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年来,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多数西方发达国家,非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学生已经占其整个高等教育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非全日制高等教育已经成为这些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则,它却经常受到人们的忽视,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要全面了解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壮况,就不要置非全日制高等教育于不顾,而片面注重非全日制高等教育。本文拟对英国和加拿大的非全日制高等教育作一下简单的比较。一、非全日制高等教育规模在1989~90学年,英国注册的高等教育学生总数是1086300人,其中397300人属于非全日制学生,大约占…  相似文献   

2.
英国部分时间制高等教育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非全日制高等教育。它是英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和扩充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从英国部分时间制高等教育的特点、历史发展阶段和经验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便从中了解国外高等教育的发展动态,希望能为我国高等教育在这一方面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关于发展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颉 《上海教育》2001,(15):21-24
○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社会所需,潮流所至,大势所趋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未来高等教育会出现六大转变:1.知识的耐用性将大幅度减少;2.教育再无专利; 3.学习可以多点“进入”或多点“退出”;4.学大于教;5.各办学机构之间的竞争激化;6.单一学历越来越少。○我国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1.明确非全日制教育的定义和内涵;2.正确理解非全日制教育的作用和地位;3.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在体制上的并轨;4.非全日制教育实行完全学分制;5.将非全日制教育纳入正轨学校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学徒制与应用性高等教育相联系是全球现代学徒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在英国,高等学徒制与学位学徒制蓬勃兴起,大学积极参与.罗素集团旗下的谢菲尔德大学、华威大学、埃克塞特大学和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等研究型精英大学也改革创新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和雇主联合实施学徒制项目.精英大学参与现代学徒制是前所未有的教育现象,其意义在于促进了应用性高等教育的另辟蹊径和学徒制的层次上移.  相似文献   

5.
严把“四关”确保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研究生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要有层次性,既要发展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也要重视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占用学校的教育资源较少,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能够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力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可以充分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使研究生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符合高等教育平民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对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补充和完善,二者应保持合理的比例,以形成多渠道投资、多方参与、高校自主办学与社会参与办学相结合的新格局。 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如招生  相似文献   

6.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提供学位教育的终身学习。激发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活力具有丰富的意蕴:激发高等教育整体活力,提高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激发学习者活力,为创建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激发高校办学活力,提升高校育人整体水平。为此,高校要推进多种形式因才施选;育人要找到长效与短效的平衡;高度重视集体建设的育人作用;适应与引领变化要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常态;重视人才评价与项目评价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英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在高等教育治理方面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早,高等教育治理的制度安排也较为成熟.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的变革与政府与大学关系密不可分,其高等教育治理的指导思想是政府将高等教育机构看作社会服务机构.在此思想影响下,英国高等教育治理框架渐显:政府以财政资助为调节杠杆,借助科研评估活动和质量保障署,介入英国高校的科研和教学.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教育,应当有国家承认的教育质量标准和学历检验制度,以确保国家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研究从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代表的全日制高等教育和以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和网络高等教育为代表的非全日制高等教育的质量比较入手,分析了各种教育形式的质量标准和存在的问题,从维护国家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出发,提出基于自学考试建立非全日制高等教育学历检验制度,包括体系结构和价值导向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21世纪以来英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变化,发现英国在学位类型结构上教学型研究生规模发展迅速,研究型研究生规模相对平稳增长;在层次结构上硕博研究生规模均显著扩大,且硕博比例趋于稳定;在学习形式结构上全日制研究生规模显著扩大,非全日制研究生规模呈下降趋势;在学科结构上各学科群研究生规模变化显著,不同学科群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应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专业学位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主导类型;稳步加大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力度,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及时调整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使之与我国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相适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并轨的决策进程考察入手,厘清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社会意义,探究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并轨的社会需求、并轨应坚持的标准及并轨过程中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方向。明确提出通过突出在职人员培养的主体地位、深化完善非全日制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切实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拥有相同的社会地位与权益、改进非全日制毕业出口和提升通道等手段,实现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深度并轨。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Employing part-time and casual academics is now a widely accepted practice in higher education globally. We explored the issue of the identity of part-time academics in Indonesian higher education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14 part-time and 11 full-time academics. Both groups identified more strongly with their teaching roles than with other roles. However, they differed in their perceptions of opportunities to enact their chosen academic roles and of the kind of academic development they needed. The current standardised model of academic development needs to be rethought to offer more flexibility and to invite departm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academics.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57名高职生在兼职态度、兼职基本情况、兼职与学业的关系、兼职安全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校外兼职可以锻炼高职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但同时可能影响到高职生学业及自身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学校应当加强教育引导,完善校外兼职管理,推进学风建设、重视兼职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兼职教师已逐步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接影响着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但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管理中存在选拨聘用难、考核评价难及对兼职教师缺乏系统的教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培训等问题,需要政府和高职院校共同努力加以解决。首先,政府要完善有关兼职教师的法律法规,保障兼职教师的合法权益,并促使企业和高校实行战略合作;其次,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适于兼职教师的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兼职教师的聘用、培训、考核与评价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其社会经济职能的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职业性、技术性、应用性特征决定了在高职教育管理中,应采取"职教"与"高教"有机结合的管理策略,"技术性"与"应用性"有机结合的管理策略,"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有机结合的管理策略以及"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有机结合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5.
对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兼职教师的内涵、兼职教师的作用、兼职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对兼职教师队伍问题进行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6.
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支撑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对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相关政策文本分析发现,关于兼职教师的政策以及政策关注重点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政策重心经历了从概念提出、数量规约、关注质量到质量全面提升的过程,政策变迁也可相应地划分为四个阶段。基于政策分析,结合当前的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与发展战略,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提出了具体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TAFE)是政府直接引导的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体机构,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创立初期、迅速发展、系统重塑并稳步发展的三个重要时期。澳大利亚TAFE具有内联外通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行业主导的办学机制、专兼结合的优质师资队伍、高质量和高认可度的职业资格培训、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理念及强烈的市场意识等特点。这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明确培养定位,彰显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政府统筹管理,完善就业准入及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培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专兼结合的长效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办学方式灵活化、终身化;吸引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办学,发挥其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While the numbers of part-time students has increased in higher education in Ireland,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se students or about how they balance their study and other commitments. Drawing on a larger study on Irish students’ experiences 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ddress this gap in research and reports on Irish part-tim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ocio-demographic and 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It further explores the balance between part-time students’ academic study and their life situations. The article proposes some recommendations with regard to policy concerning part-time students, particularly in the area of financial support available to part-time learners. It also calls for expanding opportunities for participation in part-time study in the light of changing demography and provision of resources to facilitat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lthough the findings of this article broadly agree with thos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into the experiences of part-time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十多年的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要实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必须以制度创新为动力,着力强化以高等职业教育开放式成长发展体系、法制化校企合作环境、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兼职教师统筹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评鉴为重心的体制机制建设.以真正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均具有同源性、实践性和教育性。但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更具经济功能,其直接目标是培养个体的职业技能,而劳动教育则是贯穿于各种教育类型的一种教育形态,更具政治功能,其直接目标是促进个体劳动价值观的形成。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是扭转鄙薄职业教育的社会观念,提升职业教育生源质量,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需要。然而,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方面存在着三大障碍:劳动教育未能适应新兴劳动形态更新教育内容;专兼职劳动教育师资匮乏且职业发展前景堪忧;劳动教育评价过度以选拔性和结果性评价为导向。对此,高等职业院校亟需通过紧扣新时代发展特色更新劳动教育内容,打造高质量开展劳动教育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构建以发展性、过程性和质性评价为主导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实现高质量开展劳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