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头一具尸’是‘层’,‘士兵头上插羽毛’是‘翠’,‘错错错大错’是‘爽’,‘今日头上写二王’是‘琴’,‘一口咬棵树’是‘困’,‘大牛腰戴帽’是‘牵’,‘山边在起火’是‘灿’。"这是一位语文教师领着孩子编字谜识字。她还编了一些儿歌帮助学生识字,如教学"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教"法、丢"时,编成:"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  相似文献   

2.
程超 《教育教学论坛》2012,(S5):202-204
教学以"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为主线,以"感悟、积累、内化"为主旨,以"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为原则,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方式,通过"感知‘天窗’——扣问‘天窗’——理解‘慰藉’——感受‘神奇’——寻找‘天窗’"五个环节,构建高效扎实的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针对学生习作中"非人"的描写现象,结合具体案例,从"积累‘真人’素材、表现‘真人’特点、描写‘真人’形象、丰满‘真人’性格"等四个方面阐述高年级写人作文的指导重在写"真"以及如何写出"真人"。  相似文献   

4.
《当代教师教育》2016,(3):39-44
"好老师"生长于学生心中。从学生的视角探寻"好老师"的特质,探究"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形象,显得尤其必要。通过对一部分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生活体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建构了教师评价的三个维度,形成了"‘好老师’的形象与人格"、"‘好老师’的课程与教学智慧"、"‘好老师’的师生关系"等"好老师"的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5.
自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事件之后,"‘9.11’事件"、"‘911’事件"、"‘9-11’对美袭击事件"之类的用法,开始大量地出现于报刊杂志及各种出版物中。实际上,关于"‘9.11’事件"之类用法之表述形式,并不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属于不规范的表述形式。根据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9.11’事件"之类用法的正确表述形式应该是"‘九一一’事件"。对这类不规范用法的规范与廓清,对于我们肃清目前各种出版物中大量存在的诸如"‘九.一八’事件""‘3.8’大案"、"台湾‘3.19’枪击事件"等之类的不规范的用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类化规范意义。  相似文献   

6.
1919年以前,叶圣陶把语文教学的目标拟定为"能读、能识、能讲、能写"。新文化运动勃兴之后,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中偏重"文艺品"。20世纪30年代,叶圣陶对语文有了更科学的定位,将"普通文字"与"文学"截然划开,在语文教学中强调"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并将"写"定位在写"普通文字"和"应用文"。1949年叶圣陶在主持拟定《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时,首先提出"语文"这一名称,他解释说:"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  相似文献   

7.
"高效"与"生本"是同胞兄弟,先有"生本",才有"高效"。语文课堂应该着眼于学生实际,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会等待。本文从"‘等待’在学生吟诵朗读时"、"‘等待’在学生苦思冥想时"、"‘等待’在学生唇枪舌剑时"、"‘等待’在学生练笔评析时"四方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体悟。  相似文献   

8.
许理和教授《最早的佛经译文中的东汉口语成分》一文认为"佛经译文中表示指代的总共只有三个词:‘是’、‘尔’、‘彼’。‘此’和‘斯’很少见,毫无疑问,在当时的口语中已经不用了。"笔者从统计的数字来看,事实并非如此。文章通过讨论"此"、"斯"、"是"、"彼"、"他"、"他人"等几个指示代词的用法,揭示了东汉汉译佛经中指示代词的语法特点,对许文作了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9.
林敏静 《成才之路》2014,(13):54-54
正我们经常在讲,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可这个"语文味"到底是什么,总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对"语文味"的解读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他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具体说来,‘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标注、摘抄写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而"读味",正是语文最原始、最本真的味道。我们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在朗读中领悟语言文字特有的美感,在朗读中感受作品情感激越的起伏,在朗读中唤起学生与文本真切的体悟,在朗读中让语文课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宜居中小城市亚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从"亚健康认知状况"、"亚健康躯体状况"、"亚健康心理状况"及"亚健康社交状况"等方面进行实证调研,分析总结得出"人们对‘健康’、‘疾病’与‘亚健康’三者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人们对亚健康认知不够清晰"、"保健意识较弱,缺乏‘治未病’理念"及"宜居城市亚健康人群比例较低"等结论,并提出了保健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名词所有格表示名词与名词之间的所属关系,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s式"和"of短语式"。一、"’s式"所有格1.构成一般在词尾加’s;如果原词已经有复数词尾-s,只在词尾加撇号就可以了。例如:thegirl’sface这女孩的脸Xiao Wang’s telephone number  相似文献   

12.
<正>时下,"校本"早已成了我们谋求教育理性发展的关键词。"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是"校本"的实质。其实,它们也是校本教学研究开展的三要义。我校的特色建设历程,走过了"‘九五’尝试中寻找到的‘环保项目’——‘十五’明确中坚持的‘环境教育’——‘十一五’积淀中生发的‘绿色教育’——‘十二五’规划中上位的‘生态教育’"的过程。诚然,我校的教学研究活动的构想是以"生态教育"理念下优势生  相似文献   

13.
正河北辛集中学始建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夜的1945年8月7日,最初校名为"晋察冀边区第六中学’’,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1954年定名为"河北辛集中学’’;1960年高考升学率在全省率先达到100%,受到河北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奖励,并光荣出席"全国文教、体育、卫生群英大会"。1962年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中学。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学。先后荣获"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活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一些作家受世俗利益诱惑融入到世俗化写作洪流中,放弃文学"求真"、"扬善"、"崇美"的原则,作品呈现出价值错位现象。它们将部分"真实"视为整体"真实",亵渎了文学之"真"。除"求真"之外,文学还应该扬"善",而它们却转向对"恶"的张扬。文学陷入"失‘真’、乏‘善’"的怪圈后,自然伤及文学之"美",以致文学表现出"恶美"现象。既然文学远离了真、善、美的价值诉求,那么传统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就被扭曲了。这样文学呈现出"失‘真’、乏‘善’、恶‘美’、变‘形’"的镜像,损害了文学的美学价值,危及了文学的生存,应引起学界、作家们的警惕。  相似文献   

15.
正高一第一学期语文课本附录中的《文言实词及其活用》,是一篇辅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的知识短文,内容精要、好懂,很有实用价值;但其中有几处疏漏,常常引起学生的质疑。一、"官""理"是不是名词在"什么是文言实词"一章里,举了《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个例子:"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短文接着说:"其中,‘树’‘官’‘理’‘业’是名词,‘知’‘种’是动词……"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中央东路小学是该市一所名校,无数荣誉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百所德育科研名校"、"国家级德育示范校"、"国家级劳动教育先进校"、"全国传统美德教育优秀实验学校"、"全国’我爱福娃’校园手抄报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先进实验校"、"省级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先进单位"、"吉林省绿色学校"、"吉林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两年‘以问题为导向’的‘咨询式’培训,让我收获了自我认知、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也促使我实现了从‘职业’到‘专业’的转身。"日前,在淄博市张店举行的"本土教育家工程"第一阶段结业典礼上,凯瑞小学校长翟克兵发自  相似文献   

18.
涂皓 《教育》2013,(23):27-28
什么是好大学?有人会回答"985""211"。但是,近期网上的风向是:"’985’、’211’都是浮云,宿舍有空调才是实在的好大学。"更有甚者恶搞了以下一段对话:郑州大学:"我是’211’!河南工业大学:我有空调。郑州大学:我全国排名前50!河南工业大学:我有空调。郑州大学:我新校区面积全国第三!河南工业大学:我有空调……"虽然,这只是大学生在网上自娱自乐、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科学启蒙教育的前辈刘默耕老先生在一次讲座中曾谈到:"中国有句古话:‘诗从胡说起’。搞科学也是从‘胡搞’开始,离不开‘胡想’、‘胡说’、‘胡做’。"看看人类的科学史,最早的"科学"不是"胡想"吗!不是很幼稚吗!科学家进行的研究,在没有成功之前,都只能是"假想"、"假说",也可能就  相似文献   

20.
十几年来,我国的"生活德育"研究经历了概念提出、系统研究、反思争鸣三个时期。有关研究探讨了"为何要提出‘生活德育’"、"什么是‘生活德育’"、"如何实施‘生活德育’"等问题,并对"生活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效果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