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2020年,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大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人们更加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应该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此时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显得格外重要。需从儿童生命教育的概念和特征方面理解儿童生命教育的内涵:儿童生命教育既是种生命的教育,又是类生命的教育;儿童生命教育具有超越性、可持续性与主体间性的特征。儿童生命教育的价值从人的生命的三种属性体现出来:在自然生命属性方面,要顺应规律、呵护生命、永葆活性;在社会生命属性方面,要融合交互、担当使命、和谐共生;在精神生命属性方面,要涵养心灵、敬畏生命、构筑全人。实施儿童生命教育的路径:将儿童生命教育纳入国家课程体系;建设儿童生命教育教师队伍;开发儿童生命教育园本课程;创设儿童生命教育实践环境;构建三位一体的儿童生命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2.
智障儿童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引导智障儿童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现实生活中,智障儿童由于智力低下,行为障碍明显,生存能力受到影响。因此,提高智障儿童的生存意识,使其获得发展技能是智障儿童生命教育的重要课题。生态课堂是一种人文课堂,也  相似文献   

3.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孙云晓  赵霞 《中国德育》2006,1(3):13-16
推行生命教育,将尊重生命作为教育的核心理念,对于儿童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尊重生命,是对儿童生命权利的维护,是对儿童心灵的关怀,是对儿童发展意识的唤醒,是对儿童个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8.
生命化教育是“融于”生命、“成全”生命的教育。受“工具性价值”思维的影响,教育(包括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遗忘与漠视生命的现象。生命化教育要求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生命,直面儿童生命的完整性与独特性,尊重每个生命,为每个生命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教育原点的偏离与回归:点化与润泽生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实现人的生命价值而进行的活动。当今教育存在着一种实证化、功利化、技术化和模式化的倾向。从生命的视角来审视教育,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儿童生命的充分展现与不断建构的过程,是儿童与教师生命互动、交融的过程。在成全每一个幼小生命的历程中,教师自身的生命也得到了升华。  相似文献   

11.
自从美国教育家布鲁贝克提出政治论和认识论的高等教育哲学基础后,该哲学基础一直成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和高等教育学学科建构的逻辑起点之一。从方法论、认识论及本体论三方面对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观进行分析,以此来探讨把"人"作为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观的来源,以"生命论"来应对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观,对于了解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将“死亡”这一敏感而严肃的思想主题引入幼儿图画故事,是图画书的主题观念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观和传统儿童文学观的突破。幼儿图画故事依据学前儿童对死亡认知的规律,通过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呈现“死亡”这一主题,并对其进行了多种诠解。对死亡的正确理解,有利于幼儿从生命的终极角度去关爱生命,探寻生命的意义,建构健康合理的人生观及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不应是一段风潮,而是成为教育的常态,这需要教育者不断思考与实践。华德福教育思想以整体的眼光看待儿童的生命、用想象力滋养儿童的生命、将教育与儿童的生命紧密相连等观点,给予生命教育以启示:回归本质,教育本应当是生命的教育;敬畏生命,是生命教育的宝贵初心;平等意识,是生命教育的永恒主题;生命美育,是生命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视幼儿的生死观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和死”问题的回避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一大盲点,但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又不断地接触到生与死的现象,并由此产生困惑。这些困惑,体现了儿童对生命现象的敏感。发展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对“生和死”具有朴素的认识。所以,学前教育应正视儿童的生死观教育。生与死的问题不仅仅是科学认识的问题,更是伦理学的问题,孩子提出生死问题的背后隐藏着对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追问。  相似文献   

15.
幼儿期是终身教育的起点也是基础教育的奠基,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当前幼儿生命教育的研究主要关注幼儿生命教育的内容、幼儿生命教育的方式以及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主体三个方面。幼儿生命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是幼儿生命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幼儿生命教育的形式与手段较为单一、师资力量略显单薄并且缺乏专业性。今后应积极探索幼儿生命教育的形式与手段,注重幼儿生命教育实施主体的多元化,建构幼儿生命教育课程结构,重视幼儿生命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Pla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has been define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paradigms. However, definitions of play have been studied more from adults’ perspectives than from those of children themselves. This ethnographic research, with children aged three to five years and built on sociological constructs, will explore children’s views on play in two preschool settings in Iceland. Video-stimulated recordings were used to support children’s conversations about their different activities in the settings, to explore which activities they considered play. Most of the children said that they were playing when they took on roles and could decide what to do with the material. When the children were preparing the play or were drawing, they usually said they were not playing. These findings add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play from children’s perspectives and are valuable to the research field and for educators working with young children.  相似文献   

17.
生与死的问题是史铁生小说的总主题。这一主题性思考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死何以消解生之沉重,其逻辑进路是从生的价值虚无到命运的无可奈何再到历史的无可选择,结论自然是灰色的,即生的艰难与无望只有靠死来消解。二是生何以承担死之虚无,其思考的核心是既然死是命定的,在此之前就必有一个生之过程,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只在过程中,生是实有,死倒是虚无的。要之,先以死消解生的虚无,再以生消解死的虚无,由此开出一条富有坚韧与乐观精神的“过程人生哲学”之路。  相似文献   

18.
王培峰 《教育学报》2012,8(1):74-82
特殊教育的价值源于其自身之于特殊儿童生活的意义.特殊儿童的欲求是他们生活的核心构成,欲求方式规定着他们生活的意义.特殊儿童的生活本质主要体现为欲求的意识结构.特殊教育影响特殊儿童生活,要重视引导和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激发并提升他们的内在欲求.其中,关怀是特殊教育影响特殊儿童生活的一个基本原则,体验是特殊教育关怀的基本方法,发现和培育特殊儿童优势潜能是最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生命关怀理念认为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当前中国幼儿园课程评价存在评价目标封闭化、评价内容脱离幼儿生活、评价过程忽略幼儿的主体性、评价结果追求整齐划一等问题。为了回到教育的原点,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课程评价应强调评价目标体现生成性、评价内容结合幼儿生活实际、评价过程彰显幼儿的主体性和评价结果尊重幼儿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选取数学教育领域高被引图书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从研究内容、图书作者、研究机构、出版机构、出版年份等5个维度研究数学教育领域高被引图书的学术特征。发现:数学教育领域高被引图书影响广泛而深远、作者相对集中在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内容丰富视角多元、与人才培养互动良好、与课程改革关系紧密等特点,数学教育中国特色体系有待进一步凝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