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捉蟋蟀     
夏天的夜晚多么迷人,天空中闪烁着无数颗星星,房前屋后,蟋蟀们都在赛歌,“(口瞿)——(口瞿)——”“(口瞿)(口瞿)(口瞿),(口瞿)(口瞿)(口瞿)”,歌声美妙极了。虎子、鹏鹏和小义商量好一起去捉蟋蟀。他们拿着手电筒、纸盒子刚要出门,鹏鹏的妹妹莹莹就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她撅起小嘴嚷着:“姐姐,姐姐,我也要去。”莹莹才3岁呢,整天跟在姐姐后面跑来跑去的,大家都很喜欢她。四个小伙伴高高兴兴地来到路边。走着走着,鹏鹏说:“嘘——别吵!”大家都停下来,屏住呼吸。他们循着“(口瞿)(口瞿)(口瞿)”的叫声悄悄地走了过去。叫声  相似文献   

2.
蟋蟀的歌     
在夏天的晚上,花丛里,矍瞿矍(qu)……不停地发出悦耳的声音。 一只萤火虫飞来了,他说:“蟋蟀,你的歌唱得真好听!” 蟋蟀说:“我可不是在唱歌哦。” 萤火虫好奇地打着小灯笼,想看个究竟。 蟋蟀站起来,掀了掀翅膀,告诉萤火虫:“我的右翅部下面,有一条横脉,脉上有齿,叫‘小锉’,我的左翅上表面也有一条横脉,脉上形成尖尖的边,叫‘磨擦缘’。你看好啦——” 蟋蟀将右翅叠在左翅上,磨擦缘正好在小锉的下面,两翅分开或升起,就引起磨擦缘与小锉的磨擦,发出“瞿瞿瞿”的声音。两翅一会儿分开,一会儿升起,一会儿…  相似文献   

3.
自从阿星学会了上网,每天都要在网上泡几个小时,已经算是一个标准的“网虫”了。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爱上QQ的小“网虫”。 可是,我妈妈是一只更爱上网看股票的老“网虫”。因为这个.两代“网虫”之间发生了无数次抢夺战。这不,我们的电脑抢夺战又开始了。  相似文献   

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是鲁迅先生对自己已逝童年生活的回忆.百草园中那些拟人化了的动植物,历历可见,声声如闻,充满着童真稚趣,为我们写童年生活回忆类作文提供了范例.一、用拟人法写声“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用“长吟”“低唱”“弹琴”这三个拟人写出了三种动物的呜叫.鸣蝉的叫声长,像是拉长了声音在吟诵诗句一般,故用“长吟”;“低唱”形容油蛉细小、孤独而又悦耳动听的呜叫,十分贴切;蟋蟀“唧唧瞿——唧唧瞿——”的叫声抑扬顿挫,节奏感强,“们”字,写出了多个蟋蟀呜叫时发出的和声.  相似文献   

6.
家住北京“蓝极速”黑网吧对面的小“网虫”柱子(化名),面对火灾现场愕然了。  相似文献   

7.
你(“小网虫”) 我是一个小网虫,特别喜欢上网,请问我能在网上找到《中学生》杂志吗?  相似文献   

8.
斗蛐蛐儿     
“(口瞿)——(口瞿)”的叫声随着秋天到了我们身边,正是玩蛐蛐儿的好时候。蛐蛐儿好斗,斗得十分精彩,所以人们喜欢养蛐蛐儿,从而看它们打斗。我家也养了四只蛐蛐儿,我给那个一只脚的取名叫“独  相似文献   

9.
李镇西 《班主任》2013,(3):63-65
最近和学生一起读《青铜葵花》,读到作者曹文轩在序言中的几段话。他说,长期以来,评判文学的标准是西方的“深刻”,而且这“深刻”成了唯一的标准;但中国的文学评判标准是“意境”,是“情趣…‘智慧…‘格调…‘滋味…‘微妙”……曹文轩很激愤甚至有些极端地写道:“于是我们看到全世界的文学,绝大部分都在这唯一的维度上争先恐后地进行着。‘深刻’这条狗追撵得人们撒丫子奔跑……”  相似文献   

10.
匡定科举考试内容和评判标准,是科选是否公允的关键,历代有识之士在不断地探讨这个问题。“熙丰新法”间王安石颁布了《三经新义》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并推出了根据儒家经典阐释义理的“经义式”作为答卷形式和评判标准。《三经新义》与“经义式”的出现,可谓科举史和经学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从此义理之学代替了汉唐以来的“传注经学”,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亦从训诂章句的囹圄中解脱出来。从王安石对科举考试内容与评判标准的首次匡定到八股文的形成,标志着科举考试向着更规范、易于操作的轨迹发展,同时它也蕴含了历代有识之士对于科举考试公开、公平、公正的孜孜追求。但是,对考试内容与评判标准的匡定又造成“科举之业盛和文化学术衰”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11.
收音机里放出了“(口瞿)(口瞿)(口瞿)”的声音,父亲问孩子:“这是什么声音?”孩子回答:“蟋蟀叫。”过后,孩子捕蟋蟀心切,便拆开收音机,使闻讯而来的父亲大惊失色。评析:孩子好奇心强,知识经验贫乏,会经常出现“童心办蠢事”、“好心办坏事”的现象。许多家长都碰到过孩子拆闹钟、收音机、玩具等情况。当孩子把这些东西拆开又不能重新装配好的时候,家长该怎么办?许多父母往往先是感到震惊。接着把孩子训斥一顿,然后再设法请人修好,并对孩子成胁一番:“以后再不准拆了,再拆就……”其实,父母用不着发这么大的脾气,更不  相似文献   

12.
我家有个“虫”老妈,什么虫?且听小女子向你们详细道来: 1 网虫我妈是一只“网虫”,她一上网我可就有“苦头”吃了。记得有一次,我打乒乓球回来,一进门就看见老妈在书房里盯着电脑看,我走过去,说: “妈,你都玩了一整天了,休息一下, 让我也玩玩吧。”“好吧。”老妈很不情愿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把电脑让给了  相似文献   

13.
当前青少年“网虫”心理透析与疏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网虫”的心理透析当前青少年中“网虫”的心理情况怎样?笔者认为,主要可归纳以下几类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14.
问题解答     
问:乔达摩·悉达多究竟有些什么称谓?其涵义如何? 答:乔达摩·悉达多(Siddhartha Gautama,约公元前565—485年),相传是佛教创始人,属刹帝利种姓,释迎族人。以后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Saky,amuni),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或“释迦族的隐修者”。乔迟摩一译瞿昙。瞿昙是古代天竺人的姓。旧时,因释迦牟尼姓瞿昙,故又以瞿昙代表释迦牟尼。我国佛教简称释迦摩尼为释(后又用来泛指佛教,如释教、释典等)。他出家  相似文献   

15.
我家有三“虫”“:烟虫”爸爸“、网虫”妈妈“、书虫”我。“烟虫”爸爸“咳咳!”爸爸准又在房子里“吞云吐雾”了。爸爸是个老师,对工作很负(fù)责(zé),就是爱吸烟。爸爸吸烟的水平可高呢!吸烟后,烟圈(quān)有时从嘴里出来,有时从鼻孔里出来,像小鱼吐泡泡。因为吸烟,爸爸的手指被熏(xūn)得蜡(là)黄,而且夜晚经常咳(ké)嗽(sòu)。妈妈担心他的身体,劝(quàn)他戒(jiè)烟。爸爸笑呵呵地说“:我知道你心疼我。可你知道吗?烟就是我的命啊!”“网虫”妈妈不知什么时候,妈妈迷上了上网。家里的电脑基(jī)本上归她独占。她喜欢玩网络游戏…  相似文献   

16.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身子“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听听秋的声音蟋蟀鼓起音翅“听瞿(qū)听瞿”是和阳台离别的歌韵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听听走近秋走近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我们去听秋的声音@毕国瑛  相似文献   

17.
沈雨轩 《新读写》2011,(6):58-58
我的妈妈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网虫”。从早上的天气预报,到晚上吃饭时听的音乐,从上“99读书人”看电子书,到上淘宝网购物,甚至半夜有时还要心血来潮起来“偷菜”!  相似文献   

18.
网虫简缩语     
第一次“泡吧”,就碰见两条“新新网虫”,人家那谈吐呀,才叫酷! 26个英文字母竟然凑成一套“网虫简缩语”!不信?给你介绍介绍,让你长长见识。A=啊:惨叫或惊奇(例:A!你居然是个美眉!)  相似文献   

19.
评判某知识领域能否成为学科涉及学科标准的科学性问题。传统以来,学界常以“三独立”标准和“范式”标准来评判高等教育研究是否一门学科。事实上,“三独立”标准远已过时,“范式”标准亦不适切。基于“全覆盖”、“可区分”和“延展性”3项原则,新的“两要素”学科标准得到构建。在新学科标准视阙下,高等教育研究是一门学科确认无疑。  相似文献   

20.
一时问,一座座嘲吧雨后春笋般充满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看着身边的同学.每天乐此不疲地奔向网吧,买个座位与网虫们天南地北神侃的劲头,我不禁有点心动了,决定亲自去体验一下上网的乐趣。(网吧的迅速发展与网虫的“乐此不疲”.是作“心动”的理由。从记叙写作的要素看,这是起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