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系统梳理了“新媒体”这一概念的出现与学界、业界关于“新媒体”内涵或定义的讨论,分析了不同时期的不同媒介应用环境以及人们对“新媒体”的不同理解.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当前新媒体研究的两个主要方面:新技术带给人类新的交流沟通和信息分享方式,以及新媒体所引发的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并给出了新媒体辨识的五个比较宽泛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正自从"新媒体"的概念横空出世,仿佛其他媒体都"老"了。现在,数字报刊、移动电视、社交网络、手机客户端、微信、博客、播客、微博等新兴媒体,其势不可挡。显然,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媒体变革。它的实质在于,重新定义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就像苹果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亚马逊重新定义了书店、特斯拉重新定义了汽车,技术的革新,给媒体带来一种巨大变化。适应这种变革,是媒体人的时代使命。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才能引领变革。"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中央敏锐把握媒体变革大势,着眼未来媒体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新媒体与自媒体:无限参与的可能 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在1998年5月年会上正式把互联网称为第四媒体,也就是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新媒体.为了定义新媒体,Vin Cmsbie首先引入两个概念--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  相似文献   

4.
彭沂 《青年记者》2012,(18):86-87
严格意义上说,第四媒体又称为互联网媒体或者网络媒体,是指国际互联网被人们所利用的进行新闻信息传播的那部分传播工具性能. 关于第四媒体概念的界定,不得不指出,很多学术界人士认为除了第四媒体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媒体——第五媒体,又称“新媒体”.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革命促使当代社会呈现一幅“微时代”的“微文化”景观,在此语境下,媒介叙事从以大众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宏大叙事,转向新媒体为代表的后现代“微叙事”范式。从移动传播这一媒介环境学的理论视野看,这源于新媒体在当代社会实践中已超越了工具论而上升至媒介化层面,作为一种制度化要素,新媒体的技术偏向是时间上的非连续性和空间上的断裂性,这决定了新媒体叙事隐喻了一种即时性、碎片化的微叙事范式。该范式转型从认识论的高度蕴含着重新衡量和表达事物的思维方式:“当下主义”,它在叙事中试图把大量时间压缩在一个时空瞬间,在聚焦当下的同时忽略过去与未来的向度,其本质上是区别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社会的后现代社会的数字时间观。  相似文献   

6.
数字技术的飞跃发展和普及对传统的媒介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颠覆,媒体的环境和结构、受众的媒介接触意愿和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媒体生态环境发生大变化、大震荡、大调整的时代中,业界人士忧患地感受到“报业的冬天来了”。透过微观层面的观察,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媒体的出现可能对传统报业产生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乔哲  李娜 《传媒》2015,(16):47-48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兴起正在颠覆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分众传媒控股有限公司选择借力iBeacon技术,积极谋划战略转型布局,打造中国最大的O2O媒体集团,实现自我进化的新媒体融合之路.本文以分众传媒为例,对其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的挑战以及与iBeacon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进行研究剖析,旨在思考站在“互联网+”风口的传媒业,如何实现以技术为要的新媒体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尤其是移动客户端以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被重新定义,媒体格局也发生着深刻变革。本文从新媒体的开办主体、终端平台、内容信息、技术手段等角度分析、探究,彰显出新媒体在2016年全国“两会”宣传报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网络、手机等“热媒介”的普及,曾一度让我们淡化了电视的力量,央视内部晚会上“砸烂电视”的口号成为新媒体颠覆传统电视的号角。但我们发现,在中国新媒体兴盛十余年后,电视依然是电视,依然是我们闲暇生活的主角,什么是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再次成为我们反思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贾君鹏事件”:媒介事件与社会的“集体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小平  王子毅  董朝 《今传媒》2009,(12):16-18
一、贾君鹏事件:新媒体“媒介事件”的典型文本1.“媒介事件”的概念演变:从卫星电视到新媒体1992年,丹尼尔·戴扬与伊莱休·卡茨在《媒介事件》一书中将“媒介事件”定义为:“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为视频媒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花样翻新的互动视频与融合视频应运而生。显然,在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颠覆的时代,如何寻找自己的新生之路,已经事关传统媒体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12.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指出,电脑技术和数字通信正在呈指数式地发展,在此背景下,世界正处于传播发生剧变的临界点上.当代新媒体社会的阅读文化也不例外.作为一种新的阅读形态,数字阅读对传统阅读不仅是空前的冲击,而且是本质性的改变,前者所体现出的多重特征从很大程度上重新定义了“阅读”的内涵与外延,从而颠覆了之前的阅读传统.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的是中国不同类型的媒体对日益兴起的都市集体行动的报道策略.文章对传统框架理论(Frame theory)“符号争夺战场”论调有所突破,强调了媒体在报道集体行动议题时自身的利益考虑,并提出“媒介框架整合”概念以描述这一符号再加工过程.经由“媒介框架整合”,一方面媒体再现了事件意义;另一方面,也将集体行动纳入“合法争议领域”.以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厂事件为例,我们总结了媒体在面对不同议题倡导者提出的框架时,所进行的三种媒介框架整合方式:框架延伸、框架对立和框架独白.以此,本文考察了不同政经坐标下——特定媒体市场竞争环境、特定媒体的政治环境与特定媒体的媒介角色——媒体会如何采用不同的媒介框架整合策略来建构集体行动事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尹哲 《档案时空》2015,(10):30-31
一、移动新媒体的定义 移动新媒体是所有具有移动便携特性的新兴媒体的总称,包括手机媒体、平板电脑、掌上电脑、PSP、移动视听设备(如MP3、MP4、MP5)等.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是当代媒介融合趋势以物化形态呈现出来的媒介终端,为了与一般新媒体相区别,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闵大洪将其统称为“移动新媒体”.  相似文献   

15.
王有才 《传媒》2016,(2):22-23
2012年12月,两岸媒体在台湾佛光山举行了一次有关媒体责任和创新的高峰论坛,当时有位网媒老总用开玩笑的方式说,光从台上嘉宾的服装可以看出,没穿西装的都是新媒体负责人,由此可以看出,新媒体创新就是没有条条框框.网媒老总说的虽是玩笑话,但“西装”“休闲装”的对比正好映照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描述出了目前传媒行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邢雪 《新闻窗》2013,(5):83-84
新媒体以史无前例的媒介发展速度冲击着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传统媒体中报业的式微更为明显,地市级报业在被省级媒体和强势新媒体覆盖,没有区位优势,没有强大的信息资源,没有较好的文化消费资源,没有更多的受众群的情况下,生存更加艰难。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满足受众个性化要求的全媒体构想被提出来,全媒体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命题,我国学界对于全媒体战略研究始于“新媒体”与“媒介融合”的研究,对于“全媒体”,学界至今没有科学而严谨的定义,已有的概念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17.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的整合营销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虎 《声屏世界》2009,(1):12-14
2005年,国内传统媒体的自我变革此起彼伏。上海文广薪闻传媒集团先后成立了“东方宽频”“百视通”“文广互动”“东方龙”等四家新媒体公司,①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立体多元的媒体产业格局;紧随其后,中央电视台对原有网络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运营央视的网络、手机电视等新媒体资源;而凤凰卫视也对凤凰网进行改组,成立了“凤凰新媒体”,其后又与中国移动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18.
正伴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信息终端也不断革新,媒介技术的变革必然带来媒介环境的变化,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形式也必然会催生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自媒体作为一种正在崛起的新媒体形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最早提出自媒体概念的是美国的谢因波曼和克里斯威利斯,2003年7月,他们在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中,对"自媒体"做出了一个非常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下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新媒体迭代的“双重加速”,新媒体使用能否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困境、在精神层面上为“养老”问题提供纾困策略值得讨论。采用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以人口大省也是老龄化问题严重的河南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豫中某乡村老年群体“抖音”短视频平台使用行为的观察,讨论新媒介使用能否在一定程度上为老年群体提供精神慰藉和改善“养老”处境。研究发现,通过拍摄和发布短视频,这里的老年群体形成了看似松散的组织性连接,他们通过“玩抖音”组成了基于“趣缘”的“线上群体”,形成了新媒介环境下新的社会交往方式,实现了媒介对老年人的虚拟陪伴与精神抚慰、关系拓展和社会参与、群体连接与公共性复苏。这种“抖音社交”和“媒介养老”的方式,丰富了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孤独感和改善了他们的生存状态,开启了他们重新寻找自我价值的过程并客观上促成了“积极老龄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博客图书文化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义及特性 1.定义辨析 将网络上的博客资源转化到传统的纸质媒介上到底是"博客出版"还是"博客图书"?这是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 在笔者看来,"博客图书"是个更加贴切的定义,指将依托于网络平台的博客文本资源转化到传统纸质媒体上出版的图书,是新、旧出版方式的调和、互补与相互借鉴.而"博客出版"则隶属于"网络出版"的大概念之下,是网络出版的一种更加活跃的形式,是通过网络进行的数字出版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