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学校中,尖子生学习优异,能够为班级增光添彩,给老师带来光环,因此老师们视之若掌上明珠,精心呵护培养,多给他们开小灶;后进生则是“麻烦制造者”,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给老师、班级脸上抹黑带来不良影响,故老师常重拳出击进行差生转化,对他们严格要求严加管教。所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许多老师、班主任都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作法,即通过培养尖子生和抑制转化后进生来触动、促进中等生,以带动整个班级的发展。事实证明,抓两头并不能促中间,只会害中间,甚至毁了整个班级,带来灾难性后果。我们的老师、班主任更应该关注中等生。首先,“抓两头…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中,尖子生学习优异,能够为班级增光添彩,给老师带来光环,因此老师们视之若掌上明珠,精心呵护培养,多给他们开小灶;后进生则是"麻烦制造者",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给老师、班级脸上抹黑带来不良影响,故老师常重拳出击进行差生转化,对他们严格要求严加管教.所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许多老师、班主任都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作法,即通过培养尖子生和抑制转化后进生来触动、促进中等生,以带动整个班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枝独秀不是春,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理由。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中,都有一定比例的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优秀生和后进生都在少数,而中等生所占比例最大,但教师们却对他们的关注最少。许多班主任试图用“依靠抓两头来带动中间”的方法搞好班级工作,结果却导致“忙两头,丢中间”的局面。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往往把鲜花样的微笑、阳光班的温暖给了尖子生,把个别辅导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一枝独秀不是春,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理由。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中,都有一定比例的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优秀生和后进生都在少数,而中等生所占比例最大,但教师们却对他们的关注最少。许多班主任试图用“依靠抓两头来带动中间”的方法搞好班级工作,结果却导致“忙两头,丢中间”的局面。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往往把鲜花样的微笑、阳光班的温暖给了尖子生,把个别辅导的机会和一些鼓励性的话语给了后进生,而那些“不上不下,不饥不饱”的中等生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只能待在被遗忘的角落,没有阳光雨露,甚至雨雪风霜都没有。久而久之,他们便渐渐失去了对成功的渴望,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得到老师赏识的心也渐渐冷却下来。有的学生有时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或发泄一种反抗情绪,课内、课外故意捣乱,渐渐便加入了后进生的行列。可见,对中等生的爱与关注是班级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个老师都会按照学习成绩把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对优等生、后进生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中等生几乎被老师忽略了. 所谓中等生是指学习成绩一般,纪律、活动、能力等都居于中游的学生.每一个班级中等生的比例是最高的,他们成绩的好坏对班级的影响最大.按常规,教师带好一个班级的习惯做法是“抓两头,促中间”.但两头用的精力过多,中间的这部分也就容易被忽略.  相似文献   

6.
抓两头、促中间常被作为班级管理的一种通用做法。然而,一“抓”、一“促”力度不同。“促”的对象往往成为班级管理中被忽视的群体。一个班级的学生状况大都呈纺锤型,即优等生和后进生占少数,中等生往往占绝大多数。而一般中等生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他们在道德、学习等方面的表现不前不后,不左不右,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班主任在学生思想教育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抓两头,带中间”,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重视优等生、关注差生的工作中,潜意识里忽视中等生,从而导致“忙两头,丢中间”的局面。而中等生又占学生中的大多数,所以,班主任要把握中等生的心理脉搏,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障碍,切实做好整个班主任工作。 首先,班主任应该掌握中等生的心理状态。 中等生长期处在“中等”地位,缺乏与老师的语言沟通和情感交流,他们自以为置身于冷漠的师生关系里,在班级各项活动中采取旁观姿态,缺乏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久而久之就缺少自信…  相似文献   

8.
陈丽萍 《考试周刊》2012,(40):187+195-187,195
每一位教师都深有体会,在接手一个班的时候,班级中的优秀生和后进生都能很快被发现,因为他们的表现比较"突出",而作为占班级大多数的、表现比较一般的学生,即所谓的"中等生",往往容易被教师疏忽。在传统的班主任工作中常运用"抓两头,促中间"的策略,这一策略实际上是把中等生放在了教育的"盲点"上,忽视了对中等生潜能的发掘与培养。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同感:每接一个新班,最先认识和了解的往往是尖子生和后进生,最后才是中等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中等生本身在班里表现很一般,不容易引起教师的注意;二是因为好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采取的是“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而实际上往往只注重了“抓两头”,却忽视了“带中间”所致。正如一位中等生所说的:“老师经常表扬鼓励好的同学,批评帮助不好的同学,对我们这些不太好也不算太坏的同学就不大管,我们都快成了被遗忘的人了。”此话很有代表性,既反映了中等生的心声,也反映了教师“抓…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丢中间”的局面。任何一个班级,能在任课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即“优等生”和“后进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是“两头”的学生,而“中等生”很少。  相似文献   

11.
钱彬彬 《成才之路》2011,(14):12-I0008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育教学思想上已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模式。这种模式往往使我们老师把大部分精力倾注在精心培养优等生和耐心教育后进生上了,遗忘了中等生的教育。从而形成了“忙两头,丢中间”的教学局面。殊不知,这所谓的“中间”即我们平常所说的中等生,是学生中的大多数,是整个班级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学习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找到原因,认识到他们的重要性,全面清楚地了解他们,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真切关注他们的发展,绝不能听之任之.漠然置之。  相似文献   

12.
关注中等生     
杨亚捷 《班主任》2006,(6):18-19
在班级管理中"抓两头,促中间"实际上是忽略了中等生,而中等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应有其相应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新接触一个班级,能在任课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细观察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是“两头”的学生,而“中等生”很少。在现实教育教学活动中,“中等生”学习成绩一般,很少违反校规校纪,不易引起教育的注意。有些教师往往注意了“尖子生”与“后进生”  相似文献   

14.
“抓两头,促中间”是中学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其实质就是以抓尖子生和差生来影响和促进中等生成绩的提高。这无疑是符合抓点带面原则的。但我认为:“抓中间带两头”与前者相比,效果则更好。  相似文献   

15.
不知从何时起,学校教育有了“抓两头,促中间”的提法。于是,学校里有了以“提优”、“补差”等名目开办的班级;年级里将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出前数十名和后数十名的名单;班级内班主任向各科任老师交代了哪些学生是“尖子”,哪些学生是“尾巴”,要求对这些学生了然于胸。于是,各科任老师对“尖子”学生倍加青睐,恩宠有加,对“尾巴”生采取盯人战术,紧盯不放,惟独忽略了中等学生的存在。然而,无论是哪个班级,其学生状况多呈正态分布,即优等生与后进生均占少数,中等生占多数,抓两头的做法无疑是和面向多数、照顾两头的原则背道而驰的。如此与教学…  相似文献   

16.
黄海英 《中学教育》2003,(7):35-36,31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抓好班级的教学质量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 ,许多班主任的一个普遍做法是“抓两头带中间”。这不失为班级工作的一种好办法 ,但多数教师在“带中间”这一环节上比较薄弱。其实在班级中占比重最大的应是中等生 ,中等生由于他们不成熟、不稳定 ,所以各方面都处于一般水平 ,平时表现平平 ,常不被老师重视。但他们身上也潜藏着许多积极因素 :要求进步 ,羡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赖 ,有表现自己才能和智慧的要求等。因而在他们身上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 ,如果我们什么时候“放一放” ,他们…  相似文献   

17.
“抓两头,带中间”是我国现行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这种班级管理中,教师经常关注的是优秀生和后进生。优秀生因其突出,可以拿名次、获奖,为教师、班级乃至学校增光添彩而受到青睐;后进生因其突出,易闯祸,惹乱子,给教师、班级乃至学校脸上抹黑而成为“重中之重”,也是教师关注的焦点。那些既不出类拔萃,又不惹是生非的中等生,则往往被班主任“囫囵”视之,造成集体性疏忽,实质上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成了班级教育的盲点。  相似文献   

18.
王雪芬 《课外阅读》2011,(7):132-132
所谓“中等生”,即在一个班级中学习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在我国中小学,学生的优劣是以平时的学习成绩和纪律好坏作为评价标准。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习惯于给优秀生“锦上添花”,给后进生“雪中送炭”,而往往忽视了对中等生的关注。其实,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一般情况下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也就是说优秀生和后进生占的比例小,而中等生占的比例却比较大。大量理论和实践证明,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是班级的重组成部分,那种所谓“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对学生本人及集体都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工作,涉及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形成良好的班风,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笔者采用“抓两头,促中间”的方法转化后进生,具体做法是:对优点多的学生找不足,对缺点多的学生找闪光点。也就像大米中掺进了砂子怎么办,通常的方法是,大米多挑砂子,砂子多挑大米。这样做的结果使好学生进一步提高,促后进生逐步向好的方面转化。通过实践,多年来,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没有流失一名后进生,并在班级管理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2003年被曲靖市麒麟区政…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通常的教学实践和学生思想教育中,最吸引老师眼球的是优等生和差生。而很多优秀教师在培养优等生中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在转化后进生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因此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惟有中等生,因为表现平平,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挨不着老师的批评;既没有人佩服,也没人歧视,他们总觉得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无足轻重,可有可无。这种存在决定了他们的意识:几乎对所有的班集体活动都不冷不热,行为从众,缺乏主见,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反正老师注意不到自己,他们既不做榜样,也不会落伍,很难引起老师的关注。本文就如何关注和培养中等生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