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陈水扁千方百计欲为台湾经济解套,惟一可行的途径就是在两岸关系上实现突破,尽管目前,陈水扁还在用“经发会”遮遮掩掩,其实他的两岸政策调整已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2.
两岸变局     
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和公投立法提议,使大陆对其彻底失去信心和耐心,未来台湾局势充满变数。如果陈水扁和民进党执意要推进公投,则意味着宣示要“独立”,从而将两岸拖入战争  相似文献   

3.
台湾当局对北京摊开的底牌反应莫衷一是。国民党候选人连战最近警告说:台湾如选错“总统”,两岸将走向战争。他明显将矛头对准了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有人经常挂在嘴上的是‘台独’万万岁,这种做法只能将台湾带入灾难。”然而,被认为是最强硬“台独”分子的陈水扁,却仍旧于公开场合出示这张危险的牌,他公开重申:“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两个主权互不隶属的独立国家。”  相似文献   

4.
研判两岸局势的走势,现在关键要看台湾方面:陈水扁能否执行扁、宋签署的“十点共识”,台湾当局对胡锦涛的讲话如何应对,以及5月底的“修宪”将会修什么。  相似文献   

5.
连宋成功“登陆”之后,两岸对立情绪如今已被双方显然可以对话交流的希望所融解。国民党在台湾政治舞台上再度站在关键位置,陈水扁与民进党也势必面对要求两岸和解和平的民意潮流,在与激进独派完成一场无法避免的路线斗争之后,重新思考两岸关系的未来并制定符合现实的两岸政策路线  相似文献   

6.
陈水扁第一次来北京是1991年7月23日,住在当时最豪华的王府饭店。对他的来访当时是有争议的。因为陈水扁在1989年11月的“立委”选举时,公开刊登竞选广告:“台湾独立万万岁”。后来经研究,认为他既然愿意来大陆沟通,毕竟是好事,还是接受了。由此也可见祖国大陆的度量。陈水扁提出了一些要求,因为事涉敏感,无法满足,还是时任国台办副主任的唐树备见了他。只陈水扁一个,没带任何人。陈水扁着重了解“动武”问题。他问什么情况下不会打?说是在大陆的台商很担心。他表明两岸要“政府的谈判”,反对国共谈判。交谈基本上是一问一答,陈水扁反应很快…  相似文献   

7.
速读     
扁马会“有交锋,无交集”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4月3日如期会见了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会谈进行了两个多小时。这次会晤被台湾媒体称之为自1998年台北市长选举之后两人的第二次“交手”,不过舆论的普遍评价是:有交锋,无交集。在两个多小时的会谈里,双方主要针对军购、终统、两岸关系、台美关系等议题进行了交锋,相互辩驳的色彩十分浓厚。马英九呼吁陈水扁回到“九二共识”,但陈水扁仍然固守自己的立场。因此,这场会面仍然很难成为打破两岸目前僵局的转机。“熊猫入台”遭拒台湾“农委会”熊猫审查小组3月31日驳回“大熊猫入台”的申请,理由…  相似文献   

8.
经过漫长的四个多月的等待,台湾检调部门终于完成了“国务机要费案”的侦讯工作。陈水扁夫人和三名亲信终成被告,而陈水扁本人因受“总统豁免权”保护而被免予起诉。虽然陈水扁没有被列在起诉名单中,但在民众心里他早已成为被告。陈水扁的形象早已崩塌,他的去留已经不再重要。人们所关心的,是律师出身而今又坐拥行政资源的陈水扁将如何去打这场官司?而台湾“司法”是否还能继续维持“独立”?无论如何,这场注定旷日持久的官司,将进一步考验台湾。  相似文献   

9.
陈水扁渐进性“台独”梦想近来正在加快步骤!“公投制宪”风波尚未平复,12月7日晚,台湾民进党在台中市举办的大型造势晚会上,陈水扁又表示,将在明年3月20日的“大选”时,同步举行所谓“防御性公投”,该“公投”的题目就是要求大陆“撤除瞄准对台湾的导弹”,并“公开宣示不再对台湾使用武力”。  相似文献   

10.
名刊要览     
族群分裂的台湾 台湾“总统选举”,泛绿的陈水扁以微弱优势连任成功,而落败的泛蓝阵营却立即对“大选”的公正性提出质疑,认为陈水扁“选举”前一天突然遭到枪击,当局随后紧急启动的“国安机制”,以及“选举”中的种种“舞弊”,都是绿营搞的黑手。不管台湾的“选举危机”将如何收场,台湾蓝绿两阵营以及他们各自代表族群的分裂局面,正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1.
再诉陈水扁     
《中国新闻周刊》2009,(16):10-10
5月5日下午,台湾“最高法院检察署特侦组”宣布,对侦办的陈水扁家族弊案的第二波案情已经侦查终结,“特侦组”接下来将以“公务员对职务上的行为收受贿赂”及“图利”等罪名追加起诉陈水扁、吴淑珍夫妇。  相似文献   

12.
陈水扁“迷航”之旅,缘于其误判形势。在两岸经贸论坛和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之后,“遏独”已大势难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在大陆某门户网站上,陈水扁遭起诉的消息宣布才两个小时,就有逾七百名网民留言。然而在扁案跌宕起伏的剧情里面,执法者并非唯一的主角。这应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包括台湾整个司法体系,政治力量,民间力量,当然,还有陈水扁。尽管离故事落幕时日尚难预料,但我们很确定,台湾和台湾民众都已经继续前进了。而陈水扁这个名字将留在台湾政治的耻辱柱上。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恢复“大三通”。  相似文献   

14.
台湾岛内的“选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陈水扁为捞取选票,摆出“急独”架势,并抛出“台湾正名”、“公投”、“制宪”等议题,频频触及两岸关系的底线。  相似文献   

15.
台湾领导人陈水扁在当政一年之际过境美国:祖国大陆也针对性加强外交活动。支持率已由60%下降至不足1/3的陈水扁,仍走在”台独“道路上。  相似文献   

16.
陈水扁两年     
陈水扁主政台湾两年,在统一问题上渐行渐远。专家认为,陈水扁现在面临的压力也很大。迫于种种压力,专家认为在2004年大选之前,两岸关系唯一的突破是可能实现“三通”  相似文献   

17.
王艳 《中国新闻周刊》2006,(43):28-28,30
“台湾社会已经不需要陈水扁.不只不需要他的领导.而且不需要理睬他这个人。不如让陈水扁一直拖累民进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还原陈水扁     
5月20日,陈水扁宣誓就任台湾“总统”。伴随着他的“上台”,为两岸关系的前景、台海之间乃至亚太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增加了很多新的变数。要了解这个变数,就要了解陈水扁其人其事  相似文献   

19.
话中有画     
“我对国军实在放心不下。“——解放军在东山岛举行年度例行军事演习,台湾岛内的“当家人”陈水扁对密友透露心迹。  相似文献   

20.
6月11日,陈水扁穿一身黑色西装,出席聆听二审判决。当台湾“高等法院”审判长邓振球宣布判20年徒刑时,陈水扁的肩膀微微动了一下,显得很镇定。这一判决让他心情大好,因为比起一审的无期徒刑,邓振球显得友善多了,这也让陈水扁数度吹捧邓是“人权法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