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苏区文学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土地革命和群众性革命文艺运动的产物,是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生活和斗争的反映。早在1959年,我校中文系就组织了部分师生到赣南和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调查采访,收集了当年流传于江西苏区的许多文艺作品,集体编写了《江西苏区文学史稿》,1960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直接领导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艺运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据极不完全的统计,仅延安和侠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华中等根据地,出版的文艺刊物和报纸文艺副刊就多达百种以上。这些刊物,发表了大量反映我国人民抗日斗争生活的优秀作品,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工作,对于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我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抗日根据地的文艺运动,是我国现代革命文艺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  相似文献   

3.
苏区文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革命文艺,苏区文艺确立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原则和文艺大众化的方针。中央苏区与鄂豫皖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的两块革命根据地,两个苏区的文艺无论是理论来源、指导思想、文艺制度,还是题材与体裁、表现手法、创作群体等,都具有同质同源的属性,但由于地域差异、地位差别,两者之间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中央苏区文艺相较于鄂豫皖苏区文艺,理论体系更加系统,文艺制度更加完善,组织化程度更高,创作队伍更加庞大,人员更加专业,影响更加深远。苏区文艺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所进行的文艺理论与实践活动,其经验与教训对后来的延安文艺及新中国文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白毛女》1945年公演的成功拉开了它作为革命文艺传奇经典的序幕。作为20世纪下半叶公演次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革命文艺作品,它是延安时期文艺与政治、革命艺术与传统艺术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成果,是革命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的成果,是历史与时代的产物。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过程中,《白毛女》敏锐觉察党和人民的意识形态诉求,揭露社会主要矛盾,以文化的力量成为革命斗争中的有力武器,对现实社会产生不间断地持续性影响。从革命文化的视野剖析革命进程中《白毛女》的文艺特点,不仅有利于探析革命文艺与人民、与传统艺术的关系,更有利于探析革命文艺与革命实践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斗争》是1933年2月苏区中央局创办的机关报,作者主要来自苏区高层领导干部,它在根据地建立了一个多渠道的发行网络,但只限在根据地内部发行,其发行对象主要是苏区各级党组织及其成员。《斗争》主要刊载党的文献和苏区领导人撰写的指导苏区工作的论文,是一个典型的政治理论性刊物。《斗争》刊登过许多有积极影响的文章,对苏区革命起到了正确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但由于当时"左"倾错误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左"的理论和政策,对革命和苏区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一、党和人民对文艺提出要求中国共产党和在它的领导下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是非常重视文化艺术工作的,因为它知道,"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革命的文化艺术在国民党统治区要发展,在革命根据地即苏区也要发展;但在1927年至1937年的十年  相似文献   

7.
艺术属于人民,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根本。苏区文艺是人民大众的文艺,是为革命斗争服务、为工农民众服务的文艺,大众化、通俗化是其重要特征,但它通俗而不庸俗、粗鄙,这与当今某些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所谓通俗文艺大异其趣,其根本区别就在于苏区文艺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为灵魂的,追求崇高和美好,通俗而不媚俗,是雅俗相成的  相似文献   

8.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我党领导下较早开辟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海陆丰先后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海陆丰人民在中共中央、广东省委和东江特委领导下,为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与巩固苏维埃政权,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为总结海陆丰革命的丰富经验,本文试图从理论与革命实践的结合上,论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北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仅存的一块完整的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照金精神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主的陕西共产党人在带领人民群众建立西北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西北根据地的革命精神,同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一起,反映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艰苦斗争历程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等,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在长期的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创建革命政权的同时 ,又创建了真正属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最光辉的篇章。从1927年在井冈山开辟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起 ,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 ,22年的时间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 :苏区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期间 ,物质条件极其艰难困苦 ,干部、群众的文化水平又普遍较低 ,文化教育中势必要把有基础作用的国文、国语教育作为重点。事实上 ,在当时各级各类学校所开的课程中 ,国文国语也一直是最主要的课程。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语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留下了丰富的地方革命文艺资源,这些文艺资源在斗争精神、斗争经验、艺术品格等方面为地方学校的人文教育提供了鲜活的地方性知识体验。地方革命文艺呈现出的民族斗争精神,为构建新时代青年的政治理想提供了精神动力;地方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斗争经验,能够促使新时代青年产生出真诚的道德情感;经典的地方革命文艺作品,将满足新时代青年对艺术的审美追求。新时代青年将从地方革命文艺的斗争历史中汲取力量,明晰时代使命,把自身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真正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所开辟的革命根据地,大多在两省或数省交界的边缘山区,这些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生活贫困、文盲充斥。如1929年兴国县红色政权刚成立时,这个县的文盲竟达95%以上。在当时的苏区地方政府许多干部中,由于文化程度低,不理解上级命令和政策而贻误工作、贻误军情的屡有发生。这严重影响根据地的巩固和安全,制约苏区内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大力扫除文盲,发展教育事业,提高苏区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就成为苏维埃政权的一件大事,成为和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作者系统分析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人民大众口头创作的大量红色歌谣,作为我国第一批无产阶级革命诗歌,在真实地再现这一历史时期的革命进程、歌咏党和党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光辉业绩、反映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人民大众英勇无畏的战斗风貌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指出苏区红色歌谣既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又能给人美的享受,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苏区文艺在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工作中,过去是个薄弱的环节,资料缺乏固然是一个重要问题,但从毛主席著作和革命史料当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掘发工作也是做的很不够的。今后究竟怎样在研究中国“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时来阐明苏区文艺运动,开发苏区文艺宝藏,还是有待于大家共同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这里我们仅把一些初学的意见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第二章苏区戏剧大革命失败后,在我党领导下的开辟根据地、发展根据地、巩固根据地的长期斗争中,革命根据地里茁壮地生长着一棵文艺新苗--革命戏剧,人们习惯地称它为红色戏剧。这些戏剧之所以誉为“红色”,是因为它产生在红色的苏维埃政权下,发展在翻身作主人的工农兵群众中,充满了新的思想、新的感情,从而把中国无产阶级戏剧运动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宜春苏区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第一,宜春苏区为湘鄂赣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二,宜春苏区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宜春苏区是湘鄂赣根据地的中心区域;第四宜春苏区是开创和保卫湘鄂赣根据地的重要战场;第五,宜春苏区是连接湘鄂赣根据地与湘赣根据地乃至中央根据地的战略通道.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当时称作苏区。苏区的文艺活动在红军部队里最活跃。红军部队很重视文艺的宣传鼓动作用,每到一地,就向群众作宣传,有些标语口号就采用了歌谣体的形式,有的还直接用民歌小调编成歌词。一九二九年一月,工农红军第四军从井岗山东征江西、福建时,颁布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布告》就是用歌谣体写的。部队还采用化装宣传,扮成土豪和农民,土豪头戴绿绸高帽,身穿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时期,党领导苏区军民在进行土地革命、建设苏维埃政权的同时,大力发展文艺事业,文艺活动和文艺创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大背景下,苏区文艺承担了使命担当。瞿秋白等共产党人身先士卒,团结了一大批革命艺术家。从苏区实际情况出发,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立足创新,开展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革命文艺活动,在实践中创作出了一大批鼓舞人心的文艺作品。在这场革命的文艺运动中,中央苏区戏剧尤其彰显了历史的革命风采,既鼓舞了士气、积蓄了战斗的力量,又在舆论宣传方面扩大了影响。苏区革命文艺的历史功绩是巨大的,其文艺价值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9.
在文艺评论中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反映着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和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的斗争。在这方面,鲁迅是一个光辉的榜样。文艺评论是阶级斗争的一个思想武器,鲁迅对此有着极为明确的认识。他是把文艺评论作为一项严肃的革命工作来看待的。他认为文艺评论必须为开展思想斗争、促进革命文艺的发展服务。三十年代,鲁迅在不少文章中,反复驳斥了某些抹杀文艺评论的革命作用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的粮食斗争,对这个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斗争、政权建设及党群关系影响很大。笔者仅就鄂豫皖苏区1931年到1932年10月间的粮食斗争作些粗浅的探讨。一粮食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