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郑弌 《历史教学》2004,1(2):38-45
近年来,诸多中外学者陆续探讨<马可·波罗行记>的真实性,力辨书中之"所见"与"所闻".特别是英国学者弗朗西丝·伍德(Frances Wood)依据种种疑点,否定了马可·波罗到过中国.本文则通过<行记>中一条地名Tiunguy的考证,从历史地理、方言特征、几种主要的版本和可能出现的书写讹误,以及当时当地陶瓷生产的情况分析,证实Tiunguy即"丰州",解决了有关<行记>地名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疑点,重新检测了<行记>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诸多中外学者陆续探讨《马可·波罗行记》的真实性,力辨书中之“所见”与“所闻”。特别是英国学者弗朗西丝·伍德(FrancesWood)依据种种疑点,否定了马可·波罗到过中国。本文则通过《行记》中一条地名Tiunguy的考证,从历史地理、方言特征、几种主要的版本和可能出现的书写讹误,以及当时当地陶瓷生产的情况分析,证实Tiunguy即“丰州”,解决了有关《行记》地名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疑点,重新检测了《行记》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3.
说"九州"     
<尚书·禹贡>、<尔雅·释地>、<帝王世纪>、<吕氏春秋>等古籍中所载"九州"各有差异,但从中可见"九州"已为今中国之绝大部分地区.考察这一记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扬之水>在<诗经>中有三首.分别是<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和<唐风·扬之水>.<孔子诗论>第十七简"<扬之水>其爱妇悡"句中的<扬之水>应是总括这三首<扬之水>,而非其中的某一首.  相似文献   

5.
蒋丽萍、程俊英的长篇小说<女生·妇人>脱胎于庐隐的<海滨故人>,但又不同于该小说.<女生·妇人>忠实了<海滨故人>的基本精神,做到人物、情节与环境、时代背景的真实性的统一,但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却强于<海滨故人>,具有很强的解读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宋词·张先词>中<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诗题中之"都城"是"成都"之错讹与颠倒.  相似文献   

7.
从"历法体例特征"、"因果关系特征"、"引用艺术特征"三方面,论证<诗经·豳风·七月>一诗中以夏历记月为时间信息符号指事的诗句为上古(周以前)的农事谚语,确立<七月>为"上古农谚范本"的论点,试图在理论上走出<中国文学史>"上古歌谣少实例"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周星驰"小人物"电影的典型影片<少林足球>中主人公阿星和<小城畸人>中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母亲>中伊丽莎白·维拉德的形象分析,得出中西文化背景下,所折射的个人价值观及实现个人价值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历险故事姊妹篇".该文对比了两部历险记,认为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费恩其实是一个人物的两个侧面,即作者对自我理想人格的塑造.这两个人物是"合二为一"的,由此也能发掘出两部小说的主题思想存在着从"自度"到"度他"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诸多<诗经>译注著作对<秦风·车邻>"寺人之令"的解释不尽相同,究其原因是有些学者忽略了一条重要的语法现象--宾语前置例.宾语前置例除了以"之"为标志的句型外,还有以"不"、"无"、"莫"、"是"为标志的句型,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应该特别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1.
马可波罗出使云南时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学者对马可波罗东方行程和年代的注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在马可波罗何时出使云南这一问题上更是存在着激烈争论。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马可波罗寰宇记》及《马可波罗注》为主要参考依据,对马可波罗出使云南的时间作了新的探讨,认为马可波罗出使云南应在1281——1282年之间。  相似文献   

12.
马可波罗在甘州与额里折兀之间插叙了亦集乃城、哈剌和林、巴尔忽平原诸地,以致国内外学者在其来华途中是否路经亦集乃城、哈剌和林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仔细分析研究《马可波罗寰宇记》主要版本对亦集乃城记载内容,在考狄埃、伯希和等前人研究基础上,可进一步论证马可波罗事实上并没有到过亦集乃城。马可波罗对亦集乃城的记载,应均为道听途说之辞。  相似文献   

13.
对郑和、马可.波罗、哥伦布这三位伟大的旅行家、航海家、政治家的事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所做出的贡献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对比分析,着重从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和郑和下西洋入手,分析他们之间航海的动因、目的和历史背景的差异,从而指出了他们对后世及各自不同的影响及其历史地位的悬殊,并论证了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A) In the 13th century(世纪), the famous Italian traveller, Marco Polo, travelled a long way to China.During his stayin China, he saw many wonderful things. One of the things he discovered was that the Chinese used paper money. In western countries,people did not use paper money until the 15th century.However, people in China began to use paper money in the 7th century.  相似文献   

15.
从七七事变爆发到同年11月24目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闭幕.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罪行始终抱“中立”、“不干涉”政策,国联会议、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之所以没有对日本侵华实行制裁.也主要是由美国政府的绥靖主义政策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马可波罗游记>对13世纪末的杭州在地理位置、人口、交通、商业、娱乐、风俗习惯等各方面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述,它与我国史料记载互为补充,为我们了解当时杭州提供了很好的见证.其价值在于为杭州出现的早期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第一手史料,同时也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我国参加了在巴黎举办的四次世博会,法国民众有了与中国的近距离接触。至1900年,法国人对中国的了解,除了马可.波罗"皇家花园"式的传统想象之外,又因中国在世博会上的亮相,增添了美学意义上的理想形象。21世纪法国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比较典型的有三种:其一,古老而遥远;其二,觉醒的雄狮;其三,令人恐惧的东方巨龙。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过客"意象的分析,认为"过客"有其西方原型——苏鲁支;又有其东方原型——孔子。"过客"是人类整体永恒地"走"的命运的象征;同时也是鲁迅流亡知识分子形象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明代万历中后期,在西北、东北、西南边疆地区先后爆发了宁夏孛拜之乱、壬辰倭乱、播州杨应龙之乱,旋即先后都被平定。其中平定播州杨应龙之乱是这三大征当中最干净利落的一场战役。平播战争的指挥者——李化龙,功不可没。他在战前广泛搜集敌方情报,并且摸清了敌我双方的虚实;战中运筹帷幄;战后处置得当;对整个平播战局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