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工学门类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NEDD)覆盖了全部32个一级学科,但在各一级学科的分布差异非常明显。高校获得工学门类NEDD的数量远远高于科研机构。工学门类NEDD在70所高校之间的分布极不均衡,在各单位的分布也存在极大的变动性,"马太效应"论难以成立。部分学科的NEDD分布体现出明显的行业特色。工学门类NEDD的分布特征显示我国高等教育从"理工分家"到"理工渗透"的转变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985"高校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NEDD(National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评选中获得了其中的764篇,覆盖了11个学科门类及下设的69个一级学科,并在绝大多数学科NEDD评选中占据优势地位,甚至垄断了6个一级学科全部的NEDD。"985"高校NEDD占总数的59.73%,是产生NEDD的主力军,39所"985"高校之间获得的NEDD数量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并不是所有"985"高校都在这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省属高校在12年间获得了78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NEDD),仅占所有高校NEDD的8.02%.省属高校NEDD在各学科门类均占很低的比例,但是在17个二级学科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了50%,甚至垄断了4个二级学科的NEDD.经济因素是制约省属高校获得NEDD重要的客观因素,获取更多的经济支持与有选择性地打造少数优势学科是促使省属高校获得NEDD的两大要素.  相似文献   

4.
国家重点学科在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主要基于社会需求、传统优势以及区域特色而设立,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三批国家重点学科的主要特点有:学科门类齐全,工科凸显;学科点遍布全国,部分省市集中;国家重点学科的校际分布中,少数高水平重点大学拥有半数以上的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学科的单位分布中,主要集中于少数名牌大学;学科整体水平大幅提高,部分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此,应加强统筹规划、加快制度建设、完善学科体系、凝练学科方向以及评审主体多元化等。  相似文献   

5.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1999-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相关数据,对论文的学位授予单位、学科领域等状况进行了考察。通过实证研究观察到以下现象:从学位授予单位来看,高度集中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等机构;从所在地域来看,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和陕西等省市;从学科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工学、理学和医学门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主要集中在文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和经济学门类。由此来看优秀博士论文的分布是不均衡的,这是马太效应的产物,亦是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科自身发展趋势所决定的,符合科学和教育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历年教育学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产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历年教育学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NEDD(National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的产出特点,将对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本文采用文献法和访谈法,对1999-2007年教育学学科NEDD的获得数量在所有学科、哲学社会科学以及教育学科中的分布,NEDD的获得与培养机构、重点学科以及导师知名度等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教育学学科NEDD评选的竞争性将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7.
"C9联盟"高校有12个学科门类的77个学科参加了2012年的学科评估。除体育学外的76个学科均有高校进入前10名,其中12个学科门类的66个学科进入了前3名,9个学科门类的37个学科获得第1名。整体上,联盟高校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其中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管理学的优势尤为突出,而教育学、农学、艺术学则没有整体优势。依据学科实力,9所联盟高校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但各高校均有优势学科乃至学科群,其优势学科与历史积淀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统计学方法和计量模型,对1999-2009年获评的1082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学科分析、地区分析和单位分析及动态研究。从学科门类看,工学、理学和医学获得的优秀论文数量最多,管理学、哲学和军事学最少,反映我国学科之间发展并不平衡。从一级学科看,自2005年以来我国博士研究生科研广度在逐步增加,科研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我国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地区发展极不均衡,北京、上海是我国科学研究的核心地区。论文数x和获得x篇论文的单位数yx存在一定的幂反比关系,即服从Lotka分布:f(yx)=0.17/x0.85。前10名单位获评的论文数量达论文总数的一半,我国的核心科研单位已经初步形成,"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平均获得的论文数量明显高于非"985工程"、"211工程"高校。  相似文献   

9.
以ESI数据库更新的2004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时段数据为依据,对我国普通高校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的来源高校、地域、学科领域、排名位次等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普通高校ESI学科聚集在少数“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高校,地域分布集中在若干东部沿海省份,入围学科集中在少数几个学科领域,学科排名位次普遍靠后。为加快我国ESI学科建设水平,建议优化“985工程”建设高校ESI学科布局,加大地方高校ESI学科支持力度,促进中西部地区ESI学科发展,提升人文社会学科国际化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以1999年至2010年全部共1182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样本,按学科门类统计分析优博论文的一级学科分布以及该学科论文数第一的学位授予单位;按学位授予单位所属的高校系统、中国科学院下属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科研机构三种类型分析,分别给出各类论文数前几名的学位授予单位并比较优博论文学科分布的特色;根据优博论文导师的姓名,统计获得3篇及以上优博论文的导师、所在机构和学科信息;最后针对各学位授予单位和有志读博的学生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人文社科类“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无疑是优秀人才,研究该群体特征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2005-2011年度人文社科类“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样本,依托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从获得者、导师、培养单位等角度进行研究,以揭示我国优秀人文社科类博士生的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12.
高等师范院校学报自然科学版在办刊中有的存在稿源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即:发挥科研优势,开拓本校稿源;外争学科好稿,提高学术质量;面对学科交叉,扩大研究范围;文理版次分明,避免学科混编。  相似文献   

13.
提升研究生导师队伍素质是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措施之一。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是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中涌现出的优秀群体,有重要的榜样意义。依据1999-2011年间培养2位以上全国优博论文的161位导师的学科背景、学历学位、学术头衔、留学经历、学术成果、科研获奖等重要指标进行素质维度分析,结果发现这个导师群体的素质有显著的优势特征,这对进一步提高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素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北京市22所高校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实际回收3220份问卷。统计发现:1.在高校教师任职前的学习经历方面:第一,不同类型高校教师的学历结构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第二,出现年轻教师比年长教师的学历水平高的高校教师学历变化趋势。第三,高校教师学缘关系比较单一。第四,社会学科背景教师跨学科学习的比例要高于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背景教师的比例。第五,留校任教的毕业生占教师群体的比例较大,重点大学和自然学科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得更为严重。2.在高校教师任职后的工作经历方面:第一,重点大学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高。第二,教师的流动性弱,教师职称级别越高,晋升次数越多,跨院校晋升教师所占的比例也越大。第三,跨系统流动的教师中约有26.2%的教师具有高校系统外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报是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大都有校名为刊名的学报。以具体事例和统计数据论证了高校学报的基本功能——促进科研和教学的发展,促进学术交流,锻炼人才队伍;分析了高校学报存在的不足——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在学术类期刊排名中居后;指出高校学报应尽快融入国际学术类期刊市场,并提出高校学报走专业化办刊之路或许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开展科学研究是西藏自治区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西藏高校科研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与西部其他省区高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本文就2000年以来西藏高校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以及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与西部省区其他高校进行统计对比,以期了解西藏高校存在的差距,为西藏高校进一步改进科研管理、促进科研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学精神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当今我国大学尤其需要凸显独立之精神、自由之学术;批判和创新精神;探究科学前沿学问的踏实刻苦精神。构建新时代大学精神的思路可以表达为:追求卓越的终极目标;以人为本,博大宽容办学;加强人文与科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台湾科技类大学隶属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同时又是台湾高等教育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和发展基于台湾经济发展需求,在服务台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大陆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目前正积极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了解台湾科技类大学办学模式建立的时代背景,汲取和借鉴其办学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应用科学大学是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50年的发展过程中,应用科学大学面临着高等教育系统的趋同与自身的特色发展。在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应用型研究"开始为应用科学大学所重视。学科发展、市场需求、政策法律等方面都为应用科学大学科研功能的发展作好了准备。然而"应用型研究"所必需的人员、资金以及制度资源都具有竞争性,应用科学大学科研功能的发展受到具有"先发优势"的大学的约束。尽管"应用型研究"理念为应用科学大学争取了科研功能发展的空间,但是科研资源的有限性制约了应用科学大学科研功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