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会萍  朱萌 《天中学刊》2006,21(3):23-25
对领悟教学实质的揭示,需要用复杂性思维。领悟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指向课程与自我的一个复杂系统,表现为学生对课程及自我的领悟系统、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系统和教师与学习环境的调设系统所构成的复杂系统。领悟教学的实质是学生自我主体的建构过程,是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生长和展现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享世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读中感悟     
现今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是将现成的东西塞进学生的嘴里,恨不得嚼碎捣烂,以为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孰不知,由于学生的被动学习剥夺学生的感悟与思考,从而使学到的知识成为僵死的东西,谈不上阅读能力的培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就是感受的过程,“见”就是领悟。现代语文教学应当注重研究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感”如何“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必须拥有感悟的权利。学生是阅读教学中感受和领悟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应是激励、引导和评价学生的阅读活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阅读的感受或领悟完全讲解,而学生只须听取,那就剥夺了学生感悟的权利。如果教师连自己都没有认真的思考而直接把参考书上的课文分析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就是教师放弃自己的感悟权利,而又进一步剥夺了学生的感悟权利。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训练的主人,其认识的过程、情感的升华、思维的发展、学法的领悟都不能越俎代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让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地发展。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艺术地引导学生从敢于参与到乐于参与,再到善于参与呢?  相似文献   

4.
孙巍巍 《天津教育》2022,(4):113-115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更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应用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能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深切地领悟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彰显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统一,对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价值。一、情境教学法的简要介绍(一)什么是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语言、媒体、音乐等多方道具,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叶先霖 《文教资料》2009,(31):66-67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发现、探索、分析、综合、对比等过程中获取知识,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在"乘法分配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真正习得与领悟,而不是强行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相似文献   

7.
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与提升。作者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度"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三个方面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8.
学生是的主体,训练的主人,其认识的过程、情感的升华、思维的发展、学法的领悟都不能越俎代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让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地发展.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艺术地引导学生从敢于参与到乐于参与,再到善于参与呢?  相似文献   

9.
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叶老还说:“教者的责任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这就启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教者要以“悟”为主要目的致力于启,以“读”为主要手段着力于“导”,从而让学生在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法。 一、在轻读想象中领悟语言情境 轻声读,是读的重要形式,它有助于读书者在读中借助语音,凭借想象,感知语言内容,还原课文画面。因此,在学生初读感知、了解内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尽显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风格,不管教学风格怎样独特,不管一线教师充满怎样的教学个性,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品悟,永远是语文教学阅读感悟的底线。本文所思考的实实在在读品悟,在比较稳妥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阅读感悟。  相似文献   

11.
提高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应从备课和课堂教学两方面入手。备课时应注意了解知识体系,还应注意使内容与方法有机统一。课堂的教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明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优化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创设评错情境,学生以错悟理;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讲例题,多做练习。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教育得到不断发展的同时,各种教学手段和理念得到广泛推崇和普及,教师在面对教学环境不断改变的条件下,开始着手使用多种有效的新颖的教学手段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的地位显而易见。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借助科学的教育理论,结合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力,指引学生从教学情境中感受生活,透过日常生活掌握知识,领悟知识的重要性和生活的美好。  相似文献   

13.
在地理学科中的体验性学习,是指学生对地理学习材料、地理学习过程、地理学习结果的一种全身心的领悟和体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为学生营造体验性的教学情境,并且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活动,由切身的活动生发出体验性的学习,并由此感知地理、经历地理,最终产生对地理知识的个性化的、独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读悟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新大纲语)为目标,在读中感悟、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字,在读中领悟作遣词造句的巧妙绝伦、抒发情感的恰如其分和表达方法的匠心独运;在悟后读,读出章的意、情、境。在读通、读懂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并不断地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促进其语言的运用。它以“初读感悟→精读领悟→导读省悟→美读品悟”为基本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建构主义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设计一个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情境化策略有助于克服被动式、灌输式的教学弊病,这是情境化在课堂教学中最显而易见的作用.在一堂完美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化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情境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动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6.
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激疑往往是思考的发端,而这种有效性能否持续发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有效地牵引学生在思考中前行,在探究中释惑,从而培养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上有所领悟。在历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人生经验、思维路径、知识贮备等方面的局限性,往往在思考与探究中迷失方向或无从入手。这就需要教师在质疑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去洞察,去领悟。  相似文献   

17.
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本文试着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度",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这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门传统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首先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被动接受知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轻松学习。总之,语文教学不是让教师"教"出来,而是让学生"悟"出来。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略读课文教学,教学的实施策略应当注重对全体学生的引导,注意调动学生兴趣,努力让教学过程简化,凸显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巧设教学情境,进行自读自悟,在简约的教学中力求"精"。这是几年来我在略读教学中不断尝试得到的点滴启示,具体做法如下。一、巧设情境,激情导入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合理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20.
双主体悟导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师生同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两个平等的主体,教师是课堂"导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课堂"悟学"活动的主体,两者互为条件、和谐共生,共同推进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实现课堂教学活动主体的自觉发展.其实质为在该课堂教学模式中要充分实现两个平等主体的课堂主体自觉,其基本特征为双主体的情境共在性、发展互促性和目标协同性.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大学生主体的课堂悟学自觉需求、唤醒大学生主体的课堂悟学自觉意识、提升大学生主体的课堂悟学自觉能力、促进大学生主体的自觉人格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