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自我积极建构的过程,道德教育的关键就是激发儿童个体道德自我发展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其自我教育的能力.在儿童道德教育中,奖励与惩罚是最为常用的方法,这两种看似简单的方法却隐含着复杂的发展性功能,运用得好,能促进儿童道德发展;运用不当,会阻碍儿童道德自我的建构.因此,在儿童道德教育中,要恰当地运用奖励与惩罚.  相似文献   

2.
论教育惩罚     
体罚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有一定的必要,但只有在对教育惩罚进行合理性的追问与界定之后,才能显露其意义并表明界限。自由教育和道德教育是判定教育惩罚合理性的两个基本维度。最后指出现代教育中现实惩罚形态的特殊性,以了解教育惩罚所面对的基本问题及其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手段,惩罚是一个敏感而有意义的问题,但目前人们对其研究却十分有限。涂尔干的惩罚观因其系统与深刻而在教育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涂尔干的惩罚观予以透视,系统考察涂尔干对惩罚的本质及功能、惩罚的方法和原则等的论述,可以深化人们对惩罚问题的认识,并对当前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惩罚作为维护社会规制权威、实现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作为专门的育人机构,学校中的惩罚与一般意义上的惩罚相比,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学校惩罚是道德教育的必要手段,学校惩罚的本质是确证过错,学校惩罚的目的是维护规则的权威性,学校惩罚的功能是教育,学校惩罚的价值取向是个人价值、学校价值、社会价值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道德教育中惩罚的限定和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素梅 《教育探索》2008,(3):114-116
中小学道德教育中的惩罚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由学生违反了道德规则而起,由教师针对错误行为而实施,使学生感受到责备,具有教育性.道德教育中,惩罚的意义不在于报应或补偿,而在于使学生承担不道德行为的责任;它的目的不在于惩戒,而在于保持道德规则的权威性;它的价值不在于道德灌输或情感感染,而在于使学生受到理性的道德教育.惩罚不应刻意避免,但也不可随意使用,因为它是对责备的一种严厉而敏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教育惩罚不能产生预期成效的原因,主要在于一些教师对教育惩罚的内涵、机制和惩罚者角色等的认知比较模糊。基于教育独立性的思考,本文提出教育惩罚是学生有意义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和机制以尊重生命的自主发展为前提,还承载着道德教育诉求,教师在教育惩罚中扮演着平等参与者、专业监督者和反思学习者等角色。  相似文献   

7.
儿童教育中存在惩罚现象。徐特立指出:儿童不守纪律的原因在于感情冲动和坚持己见;对儿童进行惩罚会造成盲目服从的奴性和报复的蛮横。因此,必须提高对儿童教育的认识,尊重儿童作为生命个体的独立存在,对儿童采取民主管理的方法,正确引导儿童生活和学习,恰当进行纪律教育,从而彻底去除不当惩罚。  相似文献   

8.
儿童对父母惩罚的反应模式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说明国内外有关父母对儿童惩罚的研究现状后,本文结合有关的研究成果,通过儿童对父母的惩罚在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归因倾向的影响下,表现出的回避顺应、抑制退缩和对抗发泄三种反应模式,探讨了惩罚的作用和对儿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惩罚引起的认知不协调比惩罚本身,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更有危害.最后,指出了惩罚中影响儿童认知不协调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朱海兰 《上海教育》2010,(24):64-64
从传统道德教育的角度入手,孩子们的所谓不道德行为往往会带来社会、家长或老师这样的回应:一旦出现看来不道德行为的事情发生,孩子们立即会得到看似公正的惩罚——漫骂(精神的惩罚)、棍棒(肉体的惩罚),家长或老师们试图通过这样的措施来实现孩子们道德的转变。但这样的做法会收到怎样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0.
社会化是儿童成长、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奖励与惩罚是家庭和学校常用的教养、教育方式,分析奖励与惩罚对儿童社会化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回顾了经典强化理论、分析了奖励与惩罚的一般性功能,并分年龄段探讨了奖励与惩罚对儿童社会化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奖励与惩罚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中的惩罚行为造成了师生相互伤害的问题,实然惩罚与或然惩罚相左、应然惩罚与必然惩罚相右。作为理性教育惩罚,以儿童生命个体发展为目的,是意志自律者的道德律,是教育惩罚行为的法则;作为知性自然惩罚,在教育惩罚理念范导下,成为教育惩罚行为的准则,调和应然惩罚与必然惩罚的同时也调和了实然惩罚与或然惩罚。自然惩罚是教育惩罚行为的准则而不是法则,不仅让教育惩罚行为发生的时空可以移动,还为实践中必要的教育强制留下回旋余地,从而使教育惩罚行为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学术不端惩罚的根本价值在于向受罚者确证学术道德规范权威,唤回其对学术道德规范的敬重与遵从。从这一价值定位出发,研究生学术不端惩罚必须遵循一定的实践合理性原则。当前研究生学术不端惩罚中的价值错位和实践原则的偏离导致惩罚教育效果不彰,教育者应积极寻求改进策略,让研究生学术不端惩罚真正回归学术道德教育本质。  相似文献   

13.
惩罚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研究大多出自惩罚对惩罚的思考,几乎没有从惩罚对象的角度来研究问题,通过儿童对惩罚的态度和实际行为表现来揭示惩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教育中的惩罚是对过错行为的学习反馈 惩罚针对的是儿童违反行为规范的过错行为。法国教育社会学家涂尔干注意到,“惩罚也是过失的自然后果”,作为对过失或过错行为的一种反应方式,教育中人为的惩罚实际上是对自然式惩罚的替代,它与自然式惩罚一样,都是对过错行为的反馈。这种反馈一旦与经验的来源以及学习相联系,便具有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时下,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的提法越来越热,社会舆论都在大声疾呼“尊重儿童,善待儿童”,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儿童,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以至于一些教师在工作中左右为难,如履薄冰,惟恐背上“缺乏职业道德”的罪名.而实际上,爱护儿童是教师的天职,但这并不意味教育手段只能是和风细雨式的,相反,有别于体罚的惩罚如果运用恰当的话,它还会成为赏识教育的积极补充.尤其在幼儿园中,惩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不会是完整的孩子.由此。本文就幼儿教师如何运用惩罚的策略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惩罚是家长和老师教育儿童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它对于制止儿童的不良行为具有一定作用。但家长和老师要正确使用惩罚  相似文献   

17.
惩罚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中国古代《易经》就认为在儿童的启蒙时期利用惩罚是有利的,如果脱去约束反倒是不利的,适度的“小惩”即可“大戒”。禅宗中的“当头棒喝”就是说明惩罚对犯错误者的惊醒作用。同样,国外也不乏惩罚教育思想。卢梭和斯宾塞都主张自然惩罚,让儿童为自己犯的错误承担责任;即便以尊重儿童著称的现代教育学家  相似文献   

18.
谈“惩罚”     
(一) 顾名思义,惩罚就是严厉地处罚,是与正面教育相对的一种否定性手段。教科书、教育法规及教师规范对惩罚的否定态度使得大家在理论上对这两个字深感忌讳。而在现实的家庭和幼儿园中,却几乎每天都回避不了它。事实上,几乎每一个儿童的成长经历中或多或少地受到过“惩罚”。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强调,一些教师仍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处罚幼儿,因指导思想不正确,严重挫伤了儿童的积极性和自尊心,甚至造成恶性事故;一些家长也因惩罚中失手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既然惩罚这一现象在实践中躲避不了,  相似文献   

19.
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学校里没有惩罚,就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解决这一难题的措施就是惩罚。”然而,我们只聚焦于规范的、合乎要求的儿童行为,却忽视了对惩罚本身的要求及其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潜在影响。惩罚将以何种形式介入才能有效促进儿童发展,成为教育中优先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再现幼儿园惩罚教育现象,分别从生态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视角探讨惩罚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合理性,以期寻求幼儿园惩罚教育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惩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的错误思想、行为给予否定性的评价,使其受到警示,促其反省,以改正不良思想行为的教育活动。惩罚教育主要包括剥夺式惩罚策略、合理后果策略、限制行为策略和情境补偿策略等。教师在实施惩罚教育中首先应该确认儿童领悟和接受了规则的基本信息,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