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文敏 《当代传播》2008,(6):113-114
“灾难性新闻”因其“负面性”历来是政府和媒体较为敏感的一个话题,其报道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颇为薄弱。而在2008年四川汶川“5·12”地震的报道中,其信息的高度公开化、议程设置的多元化、报道指向的人性化、媒介融合的现代化等表征,使其传播效果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这在国内灾难新闻报道史上是空前的。“5·12汶川地震”报道模式将对国内灾难新闻的报道机制、新闻理论的变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大地震后,距离汶川不足50公里的绵竹市成为此次地震的重灾区之一,位于绵竹市的剑南春档案信息中心大楼遭受重创。  相似文献   

3.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成为人们永久的伤痛和记忆。这次地震不仅显示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强劲实力,也检验了一线记者的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4.
加油     
“加油”,无疑是2008年最具影响力的词汇。“5·12”汶川大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汶川加油,中国加油”呐喊,表达出了中国人民不惧困难的信念。8月奥运赛场上此起彼伏的为各国运动员助威的“加油”,成为老外眼中最牛的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我国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档案及档案馆库受损严重,如何从灾难中总结经验,防患于未然,本文结合西部地区档案馆库建设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当前重庆的报业市场上流通着《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时报》、《重庆商报》4家旗鼓相当的都市报,以及中共重庆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重庆正好这5家报纸都做了及时、详细、准确、跟踪性的报道,遵从了各自办报理念,践行了各自办报宗旨,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7.
震后一年     
今年的“5·12”,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日子。 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前夕,本刊记者再次来到四川地震灾区,了解灾区档案工作恢复重建情况。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份牵挂,更是一份责任。  相似文献   

8.
在5月12日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之际,四川岷江音乐台与接力出版社、四川新闻出版局、成都青山比亚迪等机构联合发起“爱回首-5·12抗震救灾特别活动”。活动中主办方组织曾经的志愿者重返震区,为孩子捐赠“爱心书架+1对1捐助”,并去地震遗址缅怀。  相似文献   

9.
黄芳 《四川档案》2009,(3):15-16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都江堰市档案局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开展现场采集工作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在积极投入抗震救灾的同时,果断决定把积极做好“5·12”大地震和抗震救灾档案资料的征集、采集工作以及全市档案受损情况清查、抢救、保护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离成都市很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是成都市党政和全市各方面工作的中心和重点。成都市档案局在实践中努力把民生档案服务与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紧密结合,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局、省档案局的指导性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开展档案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1.
灾难新闻可直观地理解为是对天灾或人祸的报道。而如何将灾难新闻做得具有美学高度一直是新闻界探讨并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媒体的报道得到了空前的高度认可,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就灾难新闻的视觉传播美学意义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实现灾难新闻视觉传播的“美”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09,(2):196-196
5·12抗震救灾周年之际,四川卫视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强势推出大型公益活动《5·12中国·爱——中国娇子爱心行动》。  相似文献   

13.
邹迅 《出版视野》2009,(3):26-26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是我读《傅雷家书》一个总的印象。 傅雷,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在短短的一生中,翻译了《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多夫》、《贝多芬传》、《米格朗其罗传》、《托尔斯泰传》以及《老实人》、《高老头》等三十多部名著和不计其数的短篇著作。  相似文献   

14.
风险传播中的网络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置身全球化的风险语境中,当代中国因迅猛的发展速度和巨大的社会变迁正在进入一个“高风险社会”。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3·14拉萨事件”,到“5·12汶川大地震”、“贵州翁安群体性事件”,直至“三鹿奶粉事件”,一系列来自自然的、人为的灾难或危机事件屡屡将中国推向风险的风口浪尖。网络传播的无疆界、草根化有助于风险认知和沟通,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信息混乱、  相似文献   

15.
从福建南平“3·23”校园杀童案到陕西南郑“5·12”幼儿园血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发生了数起涉及儿童和小学生的凶杀血案。对于媒体来说,接连发生的非常规新闻应该是报道的关注点。但是在4月29日江苏泰兴幼儿园血案后,对于媒体报道校园血案的质疑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16.
5月12日,中央档案馆举办了“纪念‘5·12’特大地震大型洮砚”接收仪式。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段东升在仪式上说:“这次中央档案馆接收纪念‘5·12’特大地震的大型洮砚,既是对一年前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的纪念,也进一步丰富了国家级档案馆的馆藏,同时也体现了公民对档案馆永久保存各种档案的认知。”仪式由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杨继波主持。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从南方冰冻灾害,到拉萨“3·14”暴力事件;到“5·12”汶川大地震;再到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在这些影响面广、受众关注的重大事件中,网络媒体创新报道,发挥了巨大的能量,成为我们救灾抢险、战胜困难、向全世界传播中国的途径。毫无疑问,重大事件成为助推中国网络媒体主流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在厘定“互见”概念和源流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献通考·经籍考》和《玉海·艺文》两部文献的梳理,进而对两书的“互见”法做了剖析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前者是典型的目录学上的互见方法;而后者是类书的互著,它充分发挥着分类和主题相结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0,(12):59-60
“情不自禁”与“不由自主” “情不自禁”语本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后以“情不自禁”四字成文,表示由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而做出某种动作、行为(禁jin:忍住;抑制)。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二:“然当垓下诀别之际,宝区血庙,了不经意,  相似文献   

20.
突发事件因其不可预知的突然性而具有广泛的社会关注度,因此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近年来,风凰卫视通过美闰“9·11”事件报道在华语媒体中迅速崛起,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通过伊拉克战争报道得到普遍认可,中央电台中闰之声通过汶川特大地震报道获得广泛赞誉等等,都成为“突发事件报道成就媒体”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