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接连收到两封读者来信,揭发河南日报见报稿件中有抄袭现象,读者并随信寄来了抄袭报刊和复印样,其认真负责的态度令人十分感动。连两封信件涉及的稿件都是河南日报《生活》周刊(?)。经过我们对照核实,《赠您一瓣心香》一稿系抄自1991年1月3日《金融时报》第四版《搜集报刊栏目名称》一文,只是见报  相似文献   

2.
1984年9月28日人民日报上曾刊出赵相如短文一篇,题目是《小说编辑不读获奖小说》,读后颇有感触。文章共250多个字,现抄写如下:江西上高县有人连题带文地抄袭两年前全国获奖短篇小说《普通老百姓》,投寄东北《小说林》杂志,居然于六月号发表,读者大哗。抄袭者当然不对。但使人纳闷的是,编辑为何连两年前获奖小说也不看一看?如果读过的话自然不可能忘得干干净净。况且《普通老百姓》最早发表在东北一家杂志上,作者×在东北工作,作为身在东北的《小说林》编辑(据了解一篇小说发表,要过三道关),对自己的这种失职行为,能够宽宥么?连获奖小说都不知道的编辑,或者读了获奖小说在脑海里留不下点信息的编辑,人们怎么能相信他能编出好的刊物来?!”这篇短文,无疑地对抄袭者和编辑都是尖刻地批评,而且主要是批评编辑的。有人会说,那是1984年发生的事了,何必挂齿动笔呢?不,我认为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前事不  相似文献   

3.
启示     
本刊编辑部 《图书馆杂志》自创刊以来,始终得到图情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关爱,稿件源源不断。一篇篇饱含作者心血的来稿是对《杂志》的支持和信任,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表现。编辑部全体同志对所有来稿都仔细阅读,认真筛选,精心编排,力求将最优秀的文章奉献给读者。然而,有个别人写作动机不纯,学术道德低下,抄袭他人成果,利用我刊来稿量大,编辑工作繁重蒙混发表。最近就有这样一位抄袭者。事情发生后,我们立即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经过教育,抄袭者黄长伟已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自己违反《著作权法》的剽窃行为作出了书面检查…  相似文献   

4.
书业内外     
面对抄袭,学术界不应一团和气据《新京报》报道:如果不是有人在网上发难,大概不会有人注意到博士生孙老虎的论文抄袭了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刘纳的文章和观点。一来抄袭者和被抄袭者都没有什么公众知名度,二来论文的主题(关于陈三立的诗歌)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而最重要的,用  相似文献   

5.
立此存照     
近年来文字抄袭、学术剽窃之风愈演愈烈 ,防不胜防。有些人或急功近利 ,或掩耳盗铃 ,而不同程度地弄虚作假 ,抄袭剽窃 ,致使学术道德失范。我刊于此频加注意 ,奈刊物繁多 ,视野难周。幸有广大读者支持 ,使我们能随时发现此类事件。我刊于 2 0 0 0年第 2期刊出了署名董见新的《对信息网络技术的三点哲学探讨》一文。时历两年 ,近有读者来函举告 ,曰 ,董文系抄袭 1998年第 5期《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署名胡心智的文章《信息网络技术的哲学思考》。经编辑部反复核实 ,确系全文抄袭 (其中偶有漏抄之处 )。我刊已将情况转告董见新 ,董已寄来初步检讨。我刊为向读者、作者负责 ,特将读者举告及董见新的检讨函一并刊发 ,以期每位作者都能以诚信的态度对待学术、对待读者和编辑部 ,将更多、更好、更有创见的稿件奉献给读者。本刊编辑部人手较少 ,检阅已发表有关论文范围不广 ,应负疏漏不察之责任 ,请读者及原作者给予谅解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看了《新闻记者》1987年第一期潘敏写的《稿酬也应按质论“价”》一文,觉得似曾相识,经查,果然是抄袭之作。该文曾以《短篇与稿酬》为题刊登在1985年第3期《新闻知识》上。抄袭者不顾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把别人的“建议”几乎是原封不动地变成了自己的“建议”,真是太不象话了。希望编辑同志对这种抄袭行为予以揭露,以帮助和教育作者,维护新闻刊物的声誉。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1995,(Z1)
“报刊之友”告读者报刊的生产过程是将人与机器、计算机设备以一种特有的方法结合起来,与时间赛跑的过程.这是一桩宏伟的事业.在中国的报刊之林中,《报刊之友》肩负着独特的历史使命,报刊业需要她。《报刊之友》公开发行了,步入市场了,但贴近报刊,引导报刊,服务...  相似文献   

8.
2007年4月15日,美国《托莱多刀锋报》(Toledo Blade)副主席、执行总编Ron Royhab发表题为《一个基本原则:新闻照片必须讲述真实》的告读者书,公布了该报关于摄影记者Allan Detrich新闻作品造假  相似文献   

9.
就在郭敬明就自己的抄袭行为拒绝道歉并进而引发了文学界群情激愤的“封杀”之后,成君忆就《水煮三国》抄袭的侵权事实却迟迟没有道歉。该案已经于今年6月19日由北京市二中院做出终审判决,纠正了朝阳法院一审对中信出版社允责的判决,同时判令成君忆在判决生效一个月内在《中国经营报》公开赔礼道歉。针对这一名人抄袭事件的台前幕后,近日,本刊记者独家采访了《水煮三国》抄袭事件的当事人中国企业报评论员相晓冬。  相似文献   

10.
刊中刊     
《西安晚报》于2月8日在二版头条发表调查报告,题目是《西安读者喜欢哪些报刊?》摘要发表如下: 哪些报刊倍受西安读者的喜爱呢?笔者到西安市邮局订销科对今年订阅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巴山 《今传媒》2004,(2):52-52
“抄袭”是文坛和报刊界一个公认不文明的行为,然而抄袭仍是当今报刊界的一大公害。老编们时常为一些抄袭文章感到恼火。  相似文献   

12.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13,(1):44
台湾年度书榜有感阅读当道台湾知名品牌书店12月26日公布年度畅销书榜,勇夺畅销书排行榜冠军的,是强调预防医学和养生之道的《真原医》,而阐述情色风暴与辛辣刺激情节的推理小说《格雷的五十道阴影》位居第二名,医师作家侯文咏的《我就是忍不住笑了》,位居第三名。该书店分析,2012年度整体榜单显示,经济萧条、景气低迷,民众无法改变外在的大环境,进而反求诸己,追求由内而外的有感阅读,借以探索生活本质与价值真义,达到身心平衡。该书店表示,从畅销书榜也发现,大环境不佳,读者喜欢哲学思考的书籍,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7,(1)
如果说,报纸是“一日之灿烂”;那么,期刊就是一月的圆满了。报刊都是定期连续出版物,是讲时效的,过期的报刊往往被读者弃之若敝履。但能否对过期报刊再度开发呢?出版实践告诉我们,是可以的,不少报刊社正在这样做,有的还做得很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信息集萃     
中国邮政发行报刊百强公布
  9月14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刊博会上发布2013年度报刊邮政发行排行榜100强。
  据了解,鉴于报纸和期刊的不同特点,该榜单分别排定报纸50强和期刊50强。报纸50强包括《参考消息》《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环球时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期刊50强包括《读者》《特别关注》《特别文摘》《求是》《故事会》等。  相似文献   

15.
一、历史的回顾我党早期报刊,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重视同读者的联系。当时的《中国青年》除发表读者来信、来稿以外,还经常征求读者的意见,改进编辑工作。他们还让读者评选“我最喜爱的作者”,结果,恽代英、肖楚女二位编辑榜上挂名,深受青年  相似文献   

16.
《南方日报》报道:对比每年的年度好书榜和畅销书排行榜可以发现,很少有畅销书能够进入好书榜的行列。有专家指出,比起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期,读者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相信畅销书排行榜了。现在的读者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了,比如微博、论坛等,榜单的影响力已经相对减弱。另一方面,读者慢慢意识到畅销书排行榜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商业炒作行为。榜单可信度的降低也是造成读者对畅销书排行榜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17.
传媒动态     
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10月1日施行日前,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签署第43号总署令,公布《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新《办法》于2009年10月1日施行,内容从原来5章33条增加到6章42  相似文献   

18.
据台湾有关报刊报道,台湾辟有读书出版专版的报刊新年前后纷纷开展年度图书评奖活动。 中国时报开卷版举办的“开卷1993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活动于去年12月31日揭晓。该奖所评范围为92年12月16日至93年12月16日这一年内出版并登在开卷版一周好书榜上的图书。共有294种书参评,最后《反挫》、《宇宙波澜》等10本书上榜。此外,开卷版还于1月主办了“1993开卷最佳童书奖”,该奖也已于1月23日揭晓,10本童书获此殊荣。 辟有“读书人”专版的联合报主办了“读书人最佳书奖”评选活动,1月30日举行了揭晓颁奖典礼。该奖分文学和非文学两大类,文学类有300多种书角逐,《尤利西斯》等10种书获奖;非文学类《中国大历史》等10种书上榜。  相似文献   

19.
旅日漫笔     
高凤英同志来信揭露一件严重的剽窃事件,本刊已经作了核对,情况完全属实。《粮油食品教育研究》1995年第2期刊登署名“高教研究室李彦其”的《试论编辑修改稿件的原则》,从头至尾抄袭了发表在本刊1994年第6期上的胡正强的《期刊编辑修改稿件的原则》。抄袭者对胡正强一文很少的一些改动,如把“课题”改成“问题”、把“作者立言”改成“作者之言”、把“动笔修改之前,以较快的速度把全稿粗读一遍”改成“精读一遍”、把“疾书于后”改成“急书于后”、把“凸现出来”改成“突现出来”、把“专栏”改成“专题”,把“立论”改成“言论”等,充分暴露了抄袭者对编辑业务的无知,然而抄袭者竟然还是那个刊物的负责人之一。这种监守自盗的恶劣行径,充分说明现在有些刊物的编辑素质实在令人吃惊。他们根本不具备编辑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业务常识,却照样主持着刊物的编务;他们既不把作者的著作权益看得神圣不可侵犯;也不把读者的监督放在眼里,满以为自己掌握了一个刊物就可以一手遮天,为所欲为,实在是利令智昏到了掩耳盗铃的程度。我们希望有关部门严肃处理这一事件,也希望这件事能在编辑队伍中敲响一次警钟,千万不能再让类似的行径继续败坏编辑界的名声! 我们衷心感谢高凤英同志为维护编辑界的正气,坚决地同剽窃  相似文献   

20.
据《羊城晚报》报道8月6日下午5时,当刊登有《有人一线身先士卒拯民于危有人临阵公车出逃与民争路》的《羊城晚报》出现在恩平市城区各报刊零售点时,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据统计,当晚《羊城晚报》的零售量比平时增加了六成。8月5日,《羊城晚报》在一版头条刊发了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