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突发事件不可避免地要高发的严峻现实面前,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课程建设,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认真研究,为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科学防范、正确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如何预防和处理民族高校的应急突发事件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目前民族高校突发事件的诱发因素,并结合情景分析法,提出了基于情景动态演变的民族高校应急预案研究框架,以期为民族高校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突发事件的演变过程往往会经历一个从潜伏、爆发、蔓延到消退的生命周期,且在周期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特征。高校可尝试立足于突发事件生命周期四个阶段的不同特点,相应构建预警、应急决策、舆论引导和善后处理四个运行子机制,并构建应急保障子机制作为全程应对突发事件的支持和补充,以期建立一个基于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恢复于一体的全方位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4.
高校突发事件频发,给高校师生带来身心和财产上的损失,而信息是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关键,加强信息管理有利于减少高校突发事件的损失.本文着重分析基于生命周期视角高校突发事件和信息管理理论研究,并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四个阶段",从信息搜集、信息决策,信息沟通和信息反馈四个方面提出适用于高校的可操作性的对策,有利于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提高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进入风险社会,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重大影响,政府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已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针对目前我国突发事件及应急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进一步改进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内容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与对策,以提高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重大突发事件概念混乱的现象,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1998-2008年国内外文献中51个有影响力的重大突发事件概念进行了分析,提炼出51个重大突发事件概念中最频繁出现的能代表其内涵的11个标准,分别是:爆发突然/无法预测/可以控制/危害巨大/影响力强/涉及面广/紧迫决策/人员伤亡/环境污染/财产损失/社会公共安全。通过对这些标准的识别,本文对重大突发事件在操作层面上进行了重新架构,将重大突发事件这一术语定义为"无法预测且突如其来的,影响力强、涉及面广,危害巨大,但可以控制、需要管理部门紧迫决策的恶性事件。"其中,"危害巨大"包括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巨大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及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7.
作为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基地,高等院校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高校一旦突发事件,其影响和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笔者通过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种类以及应急预案管理中的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一套切实可行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机制,希望能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应急管理能力是高校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针对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应急管理保障机制缺乏、专业素养欠缺、实战经验不足及评价机制缺位等问题,提出完善高校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管理理论素养、开展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及重视应急管理能力考核评价等高校辅导员应急管理能力提升路径,以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给高校及师生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危害.  相似文献   

9.
要有效科学地应对突发事件,应该改变我们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重处置、轻预防"的现象,要把应对突发事件的重心转移到突发事件发生前的预防准备工作上来;要强化危机意识,强化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抓好日常管理,将突发事件遏制在萌芽状态;要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用确定性的充分准备来应对不确定性的突发状况;最后,要注重应急训练演练。  相似文献   

10.
为帮助那些发生突发事件的国家或地区教育系统应急机制建设和早期重建,努力实现全民教育的目标,近年来联合国成立了专门针对教育系统应急与重建的全球合作网络,并制定了<突发事件,持续性危机和早期重建期间的最低教育标准>.本文分析概括了该标准制定的背景、内容和应用发展情况,以为我国教育系统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和事件后的早期重建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教育组织决策思维范式的不断变迁、变迁中教育决策科学性判断标准和教育决策的系统分解与协调三个方面内容,探寻了这一变迁过程中蕴含的哲学思索、事实功用与价值认识,以期达到对教育组织管理决策机制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2.
"给"是汉语发展史上极其活跃的一个词,在词义上兼有很多独特的用法。由于学者对其产生和发展存有异议,至今尚无通识。通过考察众多出土文献中的"给"字出现的语义环境及义项,基于《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其作为名量词"根、条"的用法,分析了"给"字本义为"布匹"的可能性,并结合布匹曾充当过货币的史实以及后世对"给"字语义的解读,阐述了"给"字语义变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教学决策行为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深层因素,对整个教学活动流程具有导向性作用。文章借鉴"专家—新手"比较范式,采用滞后序列分析法,以90名教师为研究样本,重点比较了骨干教师与新手教师在教学决策行为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在静态决策行为方面,骨干教师更关注认知类决策,而新手教师更关注程序性决策;在动态决策行为方面,骨干教师的决策策略比新手教师更均衡多样、目标更聚焦。此外,文章还综合两类教师的动静决策行为特点,给出了相应的启示和建议,以期为新手教师成长为优秀骨干教师提供实践指导,并为发展新手教师的教学决策能力提供外在的"结果态"参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高考录取中"倾斜的高考分数线"的形成及其论争,从长时段考察了高考分数线演化的历史趋势,结合招生数量、高等学校地理分布等因素,本文认为对高考分数和"倾斜的高考分数线"的原因的认识不够理性和客观;考试公平和区域公平都各有其合理性,高考改革的方向是立足现实,在考试公平的区域公平之间寻找适度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由于理念差异、权力分割与利益壁垒、信息沟通障碍等引起的应急联动失效问题,提出可以借鉴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整合"思想构建不同部门之间协作与整合的应急联动机制的基本思路。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与我国应急联动现状,多部门应急联动协作机制的基本框架,应包括行政理念整合机制、组织机构整合机制、功能整合机制、多元主体整合机制、信息沟通与共享整合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文章着重研究分析冷战背景下中苏同盟建立过程中美国的反应及其应对,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直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结,美国一直致力于阻止中苏过于接近以防止新中国成为苏联扩张的工具,但是美国军方与援华集团则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仇视和偏见。随着中苏同盟的建立和1950年上半年中苏同盟关系的顺利发展,美国决策层内再次掀起了对中美关系的争论,争论的最终结果是争论双方达成一致并形成在中国大陆周边构建战略防御圈的对策。文章认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实际上在中美关系史和冷战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美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华政策的演变与之紧密相关,美国国内决策层对华政策的争论也与之有关,因此很值得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一个句子的不同成分可以借助于不同手段加以强调,在口语中可借助韵律特征以及副语言特征来强调某个成分,而在书面语中则需倚重句法手段。文章对"分裂句"的应用及其演变进行跟踪分析,以期掌握分裂句的各种变体形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学的研究现状,概括现有职业教育学研究范式:传统范式、基本研究范式、起点范式、要素范式、取向范式、工作过程研究范式、问题研究范式、方式范式、跨学科研究范式等并分析其局限性,认为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学研究范式具多样性,并提出了适合职业教育学发展的研究范式——个性范式。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makes use of Michael Faraday's ideas about learning, in particular his thoughts about attitudes to the unknowns of sci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 attitude which improves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An invented scenario involving nursery school children demonstrates some attitudes displayed there. Discussion of the scenario and variation in possible outcomes suggests that Faraday's views are relevant to scientific learning in general. The main thesis of the paper is that it is central to learning in science to acknowledge that there is an inner struggle involved in facing unknowns, and that empathy with the fears and expectations of learners is an essential quality if genuinely scientific thought is to develop. It is suggested, following Faraday, that understanding our own feelings while we teach is a pre-requisite to enabling such empathy and that only then will we be in a position to evaluate accurately whether or not our pupils are thinking scientifically.  相似文献   

20.
美辞研究源远流长。美辞论成为现当代汉语修辞学说之一。本结合评论李廷杨的《语新论——美辞论》,既大致清理了美辞论演进、发展的线索,又从化哲学层面对“语言本位”问题、“两类美辞”问题、美辞和丑辞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