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报业出版经历了"告别铅与火",和"告别纸与笔"两次难以想象的技术革命 之后,我们的纸媒体在新闻生产方面驶上了信息数字化的快车道,愈来愈多的读者也 享受到了"厚报"时代的信息盛宴。但当众人欣喜雀跃之时,作为传媒行业的技术工 作者,却要高瞻远瞩,保持应有的冷静,认真思考: 纸媒体如何才能实现新闻采编与出版流程的全面数字化? 如何才能建立安全、高效、灵活的并行版面生产数字流程管理和权限控制系统? 如何在建立了综合、有效的报纸出版系统流程的同时,消除系统的安全隐患…… 《浙江日报》的技术工作者们用他们科学的创新精神为我们找到了答案,本刊特 别专题《浙江日报》报纸出版流程管理和安全控制系统,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2.
在报业出版经历了"告别铅与火",和"告别纸与笔"两次难以想象的技术革命 之后,我们的纸媒体在新闻生产方面驶上了信息数字化的快车道,愈来愈多的读者也 享受到了"厚报"时代的信息盛宴。但当众人欣喜雀跃之时,作为传媒行业的技术工 作者,却要高瞻远瞩,保持应有的冷静,认真思考: 纸媒体如何才能实现新闻采编与出版流程的全面数字化? 如何才能建立安全、高效、灵活的并行版面生产数字流程管理和权限控制系统? 如何在建立了综合、有效的报纸出版系统流程的同时,消除系统的安全隐患…… 《浙江日报》的技术工作者们用他们科学的创新精神为我们找到了答案,本刊特 别专题《浙江日报》报纸出版流程管理和安全控制系统,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3.
在报业出版经历了“告别铅与火”,和“告别纸与笔”两次难以想象的技术革命之后,我们的纸媒体在新闻生产方面驶上了信息数字化的快车道,愈来愈多的读者也享受到了“厚报”时代的信息盛宴。但当众人欣喜雀跃之时,作为传媒行业的技术工作者,却要高瞻远瞩,保持应用的冷静,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我国自己成功开发研制出激光照排系统,使印刷工人告别“铅与火”。它和随后开发出的新闻采编系统和资料查询检索系统,应用于写稿、编辑、检索、出版和制版印刷等各个环节,让报纸新闻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实现了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从此,编辑记者的采编工作告别了“纸与笔”,新闻资料工作告别了“剪刀加浆糊”。  相似文献   

5.
数字报业应用需求分析 我国报业信息化建设经历了几次大的技术革新,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开始,激光照排、新闻采编、资料数据库等系统的建立和普及,使报业相继告别了“铅与火”、“纸与笔”、“剪刀加浆糊”的作业方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数字出版时代。如今报业出版信息化手段渐趋成熟,多数大中型报社都拥有适于生产流程和资料管理的系统,实现了全数字化的报纸出版过程。  相似文献   

6.
前言 回顾报业二十多年来的技术革新之路,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功地从计算机接收新华社电稿、图像处理、激光照排为代表的应用发展到以新闻综合处理系统为核心的出版全流程的应用。无论是第一次告别“铅”与“火”的技术革命,还是第二次甩掉“纸”和“笔”的技术革命,都对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两次技术革命,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全面提高了报纸内容、报纸印刷质量,极大提高了报纸出版时效。  相似文献   

7.
刘杨东 《新闻窗》2006,(4):99-99
随着我国报业集团化和报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竞争就是新闻技术手段的竞争,既要保证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又要确保报纸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现新闻采编流程的自动化与网络化,以完成新闻媒体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告别纸与笔”。因此,我们必须要采用以下一些主要的方法来确保报纸出版的时间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们已经步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基于数字媒体已经改变了传统媒介,促使传统媒介不得不向数字媒体靠拢融合。融合的同时,数字化时代对报纸新闻编辑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工作模式已无法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数字化时代报纸新闻编辑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9.
《电子出版》2003,(1):20-21
出版和印刷本来是两项业务,由于它们密不可分,我们不妨称之为出版印刷业吧。这里的出版印刷业指的是出版社、报社、杂志社和各类印刷厂。到文章结尾时,出版印刷业的概念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又发生了些变化。出版印刷业技术发展 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国家,古老的华夏文明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更是为文明的传承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使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得以蓬勃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王选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攻克了汉字激光照排的难题,中国的出版印刷业开始告别“铅”与“火”,进入“光”与“电”的崭新时代,这是中国出版印刷业的又一次革命。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报业为代表的出版印刷业又开始了告别“纸”与“笔”的革命,报纸生产不但全面采用了激光照排系统,前端的新闻采编也开始采用基于网络和数据库的计算机管理。今天,大部分的省级报社已经实现了从文稿管理、版面管理、协同组版、电子报纸制作、广告管理、资料检索、客户资源管理到激光照排输出的全程计算机管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融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传统的报纸媒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新闻信息的获得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多渠道化。报纸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重要媒体之一,如何在现今的融媒体时代下,更好地向前发展。我们必须有效地提高新闻信息的采编能力,以及在采编过程当中的技巧。我们通过提高采编质量以此来提升新闻内容的品质。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不断提升采编人员的专业能力,对相关新闻采编技巧进行不断地创新和改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提高报纸新闻采编的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在融媒体发展环境之下,报纸新闻采编工作技巧如何进行有效提升加以分析和探讨,希望对报纸新闻采编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大师王选的十个梦想 1.发展激光照排系统,告别铅与火 2.发展基于页面描述语言的远程传版,告别报纸传真机 3.发展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告别传统的电子分色机 4.发展新闻采编和资料检索系统,告别纸和笔 5.开拓海外华文报业市场 6.发展激光直接制版,告别软片 7.开拓日本日文出版系统市场 8.出版系统的栅格图像处理器进军欧美西文市场 9.进军广电业 10.从地图出版系统着手,进入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2.
浙江日报版面调改后,我部每周净增“钱塘周末”、“今日关注”8个版的校对任务,在增量不增人的情况下,校对如何做到既不影响报纸出版流程,又确保校对质量稳定。我们采取充分挖掘人力资源、因人而宜安排工作、分工明确、互相协作的做法,来适应新的出版流程。通过一个月的实践,有了一些体会,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我部原有校对人员23人,负责校对浙江日报每周除广告外的64个版,那时人员安排就显得紧张。这次版面调改,需校72个版。按传统的读校模式,新增8个版的工作量需增加3人才能维持正常运作。但人员编制不能突破,而且新设置的中班使校对力量分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力的调配,不利于劳力  相似文献   

13.
翟隽 《新闻实践》2005,(3):54-54
杭报集团日前与杭州移动公司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杭州推出“手机报纸”。该手机报是以杭报集团下属的《杭州日报》、《都市快报》和《每日商报》等媒体信息作为主要信息来源,借助“杭州网”的采编力量,对信息进行编辑、加工和发布的。手机报内容的采编、发布流程完全按照杭州网新闻采编管理办法执行,强化导向意识和二次把关意识,保证手机报纸弘扬主旋律的新兴媒体形象。  相似文献   

14.
把精彩的新闻事实浓缩于方寸之间,让有限的版面空间容纳更多的信息,是当今报纸之间开展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对付报上“长风”这条“恶龙”。近年来浙江日报三管齐下,比较成功地制服了这条“恶龙”,使短新闻真正在版面上唱了“主角”。  相似文献   

15.
剪报,是一门信息采撷的艺术,一门信息价值判断的艺术,也是一门信息重组的艺术。 大家都知道,新闻信息的流程一般呈现如下特点,即新闻信息处理工作最先是由“首轮媒体”(即刊发当日新闻的报纸类、广播电视类)完成的。“首轮媒体”通过“感知、选择、表象、物化”四个思维过程,把综合性“社会信息”转变为分类的“新闻信息”,如“事态信息”、“事理信息”(含深度信息、预测信息等)和“容情信息”等,并以此为广大受众服务。“首轮媒体”提供的分类新闻信息如果量大质高,那么作为”二轮媒体”的文摘类报纸才会有理想的原材料。可…  相似文献   

16.
把精彩的新闻事实浓缩于方寸之间,让有限的版面空间容纳更多的信息,是当今报纸之间开展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对付报上“长风”这条“恶龙”。近年来浙江日报三管齐下,比较成功地制服了这条“恶龙”,使短新闻真正在版面上唱了“主角”。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个性化信息服务视角对报纸的转型进行思考与重新审视,以社会化媒体为主的数字传播导致了用户信息需求与报纸信息供给之间的错位。报纸数字化的偏差与报纸生产观念主导的新闻产品生产模式导致报纸的转型出现了较大的限制。报业转型必须以用户信息需求为中心构建新闻信息生产与传播模式,同时应关注将新技术的应用、用户需求、生活以及报纸组织变革相融合。  相似文献   

18.
我国报社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几次大的技术革新,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开始,激光照排、新闻采编、资料数据库等系统的建立和普及,相继告别了“铅与火”、“纸与笔”、“剪刀加浆糊”的作业方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数字出版时代。如今报社出版信息化手段渐趋成熟,多数大中型报社都拥有  相似文献   

19.
30年前的1982年元旦,羊城晚报启用读者来电专用电话76887,并开设《读者今天来电》专栏。这一“破茧”之举引发全国报纸争相设立读者报料电话,新闻线人由此出现。时至今日,新闻线人的队伍日趋扩大,他们活跃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了媒体的顺风耳、千里眼。新闻线人的产生,突破了新闻信源无偿提供、新闻制作流程由传媒包办的传统观念。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的兴起,新闻线人捕捉线索变得越来越容易,提供的线索内容也越来越生动和丰富。然而,我们在关注新闻线人给新闻生产特别是丰富信源带来的积极一面的同时,如何加强对新闻线人提供的信息的甄别,如何加强对新闻线人队伍的管理,不为一味迎合读者而降低媒体的品位,是媒体人面临的共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张敏 《青年记者》2016,(23):27-28
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冲击.自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与周期短的优势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传统媒体会被自媒体取代吗? 什么是自媒体 2002年,美国学者丹·吉尔莫提出了自媒体(We Media,也译作“公民媒体)的概念.2003年7月,美国学者肖恩·鲍曼和克里斯·威尔斯发布了专题报告《自媒体:大众将如何塑造未来的新闻和信息》,提出:“自媒体是大众借助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全球信息及知识系统连接后展现出来的大众如何提供、分享他们自身的信息、新闻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