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诵是学习的强化剂,是巩固记忆、增强记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古人读书十分重视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个读书经验强调的就是背诵的功能。如今,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背诵被不少人所忽视,其中的一个原因恐怕与教材中规定要背的文字太少有关系。最近,笔者对六年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背诵量统计表  相似文献   

2.
不读书、不屑于读书正在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时尚”或者说“时髦”。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朱自清先生就曾指出:“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本文即针对目前学生不重视读和背的现象,谈一谈两者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谈范文背诵     
一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法。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旧书常诵出新意”,“文选烂,秀才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等等,都反映了从前读书的人对于熟读——背诵的重视。作为一种学习方法来说,这种重视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的。首先,学习语文,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和句型,熟悉许多表现力很强的语句,融会许多极动人、极发人深省的思想内容,通过背诵,就可以把这些东西逐步积累起来。背诵的诗文愈多,写起文章来,就可能有更多  相似文献   

4.
欧惠芳 《零陵学院学报》2004,2(4):236-236,232
不读书、不屑于读书正在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时尚”或者说“时髦”。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朱自清先生就曾指出:“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本文即针对目前学生不重视读和背的现象,谈一谈两者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培根说:“一切知识,只不过是记忆。”背诵是记忆之母,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硬件”。正如洪镇涛所说:“语文这东西,不背是不行的。我们学语文,要背,而且要大背。”那么,怎样用科学的方法背诵呢?  相似文献   

6.
一我校过去对背诵的检查,一直是在语文的自习时间(一般在早自习)内由教师抽背,因为时间有限,每次至多抽背十一、二人,背诵后不予评分。这个作法,至今约有十年之久,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不能令人满意。经常听到学生说“背书难”,有的则认为背诵是浪费时间,没有什么好处。因此,读书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就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一部分学生在写作上长期存在着层次  相似文献   

7.
背诵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教育的大背景下也许这个话题与之格格不入。但古话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背诵在语文教学中向来占有重要的地位。背诵,恐怕是世界各国学习语文的共同方法。古往今来,  相似文献   

8.
沈铁 《现代语文》2008,(12):27-27
朗读与背诵是最实在、最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经常读背会使人的知识越来越充实,大脑越来越聪颖。“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读”占鳌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抓住读背这个重点环节,以人为本,正面引导,采用激励性的评语,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谈到背诵.有的人会认为是“死读书”的一种表现,其实不然.背诵名作名篇,可以使我们更纯熟、更深刻、更牢固并且更长久地掌握知识.然后经过自己的理解、“反刍”、消化,更有益于我们知识的积累和提高,背诵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古人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经验之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学习语文的至理名言一直深受人们的推崇,  相似文献   

10.
吃东西.如果不懂所吃的东西有何营养价值,不去探究其有何功能作用.那么.吃久了.肯定会产生厌食.甚至一提它.还会闻其名而“色”变.读书亦是如此.尤其是语文的背诵.假如不用心去品味材料的“营养价值”.不去钻研它美妙的思想境界.背久了.肯定会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出现疲惫、烦躁、头疼、郁悒等心理障碍。引导学生自觉处理“背诵”背后隐藏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当代语文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引导呢?下面,我结合《沁园春.雪》这篇词作的背诵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背诵一定数量的篇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还要重视学生的背诵。但是现在的小学生把背诵当成包袱,死记硬背,读而不知其意、背而不知其味,以至无论怎样也记不住。不仅背诵不出来,而且连背诵的本身意义也失去了。还有约四分之一的学生极少阅读课外书籍,更谈不上背诵课外读物了。语文学习,归根到底是要引导学生读书。强化课内外阅读,并不断积累,这正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手段。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做法——重视文本、重视诵读、重视语言、重视语境、重视积累,这是语…  相似文献   

12.
背诵琐谈     
小学语文有许多背诵作业。当前,语文教学对背诵有忽视的倾向,或有布置少检查,或缺乏指导。这就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多,读得熟,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到了八年级,要求背诵默写的文言篇目增多了,文言文及古诗词代表着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八年级的语文加大了对这部分的学习,也可以说是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的举措。文言文的学习关键也在“读”和“背”上,犹如外语学习有“语感”问题,文言文学习同样也存在“语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多了,背诵的篇目多了,其中的精髓也就自然而然的理解了。  相似文献   

14.
背诵是我国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它是熟读的结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古人亦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之说(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道出读书至熟,要下苦功夫,书背得多则书中语言会成为自己的语言。在平日说话、作文中就能运用自如,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背诵要同朗读课文那样,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正确的背诵是最基本的要求,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这个基础上,要求通顺流畅,背得熟练,不结结巴巴;进而要求学生背诵要有感情,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  相似文献   

15.
背诵文章,能更好地领会和掌握大量的字词和句型,进而理解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并为读写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上学期一开始我们就着重抓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的工作。首先,教师通览语文课本(包括阅读课文),选定哪些课文应全背,哪些课文只背重点段落,并按应背部分的长短、难  相似文献   

16.
书要成诵     
培根说:“一切知识,只不过是记忆。”背诵是记忆的体操,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硬件”。正如洪镇涛先生所说:“语文这东西,不背是不行的。我们学语文,要背,而且要大背。”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熟读成诵的高手。巴金十几岁时就能背诵几部书,《古文观止》能倒背如流。他曾深有感触地说:“这二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  相似文献   

17.
浅谈背诵教学王巨超,陆顺鹏,陆一鸣背诵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背诵在语文教学中向来占有重要地位.古往今来,一切有成就的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背诵.马克思就能够背诵海涅、歌德、莎士比亚等作家的许多作品,...  相似文献   

18.
背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背”的解释是“凭记忆读出”,对“诵”的解释是“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背诵包含两方面的基本要义,一是记忆,二是诵读。诵读只是背诵的最终外在表现和成果展现,记忆才是背诵的基础和内在内容实质。  相似文献   

19.
背诵与作文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 ,学生要写好作文 ,教师首先要指导他们背诵课文。其理由是 :一、要想作文写得好 ,脑中就必须储存足够数量的词汇和范文 ,厚积才能得心应手地薄发。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也多次向老师呼吁 :“应该让学生多读好文章 ,多背好文章。”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明确规定 :小学阶段每学年背诵30篇左右优秀诗文(含课文)。“大纲”后面还附有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80首。规定背诵一定的篇数 ,旨在强调注重语言的积累。三、…  相似文献   

20.
杨惠萍 《湖南教育》2004,(15):22-22
古代的读书人要将“四书”“五经”全部精读背熟,在此基础上,再模仿、训练、自悟,这样读、抄、默、背,几年之后,渐渐腹中有物,以至下笔生花,出口成章,最终学富五车,成名成家。鲁迅先生当年在三味书屋中也曾上午读书,下午对对子,由此奠定了扎实的文学基本功,最终成为大家。因此,语文“背功”的意义不可小视。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状况如何呢?学生学了12年的语文,有几个能背出一些名家名篇?这直接导致了学生作文空洞无词,或者华而不实。为什么要重提语文“背功”?在背诵中形成语感从心理学上讲,“背功”为识记能力,它对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