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封斗鸡     
史爱君 《寻根》2020,(1):138-142
两千多年以前,斗鸡就出现在我国的渭河与黄河流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就有记载:“季、之鸡斗,季氏介其鸡,氏为之金距。”《列子》中载有西周宣王时期饲养斗鸡之事,宋代周去非在《斗鸡》中详细记载了斗鸡的饲养、训练之法与比赛招数,明代高启著有《书博鸡者事》,清乾隆年间佚名《鸡谱》等也都详细记载了饲养斗鸡之法及饲养经验。  相似文献   

2.
张树国 《寻根》2000,(6):28-32
凤凰是在中国上古文化中反复出现的意象。 凤凰:祥瑞的象征 凤凰为祥瑞的观念,可以说历史悠久。在《尚书·益稷》中,当大舜时代治平政和、九功维叙之后,这时颂声作,“萧韶九成,凤凰来仪”。《国语·周语》中叙述周族兴盛的祥瑞,有“周之兴也, 鸣于岐山。之语。在《诗经·大雅.卷阿》中也有对凤凰的歌颂。诗中“丹凤朝阳”的意象鲜明而生动,借凤凰与群鸟齐飞比翼来宣扬君乐臣和、共致太平之理。凤为群鸟之长,《大戴礼·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禽经》云:“鸟之属三百六十,凤为之长。”诗人应用这一典…  相似文献   

3.
“侑”是相佐相助的意思,“以乐侑食”就是在宴会中用乐舞来助兴佐餐。以乐侑食之风,历史相当早。《周礼·天官·膳夫》上便有了“以乐侑食”的记载。《诗经·唐风·山有枢》也说“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曰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周朝的大典、大宴,用大雅乐;一般的宴  相似文献   

4.
狮子是原产于非洲与西亚的一种猫科猛兽 ,而非中国自古就有 ,自汉代始 ,我国典籍中才出现“狮子”的记载。那么狮子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呢 ?本文拟就此题做一考究 ,请指正。“狮子”一词在六世纪又记作“师子”。有关“师子”的最早记载出现在《汉书·西域传》 :“乌弋地暑热莽平 ,……而有桃拨、师子、犀牛。”在此前 ,也有“狻猊”一词 ,后人多认为是狮子的别称 ,至宋代后遂不再用。《尔雅·释兽》云 :“狻猊猫 ,食虎豹。”郭璞注 :“即师子也 ,出西域。”颜师古在注《汉书》时也说 :“师子 ,即《尔雅》所谓狻猊也。”出自战国墓涿冢的《穆…  相似文献   

5.
吴永章 《寻根》2002,(2):50-55
2001年盛夏,笔者应邀参加广西南丹白裤瑶民俗研讨会,并参观访问了该县所属的里湖、八圩瑶族乡。依据所见所闻,我发现《隋书·地理志下》所记荆州“盘瓠蛮”俗竟在今日白裤瑶中重现。因隋朝统一时间极短,故《地理志》中所记民俗,多溯“自晋氏南迁之后”,如此南丹白裤瑶民俗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了。“刺盘瓠”与“欢饮”丧葬礼仪《隋书·地理志下》记荆州“蛮左”二次葬俗云:当葬之时,各执竹竿,长一丈许,上三四尺许,犹带枝叶。其行伍前却,皆有节奏,歌吟叫呼,亦有章曲。传云盘瓠初死,置之于树,乃以竹木刺而下之, 故相承至今,…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中国有百越,百越按汉语为很多种越人之意。《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臣瓒言:“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不得尽云少康之后也。”后汉服虔注《汉书》为“非一种,若今言百蛮也”。据此,即由浙江到越南沿海地区都是汉人称为“百越”之地。但是从古越语来看,越人称“百越”则又不同。古越语“百”与“卜”、“濮”、“白”同音,意即“人”,即“百越”在越语解为“人越”,越语用倒装,译为汉语为“越人”之意。这种“越人”分布是在楚国南方即五岭山地前后。《吕氏春秋·恃君览》称:“扬汉之南,百越之际,…  相似文献   

7.
马背上颠出来的特殊白葡萄酒乳酒是北方民族的创造。它以马、牛、羊、驼的乳为原料,用独特的工艺酿制而成,其中以马奶酒为最珍贵,最难得。元代诗人许有壬笔下的“悬鞍有马酒,香泻革囊春”成为马酒酿造史的写实名句。据史学家研究,马奶酒的历史不是800年,而是2000年。与许有壬同时代的诗人耶律铸在《行帐八珍诗序》中说“:麈沅马酮也,汉有挏马官。”(《双溪醉隐集》卷六)经查《,汉书·礼乐志》中确有“给大官马酒”的记载。学问家颜师古为此作注解说“:以马乳为酒,撞挏(音洞,搅拌)乃成也。”说明2000年前的西汉,已有专门的官吏酿制马奶酒。但…  相似文献   

8.
杨朱是战国初期道家的代表人物 ,按照庄子的说法 ,杨朱曾学于老子。其时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 ,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杨朱之学是与儒、墨并列的“显学”。杨朱本人并无著作传世 ,我们今天研究杨朱的思想 ,只能依据后人著作中有关其学说的零星记载。现存的《列子·杨朱》 ,系后人伪托之作 ,其中有的思想可以看作对杨朱思想的阐发。在极其有限的可据资料中 ,“一毛”与“天下”之辩 ,是关于杨朱思想的基本论题 ,辨析这一论题 ,是解读杨朱思想的关键。《孟子·尽心上》说 :“杨子取为我 ,拔一毛利天下 ,不为也。…  相似文献   

9.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西周春秋时期的婚姻礼仪的一道程序。用当时的话来说 ,就是“娶妻如之何 ,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 ,非媒不得。”(《诗·齐风·南山》)在人们的印象中 ,媒人是沟通男女双方的唯一媒介 ,“男女双方非媒不知名”(《礼记·曲礼下》) ,为中国古代的通例。在先秦的史书及典籍中 ,就有大量与此有关的记载 :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礼记·曲礼》) “男女无媒不交。” (《坊记》) “处女无媒 ,老且不嫁。” (《战国策·燕策》) “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氓》) “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成名以上皆书年、月…  相似文献   

10.
唐代少阳院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前期,太子居住东宫。玄宗以后,太子多随皇帝居住在大明宫寝殿旁的少阳院。 有关大明宫少阳院位置,一些唐宋史料记载不尽一致。李肇《翰林志》云:“翰林院又北为少阳院。”宋敏求《长安志》卷六《右别见》亦云:“内侍省、右藏库次北,翰林门内,翰林院学士院。又东,翰林院,北有少阳院。”  相似文献   

11.
释名两则     
周宗旭 《寻根》2010,(6):87-89
<正>"筷子"命名新考"筷子"缘何而名?论者历来皆以明代陆容《菽园杂记》卷一所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之说为底本。其后所有论者皆以"箸"与"住"同音,行船忌讳  相似文献   

12.
『女娲陵』和『中华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繁仁 《寻根》2002,(5):4-6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艺术形象,也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她的主要活动舞台是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  相似文献   

13.
林河 《寻根》2001,(2):61-63
“虎食人卣”是商代青铜艺术中的精品,出土于洞庭湖畔的湖南宁乡县。造型是一只张着大口的猛虎搂抱着一位少女,好像要吞吃那少女的模样。一些学认定是“虎在吃人”,于是,这件青铜器便被命名为“虎食人卣”。  相似文献   

14.
楊天石 《中国文化》2006,2(1):23-38
抗戰時期,蔣介石在公開談話或與日方的秘密談判中,曾以“恢復盧溝橋事變前原狀”作為條件或“抗戰到底”之“底”。部分學者對此的解讀 是,蔣準備放棄、出賣東三省,因此他們對蔣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持嚴厲批判態度。但是,批判者實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和2008年,在河南许昌灵井约10万年前的地层中出土了两批古人类头骨化石断块,化石经复原可成为一较完整的古人类头骨,这是世界范围内除非洲以外的其他地区第一次发现这一时期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被评为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相似文献   

16.
池氏概述     
池国富 《寻根》2007,(1):123-123
池氏为我国开姓较早的姓氏之一。从全国而言,其起源主要有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别姓探源     
别凌 《寻根》2004,(3):103-107
宋代所编<百家姓>共收录504个姓氏,别姓在其排序中列322位.据<最新中华姓氏频度表>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中,随机抽样1436个姓氏,别姓排序为566位,显示频率为一万人中有别姓14人,为一罕见姓氏.  相似文献   

18.
王全营 《寻根》2007,(5):116-121
一"谢"是十分古老的姓氏,得姓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南北朝时,谢氏将相迭出,铸就了家族的辉煌,"旧时王谢堂前燕",至今仍常为人们吟咏。两千多年来,谢氏后裔播迁各地,螽斯繁衍,瓜瓞绵绵,如今人口已达千万,在中华姓氏前百位中排行第24位。  相似文献   

19.
论"民族走廊"及"二纵三横"的格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民族走廊"的概念自1979年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后,学术界对概念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具体内容的研究尚不充分.作者对"民族走廊"的产生、定义及其历史作用和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依据历史上有关民族活动的情况,结合地理方位,认为"民族走廊"的全国格局,为"二纵三横"的构架,"二纵"即南北纵向的"藏彝走廊"和"土家-苗瑶走廊","三横"为东西横向的"壮侗走廊"、"阿尔泰走廊"和"古氐羌走廊".  相似文献   

20.
“民族走廊”的概念自1979年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后,学术界对概念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具体内容的研究尚不充分。作对“民族走廊”的产生、定义及其历史作用和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依据历史上有关民族活动的情况,结合地理方位,认为“民族走廊”的全国格局,为“二纵三横”的构架,“二纵”即南北纵向的“藏彝走廊”和“土家一苗瑶走廊”,“三横”为东西横向的“壮侗走廊”、“阿尔泰走廊”和“古氐羌走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