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2022年版课标对于“文化自信”的定义是:“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不难看出,基于文化自信视野下的教育,需要建立在学生理解文化、认同文化的基础上。孝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始终以孝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传统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构成部分。为此,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应坚定文化自信的理念,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挖掘孝文化的深层内涵,突出孝文化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孝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孝文化有家庭、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内涵。孝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弘扬孝文化,要对社会全员进行加强孝文化的认知教育和实践教育,特别是要重视青少年的孝文化教育,学校和家庭都应做出努力;要净化培育孝文化的社会环境,监督媒体传播的信息;要健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给子女减轻负担;宣传法律法规,让民众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相似文献   

3.
敬老与传统孝文化有着双重关联维度:其一,敬老是传统孝文化的源头.作为传统孝文化的起点和原点,后世的事亲之孝是由原始社会的敬老习俗转化发展而来的,是对原始社会敬老的狭义化.其二,敬老是全部传统孝文化的核心.在传统孝文化中,敬老既是事亲之孝的核心,也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逻辑推演之孝和“移孝作忠”政治推演之孝的核心,更是中国古代帝王用以教孝成俗进而平治天下的重要手段.由敬老与传统孝文化的双重关联维度来看,传统孝文化的当代转换,定会有效解决中国进入老年化社会后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建设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孝文化在历史上起过稳定家庭、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中国孝文化提倡在物质上要赡养父母,有助于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问题;中国孝文化提倡在精神上要尊敬父母,有助于营造融洽的气氛,建立和睦的家庭;提倡中国孝文化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新时期要发挥中国孝文化的积极作用就必须澄清对传统孝文化的模糊认识,加强对青少年孝德教育,并对中国孝文化内容不断地加以提升和转换。  相似文献   

5.
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人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孝"是传统伦理的元德,是一切道德的起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离不开孝文化的维持和强化。应辩证地看待孝文化,挖掘其所蕴含的宝贵而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内容,并将其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采取强化学校主导、引导学生自律、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方位教育策略,切实提升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孝道是日本和中国所共有的崇高的道德准则。中国人关于孝道的阐述在6、7世纪之间伴随着中国的佛教、儒教理论以及中国的世俗文化传入日本。并且已在日本文化中深深扎了根,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本文拟通过中日孝文化的比较,来考察日本“孝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7.
孝文化嵌入思想道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孝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进而促进大学生的道德健康,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而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应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学校营造感恩的校园氛围,以孝启善,开展感恩系列主题活动,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继续深入开展各种回报社会的实践活动。把孝文化嵌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不应忽视或取消理性化教育的地位,实现情理交融,以情动人,以孝启善,最终实现孝文化在高校学生心中的升华和内化,提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政治背景,“孝”的观念产生伊始,就同法律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传统法律的内核,可以说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就是一部以“孝”为核心的文化。北魏一朝虽非中原正统,但却成功移植了汉族“孝”观念,并在法律中加以贯彻,为中华法系的发展和延续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在师范高校推行孝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教育效果,必须重视对孝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围绕着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要求,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挖掘孝文化资源。注意师范高校孝文化建设中软硬件的有机结合,加强孝文化研究的时代意识和学术引领,努力培养师范生孝文化资源开发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大学教育处于学生人生成长最为关键的阶段,处于人格与知识培养的“拔节孕穗期”。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出生于新世纪,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对孝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直接关系未来的家庭构建和国家建设,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高校在校生规模过半的学生群体,他们对孝文化的认知情况对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更为直接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试论孝教育的价值与实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红 《中国德育》2006,1(2):26-28
孝教育是实现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前提和基础。孝教育可以培养人的敬爱、仁爱、忠爱之心,奠定人的道德素养,帮助人正确处理家庭代际关系。学校德育是实施孝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在开展孝教育时,还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舆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对当代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孝"的基本涵义包括善事父母、尊祖敬宗、传宗接代和爱护自己四个方面。由于社会历史的变迁,孝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被现代人所忽视,人们在"孝"观念与行为上存在着不能供养父母、不能体谅和尊敬父母、自伤甚至自杀等许多问题。因此需要发挥家庭的基础性作用、学校的主导性作用、大众传媒的引导性作用和法律的规范性作用来传承优秀孝文化,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3.
重建道德伦理体系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急迫任务,以孝悌为核心的家庭伦理在维护家庭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建立现代社会的公德体系呼唤伦理道德从家庭走向社会,孝道是中国人生活中的绝对价值,具有信仰的功能。大学生孝道教育是开启人性的钥匙,家庭伦理的核心,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促进大学生个体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以至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孝是中华民族一切道德的根本与起点,弘扬孝文化加强孝德教育对于高职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须大力弘扬孝文化加强高职学生孝德教育,完善高职学生的人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孝感市对孝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入。孝感市成立了学术研究机构,组织召开了多次孝文化研究会议,组织学者从《孝经》、孝道、孝意识、孝人物、孝景观、孝文化及其与孝感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孝文化名城建设、科学发展、孝道教育的关系等方面开展研究。这些研究梳理了孝文化的历史内涵,挖掘了孝文化的时代价值,彰显了孝感孝文化特色,对孝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说,"孝"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观念,首要的文化精神。由于我国先民在跨入文明阶段的过程中没有打破血缘关系,因此,血缘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质,中华孝文化就是这种血缘文化的表现形式。孝观念形成于殷商与西周时期,从汉代开始,历代封建王朝"以孝治天下"的实践应用对巩固政权、稳定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进入晚清时期以后,随着中国社会发生千年变局,传统孝道也开始了蜕变的过程,孝观念也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7.
中华孝文化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廉政文化的内在动力,也是廉政文化的建设途径。大力弘扬孝文化,彰显其实践性特征,有利于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孝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联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和社会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提倡弘扬中华孝文化精华,摒弃其糟粕,赋予孝文化以时代内容,从而建设特色高校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9.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从传统孝道的核心内容入手,结合现代家庭中成员减少、子代依赖性强、亲子冲突严重、代际关系失衡、人情淡化等特点,从“养亲”“显亲”“谏亲”等方面论述传统孝道在现代家庭道德建设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