奔头,可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这个中学生在富得流油的…  相似文献   

17.
摇钱树     
星期六,小力一吃完早饭就往外走。"今天不是不上课吗?"妈妈在后面喊。"我去看树。"小力说。今年植树节,小力和同学们在学校后面的山坡上,一人种下了一棵柏树。这以后,每隔一个星期,小力都要去看看自己亲手种下的这棵树。这棵树也真奇怪,比周围任何一棵树都长  相似文献   

18.
我看过一个故事:一个著名的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他:“您成功的秘诀在哪里?”企业家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台下没有一个人答对。他说:“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我的秘诀就是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相似文献   

19.
“小凡,我要走了。”“好啊,那你就走吧。”第二天,我的旁边空空的。他真的走了,转去了另一所学校。……写到这里,我本来可以说:“他转去了一个遥远的飘着雪的城市”,因为这样子会比较浪漫一点儿。但事实上,他并没有走出这座小县城,只是颇有点儿喜剧色彩地从城东头转到了城西头。虽然只是一座小小的县城,可是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我却再也没有看见过那张熟悉的脸。很奇怪,是不是?每天每天我和那么多人擦肩而过,却偏偏都不是他。他是我的同桌,叫伟。我对小学三四年级的印象呈空白状态,记忆好像一卷长长的胶带,惟有那一段像被人硬剪了去似的,可是偶尔上面也会有一些模糊的图像。在未和他成为同桌之前,我并未注  相似文献   

20.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