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占卜信息的载体,其本身又具有书法的审美性,即甲骨文独有视觉表现形式。本文从刻凿的过程、刻凿的线条、版面编排、色彩等方面分析了甲骨文契刻艺术,及其给人们视觉上带来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一般是指殷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符号,从概念上与"档案"并无对等关系,因此讨论甲骨文是不是档案的命题不应该成立.在殷商甲骨中,除了卜辞甲骨外,还有一种家谱刻辞甲骨,后世的谱牒档案可以说与之是一脉相承,由此我们反推出"刻辞甲骨"可以称作档案,即可作"甲骨档案".  相似文献   

3.
追根溯源,探讨档案、图书各自的历史渊源,发展史,有着"同亲共祖"的亲缘关系,有着共同的"起跑点",即:"结绳"→"刻契"→"甲骨文"→"青铜器"→"简册"→"纸张发明".  相似文献   

4.
张全海 《档案学研究》2021,35(1):144-148
太平天国纪年民契作为古文书学和太平天国史学界重要的研究对象,因其存世罕见而无法为学界提供足够的研究样本,故此开展这方面的文献挖掘与研究有较大的学术意义.通过对目前所知6件存世太平天国纪年民契进行汇总考述,发现太平天国纪年民契具有两个文书学特点,即契纸的双套制和纪年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契尾是民商交易中重要的契约类公文书。元代契尾由地方路分税务衙署制作,于交易双方赴务投税时进行颁发,与正契、契本粘连保存。契尾具备抬首语、税务衙署、圣旨内容、受让方信息、交易价款、交易方式、出让方信息、交易标的、税讫尾语、出具时间等构成要件,并于特定位置钤盖税务朱印和务官签押。契尾有三元法律属性:交易的完税凭证、交易终结的标志、交易标的物权属证明之一。通过汇总分析业已公布的八件契尾和一件空白契本,可总结元代契尾的基本范式和各地实践的个性变式,以纠正契尾的定名误区,亦可考察契尾与契本之间的联系和元末明初“以尾代本”的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电子政务、政府信息公开的推动下,电子档案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历程.1档案的历史价值和现代价值在我国古代,档案也是图书,有着共同的起点:结绳—刻契—甲骨文—铜器铭文—简册—刻版印刷.档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它能重现人、物、事的历史原貌,具有最可靠的凭证性和科学研究价值.档案的核心价值是"证史",档案机构最重要的使命是为子孙后代保存"社会记忆".电子政务的建设给档案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是实行政务公开,提高决策和服务水平需要档案信息;二是借助电子政务平台,档案的现代价值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善本内涵和外延的阐释和对清刻古籍的论述,简要探讨了清刻古籍善本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邢立志 《兰台世界》2014,(2):153-154
甲骨文都是刻在龟甲与兽骨上的,线条比较简单形象,其传达出来的卜辞文学意蕴更是让人浮想联翩,甲骨文字不能从文字的表面意思来理解,必须对这种符号所代表的深层意思进行挖掘,因而也就给人一种很诗意的场景.  相似文献   

9.
孙常叙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其特点如下:一曰将甲骨文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就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二曰精选甲骨文可识字,作了简明的形音义三方面解说,要而不繁……”  相似文献   

10.
牛志伟 《档案》2017,(8):32-36
清末民国不动产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其完整的老契约包括契稿、官契纸、官颁契尾三部分,自书契文应当至少具备12项基本要素。从一份清末民国年间不动产合契的比较中,可以了解基于法律制度变迁而产生的清末、民国不动产契约的异同,并进一步了解清末民国关于不动产契税制度的征收设计。  相似文献   

11.
刘志盛 《图书馆》1989,(3):31-33
湖南思贤书局是我国清末著名的雕板印刷书局,其前身为湖南思贤讲舍,它始建于清光绪五至七年(1879—81),至光绪十六年(1890)王先谦致仕回湘后,与郭嵩焘等商议,就思贤讲舍刻书处设局刻书,十七年(1891)在王先谦等人的倡议下,湖南思贤讲舍刻书处与长沙黎家坡的湖南传忠书局合并,正式组建湖南思贤书局。延至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时,思贤书局一直是湖南官家刻书中心;入民国,浏阳刘人熙因书局地址创办湖南船山书社,时至今日,几度春秋,世道沧桑,数经变故,长沙人多只知有船山学社,而不知思贤学局历史了。  相似文献   

12.
正档案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字的产生,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以及社会管理活动的出现,都为档案的产生创造了基本条件。有学者认为,上古时代的结绳和刻契两种记录方式就是原始的文书档案。理由是这也是人类记录历史、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但更多的观点则认为,结绳和刻契虽起到记录信息的作用,但主要是一种辅助记忆的方式,打成的绳、刻出的符号本身并不具有明确固定的含义。我国现  相似文献   

13.
板刻,也叫木板雕印,是我国古代印刷的主要形式,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它对于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过重大的作用。我们研究板刻史,对于促进出版和图书馆事业,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有利于广东板刻史的研究,特在这里提供一些有关的资料,以公同好。一、宋代有广东板刻我国的木板雕印究竟始于何时,历代学者说法不一,但多数人认为开始于唐代。广东的板刻源于何时,还很难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宋代就已经有广东的板刻了。我们知道,在宋代,我国的板刻  相似文献   

14.
上海是西方殖民势力最早在中国设立租界之地。凡论述租界的缘起,无不涉及出租地契,俗称“道契”。由于缺乏原始资料的佐证,论者每每提及于此,或语焉不详,或蜻蜒点水。现在于旧上海房地产档案中,收藏有一件颇为治史者所关注的出租地契,即上海第一号租地道契。这一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不足,使我们得以窥见上海出租地契的最初形式,为后人探究上海开辟租界前后的一段历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史料。  相似文献   

15.
《档案》2000,(3)
近日 ,永登县柳树乡复兴村一何姓人家发现一清乾隆时陕西甘肃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即今永登县)的契尾 ,该契尾虽经数百年的沧桑 ,除个别字被磨损看不清外 ,大部基本完好。此契尾对考证清乾隆年间今永登县的隶属、民族 ,了解当时地银、地粮、税收政策等有一定参考价值。这份契尾为44×30厘米大的山纸 ,文头用石印印有明珠火牙 ,上书契尾 ,这二字中间书有具字五千四百八号字样 ,并盖有6厘米大的红方印 ,其主要内容为 :甘肃等处承宣布政使王○○笃遵○旨议奏与奉准户部咨开嗣后颁布发给民契尾格式编号款 ,前半幅照常细书业户等姓名买卖△房…  相似文献   

16.
湘西麻阳苗族地区清康熙至民国时期的系列民间纸契是研究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历史的珍贵史料,其中部分纸契受损严重,亟待保护。为制订科学的保护方案,对系列纸契的用纸原料进行鉴定,并测试纸张的物理性质。结果表明,纸契的原料种类呈现多样化,构皮纸、竹纸、三桠皮与竹的混料纸兼而有之,不同历史时期的用纸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造纸业主流发展趋势的影响。红色染色纸契仅以竹纸为原纸,可能与其紧度高、吸水性强、染色效果好有关。民间纸契的原料种类和相关物理性质的差异性较大,对此类档案的修复需重视纸张本体的科学检测,有助于选取合适的修复用纸以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世典足足让我们吃了一惊。尽管在中国唯一的淄博刻瓷艺术家协会里,他因技法独绝是唯一的军事理事,而被称作军中刻瓷第一人。尽管他的名字前面常常被冠以著名刻瓷艺术家,但坦诚地悦,他并不“著名”。立在他的客厅兼展室时,我们不得不对这个满身斯文气的中校军官刮目相看了。整整一大架子刻瓷作品,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俱全;瓷盘、瓷壶、瓷羊、瓷马,百瓷干态;书分行草篆隶,画有工笔写意。百余件刻瓷精品错落有致,着实让我们眼花缭乱,爱不释手。李世典刻瓷算是半路出家。他本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画家。十几年前他从胶东入伍当了一名…  相似文献   

18.
甲骨文都是刻在龟甲与兽骨上的,线条比较简单形象,其传达出来的卜辞文学意蕴更是让人浮想联翩,甲骨文字不能从文字的表面意思来理解,必须对这种符号所代表的深层意思进行挖掘,因而也就给人一种很诗意的场景。  相似文献   

19.
满文刻本图书可以分为官刻和坊刻两大类。本文专门讨论官刻图书。从满文创制到清代灭亡的三百多年中,满文官刻图书的起源、发展、鼎盛、衰落的各个阶段,本文试图作一分期和描述,并对其兴亡盛衰的原因作一初步探讨。一、满文刻书的滥觞公元1599年,巴克什额尔德尼和噶盖奉命创制满文后,用满文记录了大量上谕、公文、函件等档案文献,这就是后世称之为《满文老档》、《国史院档》等历史资料。这些历史资料,反映了满族在关外的社会生活,其中许多史料为汉文文献所不载,(?)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铁岭市所在的辽北地区陆续发现多面金代铜镜,其中20余面镜子的边缘刻有官府检验刻记,文字最后有一个画押。这些检验刻记,对确定镜子使用的年代、流行的地域、铜镜的特点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并对了解当时的一些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情况,提供难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