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中指出:“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而奋斗,具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一重要举措,表明党中央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重视,通过《纲要》规范当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内容、途径和方法,以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是每个民族、国家的社会成员对自己祖国的一种及其深厚的情感.作为社会心理,表现为一种民族自豪感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在此基础上凝炼为崇高的民族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一直为世代正直的中国人所推崇、持守,并成为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维护祖国尊严的一面旗帜,成为我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作为贯穿各项群众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作为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共同基础,回顾它的历史流程并探讨它的现实使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党在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上,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对党员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新时期,更明确规定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内容是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强调为人民的利益勤奋工作、廉洁奉公是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是新时期衡量每个党员和干部是否执政为民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5.
对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爱国主义要做具体分析,要看其在当时条件下在多大程度上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相通或相容.爱国主义崇尚和尊重祖国利益并不意味着爱国主义不承认乃至抹杀个人利益,爱国主义的现实基础是个人利益与祖国利益的一致.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相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理性升华.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无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而中学的历史课教学却是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的主阵地.每一件历史事实就是中国人民用血与火编织起来的珍珠,爱国主义就像一条红线,把这一颗颗的珍珠串穿起来,组成了社会发展的前进曲.在历史教学中,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人才的有效途径.自古以来,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战胜各种内忧外患的强大动力.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在各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心,对民族利益的无限忠诚和为祖国的独立、富强、繁荣、发展而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实践.通过历史科学浩瀚无垠的史实,有计划、有目的的向青少年传授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对爱国主义不能机械地理解,而应该具有辩证思维的方法,把它看作是一个历史范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86页)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我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爱国主义.一、关于统治阶级的爱国主义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  相似文献   

7.
现行初中历史教材选用了大量的历史图像,为我们培养学生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历史图像教育资源:以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爱国志士仁人美德,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以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惨痛历史,激发学生的奋发图强精神;以党领导人民英勇抗战的光辉历史,激发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爱;以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光明前途的信心;以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学习其他民族的爱国主义,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拨乱反正、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文艺理论,是邓小平整体理论大厦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文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是文艺运动的发展方向?繁荣文艺的意义和方针  相似文献   

9.
七十多年的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强盛,民族才能振兴,人民才能富足.正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认识中国国情,率领全国人民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并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使我国成为了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是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民族。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报效祖国,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这种美德世代相传,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谱写了辉煌壮丽的中华民族文化。在今天,爱国主义仍然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作为所有公民神圣美好的心理情感,产生于共同地域、共同经济利益、共同文化价值取向,是人们“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爱国主义在动员和鼓舞全体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作用,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中共中央宣传部、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光辉历史的真实写照.中国共产党诞生八十年来,领导全国人民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心全意为中国各族人民谋利益.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中华民族蒙受的长达150多年的屈辱历史得到洗雪,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夙愿变成了现实,这是全中华民族普天同庆的大事,更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文选》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伟大实践和理论创新。他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应把自己建设成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容、深刻内涵和理论品格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江泽民文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65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一曲响彻云天的爱国主义赞歌,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全国各民族人民为了争取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独立空前团结一致、共御外侮、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  相似文献   

16.
滇西抗战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可歌可泣的一段历史.它反映了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抗战必胜的信念,以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把展现这段历史的文献资料,抗战遗迹,博物馆和纪念馆,以及影视媒体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让它们在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作用,是针对当代云南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模式探索.通过课堂教学的渗透,校园文化的建设,社会实践的活动,媒体平台的传播,四个方面的相辅相成最终把滇西抗战资源有效的运用到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中.  相似文献   

17.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任何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教育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五十多年前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下,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抗击了日本侵略者,保卫了家园。在目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依然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的精神,为此必须利用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大好契机进一步丰富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拓宽爱国主义的教育渠道,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对于巩固党的社会基础、实现党的执政目的、保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成为我们党和我国人民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和全党、全国人民的长期革命斗争决定的,同时又是和他本人的主观努力分不开的。毛泽东同志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是实事求是。我们纪念毛泽东同志诞生九十周年,就是要学习毛泽东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而英勇奋斗一生的彻底革命精神,坚持他倡导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本指导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的内在灵魂,精神旗帜和思想武器.必须坚持以共产主义理想信仰统驭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世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夯实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信念;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中华各族人民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中华民族的精神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