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理论界长期以来研究探讨的问题,出现过种种不同的理解。其中,不少同志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依据。各种版本的教科书都毫不例外地把我国学校目前实施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与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进行了“单线挂钩”和“简单的对号”,把前者作为后者的一种引申,或是同一方向的发展。究竟应当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与我国教育目的之间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究竟是指什么?它是否就是确定我国教育目…  相似文献   

2.
<正>以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基本理论依据的素质教育,即全面发展的教育,致力于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项素质在内的全面发展。学校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主体,始终面临着一大核心问题,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此外,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教育工作挑战,即在各方面矛盾愈发凸显的社会现实下,  相似文献   

3.
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史,我们会发现许多教育教学思想,无不渗透了人的学说,也就是在人性问题上持怎样的观点,往往会产生怎样的教育教学主张。如何实施良好的教育,关键在如何看待“人”,如何去发挥他的潜力,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马斯洛心理学理论要求有一种新的教育更强调人的潜力的发展。马斯洛指出不仅要看到人是什么,而且也应看到人可以成为什么;不仅要看到人的表面和现状,也应当看到潜能。“我们这个社会的教育有两个不同的因素,第一,大多数的教育者并不是特别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他们让学生得到所需的知识,关心的是效率,用…  相似文献   

4.
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核心,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劳动教育进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创新。学校教育培养劳动者的根本目标不能变,要进一步深化培养劳动者的教育观念。同时,要按照学校办学的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来实施教育。  相似文献   

5.
(一)怎样理解“活动型综合课程”的定位?(二)本课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三)本课程目标与以往有什么显著不同?(四)为什么对“内容标准”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五)学习和实施课程标准要注意些什么?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也应当从多方面入手对学生实施德育,对学生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道德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也应当从多方面入手对学生实施德育,对学生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道德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理论.研究者历来分歧颇多.研究这一学说不仅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两个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贯彻教育“三个方向”,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几年来,《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了不少讨论这个问题的论文,读后得益非浅.但也感到还有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诸如人的全面发展究竟是指什么?包不包括精神、道德方面的发展?怎样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对上述问题的不同回答,又同人们据以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密切相关.本文拟就上述几个问题谈点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数学教育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问题出发对我国数学教育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1)什么是中国数学教育研究在过去十多年中的主要成绩?(2)应当如何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3)什么又是中国数学教育研究急待加强的领域?另外,对“基础与创新”这一论题,应从深层理念与数学的特殊性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学校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就成为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近年来,许多校长、专家对现代学校的发展提出了种种策略和模式。但是,不管是怎样的策略和模式,都要通过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去实施。如何认识和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必然成为每一个校长思考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解读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在实践中,教师专业需要发展什么?又应当如何发展?(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教师,既要熟悉专业原理,又…  相似文献   

11.
教育本质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关于它的争论有从教育是什么出发提出了关于教育本质的多种学说;也有从这个问题的问题属性即教育本质问题是什么问题出发,提出教育本质是指教育是什么或教育应当是什么等。一、教育本质论典型学说改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论述,对于推动当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谈几点学习的体会。第一,人的发展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人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人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人的发展与时代发展共进。马克思就指出过,人“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一篇文章,虽然有许多不同的思考问题,但从总的方面来说,可以概括为三个问题: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写?(目的)怎样写的?(条理、特点);写一篇文章,要考虑的也同样是这三个问题:要写什么?(材料)为什么要写?(中心)怎样写?(谋篇布局)在阅读教学中,我从以上三个问题入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写作指导中,也从以上三个问题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材料,组织材料,从“三  相似文献   

14.
目前,菲律宾实施新的价值教育大纲后出现了一些争论和问题,兹归纳如下: 1.理论方面的重大问题:(1)道德标准问题,即价值教育应以什么为标准,是全面系统传授民族和国家的道德价值行为,让学生依照行动,还是仅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学会判断,发展个体的自主道德判断力?是否要讲授共同普遍的道德原则,还是采取道德相对主义?(2)价值教育是以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从“教育工作”1958年第24期开展”关于贯彻教育方针中几个问题的讨论”以来,截至本期发稿为止,已经收到来稿196件,发表了17篇。参加讨论的大都热情很高,有鲜明的态度,有一定的见解。但是整个讨论还需要向广度和深度方面大大发展。对吴文礼的文章所提到的某些问题,象说教育工作倒退了,体力劳动并不会产生教育效果,学生是“四不象”,参加劳动是得不偿失,不要向小学生进行阶级教育,“红”与“专”要分工,等等,分析论证批判得多,这是必要的,其它方面,特别是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实质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根本问题,却讨论得很少,结合近半年来的工作实践探讨“怎么样”坚持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文章更少,就是讨论到了的问题说理也还不够充分。另外,参加讨论的文章战斗气氛也需要加强,要深入揭露思想实质,开展思想交锋。对于已经发表的文章,不要认为全都是正确的,要考察其中哪些论点是对的,哪些还值得商榷,哪些甚至是根本性的错误要加以批判。这一期发表的宋平同志的“对讨论的几点意见”一文,就提出了他不同的见解,值得大家细致的研究。只有热烈展开辩论,才能分清是非,提高认识,贯彻好教育方针。为了使讨论进一步发展,希望读者今后着重就如下问题发表意见:(1)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没有矛盾?怎样正确认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劳动在学校中究竟应当放在怎样的位置?教师和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教育、教学工作怎样与生产工劳动结合才是正确的?(说明学校全盘教育工作怎样与生产劳动结合,各科教学又怎样结合,为什么要这样结合。)根据不同年级怎样安排劳动与教学的时间才恰当?勤工俭学活动、为教学服务的劳动、公益劳动等要怎样组织?教师怎样参加劳动才能保证既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又领导好学生的劳动,并使自己得到锻炼?(3)小学教育怎样为政治服务?怎样贯彻阶级路线?(4)怎样正确估计和分析现时小学教师的政治情况?在教育大革命中教师的作用和任务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实现自觉的自我革命,达到又红又专?  相似文献   

16.
牛俊人 《班主任》2003,(9):29-29
哲学家弗兰克纳·威廉认为,道德教育理论至少应当关注以下两个问题:(1)道德教育要培养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品质?(2)支持这些品质的理论基础,如哲学立场、理论前提是什么?在中国,道  相似文献   

17.
石露 《教学研究(河北)》2010,33(3):12-14,50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一直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今天,深入地学习、探讨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把握其实质和核心,对于解读个性化教育,实施个性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思维。根据经验,可以简化为10条创造性思维清单,你把问题装进脑子里,遇到问题,随时问问自己,慢慢就可以运用自如。 (1)有无其他用途;(2)可从其他方面借鉴什么?(3)有无可代用者?(4)对它加减乘除之后会怎么样?(5)再减少些会怎样?(6)置换之后会怎样?(7)从相反方面入手会怎么样?(8)联接在一起会怎么样?(9)分  相似文献   

19.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如何体现育人育德的战略要求,怎样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实施德育工作过程和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要的引导者,学生是  相似文献   

20.
诚如智者所言: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是古今相同的——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知识最重要,应当怎样教和怎样学;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发展中,对后者的探究,往往模糊了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