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之道秘籍     
《中学生电脑》2008,(7):117
《真·三国无双OL》实用战术技巧无双战术之据点留——(这个战术是目前最好的战术)首先在杀高楼据点、兵长据点、兵士据点的时候,我们不要着急抢据点,高楼据点(留一个快要倒的高楼)兵长据点(留一个兵长)兵士据点(留一个小兵)。有些新手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当然这么做有好处,我们现在的据点几乎一碰就被占领,当我们快成功的时候,再去抢这些据点能很快占领。  相似文献   

2.
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究竟是怎么死的?一直是文学爱好者十分关注的历史之谜。传统看法认为李自成兵败至湖北通山县九宫山,被村民打死。而《永昌演义》却详细记述了李自成兵败后削发出家,于顺治二年春由鄂入湘,在夹  相似文献   

3.
论魏延     
魏延(?——公元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信阳西北固县一带)人。在群雄荟萃的三国时期,魏延堪称一流上将,远在郭淮、张郃之上;就偏居一隅的蜀汉而言,算得上超群绝伦。但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这位半人半神的先知,给魏延勾画了一幅“后脑长反骨”的隐患形象。近年新版的《辞海》集学术界之观点,称“诸葛亮死,他(延)与长史杨仪争权,率兵击仪,兵败被杀。”两说性同词异,并无本质区别。我认为:魏延既没有长“反骨”,也没有反叛行径;说他与杨仪争权兵败被杀,未免有所偏颇。魏、杨内讧事件,系杨仪一手造成,在这场历史悲剧中,魏延是无辜的牺牲者。  相似文献   

4.
使用《材料力学》(第三版)的体会夏时行刘鸿文教授主编的《材料力学》是国内广泛采用的优秀教材之一。经历了第一版、第二版后,于1992年又推出了第三版。与第二版相比,第三版又有了很大改进。下面就我们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概念更加准确、严谨与第二版相比...  相似文献   

5.
战国后期,秦赵两国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战,战斗空前激烈,最后秦胜赵败。司马迁的《史记》有两处记载了这次战斗,一处记在卷五的《秦本纪》中,大意说:秦昭王在位的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国去攻打韩国的上党,上党投降了赵国,秦国因此又去攻打赵国,赵国发兵抗击,相持了很久。秦国派武安君白起带兵去进攻赵军,大败赵军于长平,把赵军40多万人都杀掉了。另一处记在卷四十三的《赵世家》中,大意说:赵孝成王七年(即秦昭王四十七年),免去了廉颇的将军之职而以赵括代之。秦军包围了赵军,赵括率领军队投降,他手下…  相似文献   

6.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九《选举》二记录了武德元年“上书拜官一人”,二、三、四年均“不贡举”,五年有“进士四人”。看来他认为唐代科举始于武德五年。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二则记武德元年有状元孙伏伽,这就是说唐代科举始于武德元年。清·徐松《登科记考》卷一所载几乎全依《文献通考》,并将孙伏伽移为武德五年状元,在其名下注曰:“惟唐贡举始于武德五年”,还说《玉芝堂谈荟》“言元年者误”。但是,其卷二二大中十年引郑颢为进《诸家科目记》所上的《表》却有“《诸家科目记》撰成十三卷,自武德元年至于圣朝……”等…  相似文献   

7.
对于古汉语被动表示法,历时角度的研究以往有过①,而共时角度的探讨则尚缺。本文主要从共时的角度探讨几种被动表示法的修辞功能,并比较其差异。先把古汉语被动表示法简要列举如下。首先是三种“独立式”:(1)“于”字式,例如:“克伤于失,流血及屦。”(《左传·成公二年》)(2)“见”字式(含“被句,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诱,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3)“为”字式,例如:“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汉书·霞光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以史记·屈原列传》)其次是两种“融合式…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狭隘通常是小人们的专有名词。庞涓是狭隘的,他不愿孙膑胜于他。暗施毒手,最后兵败身亡;周瑜是狭隘的。他不愿诸葛亮胜于他,最终被诸葛亮三气吐血而死;慈禧与别人下棋,别人吃她一马,她杀对方一家,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斩马谡一事,自古及今受到不少人的批语认为马谡罪不致死,被杀得冤枉,事实上,根据历史记载,马谡在街亭战役中丧众失地,违反上级的部署,不听部下的正确建议,兵败后又畏罪潜逃;按照三国的军法,他犯有败军失军。违抗军令和阵前逃亡三项死罪,诸葛亮对他处以死刑完全是合情合法的。  相似文献   

10.
《辞源》对“殛”字训释: “纪力切,入,职韵,见。杀。《书·尧典》:殛鲧于羽山。”(商务印书版2011年4月修订)如是说,“殛鲧于羽山”是舜在羽山把鲧给杀死了。对此,笔者颇有质疑。我们先来看看《尚书·尧典》中的有关记载:  相似文献   

11.
《琵琶行》作于自居易被贬江州司马的第二年(唐元和十一年)。唐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杀,自居易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贬为江州司马。“童子能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它自问世以来,就传遍神州,与《长恨歌》一起成了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2.
一、意为“立刻”、“马上”。(1)即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班固《龚遂治渤海郡》)(2)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活板》)(3)遽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柳宗元《童区寄传》)二、意为“不久”、“没有多久”。(4)已而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欧阳修《醉翁亭记》)(5)寻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未果,寻病终。(陶渊明《桃花源记》)(6)既而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蒲松龄《山市》)(7)无何…  相似文献   

13.
六、缉古算经《缉古算经》是唐代王孝通所著,经李淳风作注后,列于学官,学习时间,限定三年。王孝通生卒时间不可考。估计他生于隋初,卒于贞观年间。生平经历,只知他在唐高祖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任算历博士。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任太史丞。就在这一年他著的《缉古》完稿。《缉古》卷数,《唐书》说是四卷,而现在只有一卷,是否是四卷合订本,或者遗失了一部分,不得而知。为了《缉古》的完稿,王孝通上表朝廷,其中有:“……(刘)徽思极毫芒,触  相似文献   

14.
《陆机集》补遗卷三《与赵王伦笺存戴渊》,近贤或系此文于永康元年初,因为“据《晋书·惠帝纪》伦于永康元年三月,废贾后,诛贾谧,矫诏大赦,自为相国。永康元年四月被诛”(刘运好《陆士衡文集校注》下册,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1251页)。按此说不确,检《晋书·惠帝纪》,赵王伦发动政变在永康元年(300)四月,至永宁元年(301)正月篡帝位,四月失败被杀。然则《与赵王伦笺荐戴渊》一文不可能作于永康元年初,而应在本年政变之后、称帝之前。  相似文献   

15.
苏峻何以有祠─—晋史札记王健秋田余庆先生《东晋门阀政治》一书《论郗鉴》篇内,提到“苏侯祠”一事,节录如下:苏峻其人其事,在东晋民间似乎还留有一些影响。苏峻败死以后,建康民间曾立其像,称苏侯神。(刘)宋末,苏峻神祠始废.苏峻为晋叛臣而得于晋天子辇下立像...  相似文献   

16.
新、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关于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的一段记载中,分别讲到:“南衙、北门兵”与“南衙、北门兵马”。此处之“南衙”为“番上宿卫”的府兵,即南衙禁军,“北门”乃指北门屯营之兵,亦即戍守玄武门的左右屯营之兵。值得注意的是:此处,中华书局本新、旧唐书标点者均在“南衙”与“北门”之间加了一个顿号,则显谬。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文论史上,继第一篇文论——曹丕的《典论·论文》之后大约五十年光景,又出现了一篇文论名作,这就是陆机的《文赋》。这篇两千字左右的光辉论文,曾为日本的遍照金刚录入《文镜秘府》。它和《典论·论文》不同,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纯粹的创作论。《文赋》的作者陆机,字士衡,吴郡华亭(今江苏省松江县境)人。生于吴晋帝孙皓永安四年(公元二六一年),卒于晋惠帝泰安二年(公元三○三年)。在他四十三岁的那一年,为成都王司马颖的大将,封为平原内史,兵败被杀。他原是孙吴的贵族,他父亲陆抗,祖父陆逊,均系孙吴名将,并与孙氏联姻。  相似文献   

18.
徐旻 《现代语文》2006,(1):40-41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径扬州,遇到故友自居易。酒宴上,自居易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新课标《语文》2选用了陆蠡先生的散文《囚绿记》作为阅读学习材料。牺牲于日本宪兵队的枪口之下的现代散文家陆蠡,41年后的1983年终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陆蠡生前出过三部散文集,《海星》(1936年)、《竹刀》(1938年)和《囚绿记》(1940年),由于作者的早逝,作品不算丰厚,但确有其独到之处。对陆蠡散文的关注和研究,是最近几年的事,而他的散文作品选人中学课本,这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20.
小学园丁颂歌刘恩德刘恩德,特级教师。现任潍坊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市小语会理事长,山东省小语会副理事长。改革开放以来,他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和课堂教学的改革实验,于1994年负责组织进行小学阅读教学课堂基本模式(“三读一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