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十年来的骈文研究作一综述,指出在骈文史、骈文批评史、骈文与其他文体相互影响及其他的研究情况,并对各种骈文研究资料的整理作一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2.
瞿兑之是现代史学家、文学家、画家。他学问渊博,精研文史,于职官、方志等学均有深湛研究,尤精于掌故之学。他一生勤于笔耕,著作繁富。其中应刘麟生约请而写的《中国骈文概论》,于1934年在世界书局初版。该书篇幅不大,语言浅近,举例丰富,论析精当。作者虽意在作品的赏析,但该著在骈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抹杀,因为它将骈文学的基本知识介绍给了普通的读者。  相似文献   

3.
洪亮吉骈文,无论是祭文、墓表、铭诔,还是赋、序、书,都沉部悲愁,真挚感人。清新的辞藻、形象生动的景物描写和个体对人生、生命的思索有机地融合在其骈文中,这使得他的骈文超越流俗,成为清代骈文大家。生命永逝、亲人永决、壮志难酬等既是其骈文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突破骈文形式束缚、情感悲怨的原因。这种情景交融、借景言情的骈文,既继承了六朝优秀的抒情骈体,又自成一家,有力地证明了清代骈文具有卓然而立、繁荣复兴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4.
清代是骈文发展史上的繁荣时代,近百年对于清代骈文研究主要是在民国时期和1980年以后。主要研究方面有:对典型的骈文作家作品风格流派的描绘;对以骈散融合为主的骈文理论的剖析;对清代骈文的整体评价及其发展阶段的分期;对清代骈文繁荣的学术、历史及文学自身发展趋势等原因的分析。由于文体自身的特点和政治历史等原因,清代骈文研究整体上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5.
骈文研究断想莫道才(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桂林,541004)关于骈文研究领域,是应该有所总结,亦应该有所前瞻了。有这样一个笔谈的机会,让全国骈文研究领域的学者在一起讨论一下是十分有意义的。我主要谈两个问题。一、骈文研究的学术氛围与研究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90年代骈文研究述要莫山洪(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柳州,545003骈文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对于骈文的研究,自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以来,至今已一千五百年。然而,建国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骈文研究一直处于几近静止的状态。直至80年代,...  相似文献   

7.
对近年来的骈文研究作一历史回顾,显示几个方面的深入与发展,即在骈文理论、骈文史及骈文资料选编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对骈文研究的方向作简要探索。  相似文献   

8.
台湾之骈文研究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之骈文研究一瞥谭家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44)五六十年代,骈文研究在台湾学界不太受重视,论文和著作不多。从70年代以后,逐渐引起注意。已先后出版关于骈文的专著十三种,骈文选本四种,重新校订排印出版清朝以前骈文选本和资...  相似文献   

9.
综观二十世纪中国古代骈文研究之进程,可以将其划分为因循与突破期(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和拓展与繁荣期(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两个阶段。总体来看,因循与突破期的古代骈文研究的特点为:研究范围较大,视点较多,如对于骈文的形式要素、对待骈文的态度、风格特点、骈体作法、骈文发展史等问题多有所论,既继承前人的部分观点,又有明显的突破。拓展与繁荣期的研究成果质量颇高,涉及的问题较多,如对骈文的评价、骈文的文体特征及美学特征、成因及发展演变、与其他文体的关系、关于骈文理论批评著作、骈体作家作品、骈文史研究等,角度不一,方法灵活,论述透彻,观点鲜明。  相似文献   

10.
试论徐陵骈文与其政治生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陵骈文大多是在政治活动中创作的。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与政治事件有关的有为而作。通过徐陵骈文,可以看出六朝骈文与当时文人的政治生活的密切关系。尽管徐陵及其他六朝文人的骈文创作中,有许多他们自己参政、议政和代人立言的公牍文,但六朝骈文仍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闪耀之星,其创作涵盖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诸多领域,并在诗歌创作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与学界对徐志摩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文学史意义等多方面的研究和突破相比,将浙西文化与徐志摩诗歌相结合进行研究的还是少之又少,试图从浙西文化的“女性”特质出发。将地域与文学相结合,重新审视徐志摩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2.
丁玲之于中国文坛举足轻重。可以说,其近60年写作生涯的大半都显性存在于中国文学史,作家丁玲一直是时代的代言人;作为共产党领导下文艺体制内部的工作者和领导阶层,她亲历了新文学体制在政治体制规约之下从建立到形成的全过程。到了晚年,丁玲仍作为中国文坛的“旗帜”参与到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去,成为中国主流文学的代言人之一。纵观丁玲的一生,对合理社会制度的热切追求贯穿始终,其对自我、社会、人生的不懈求索与积极探寻都体现出同时代女性知识分子、作家中鲜有的激情、勇气和主体实践精神。然而,现实境遇中的丁玲却时时陷身于有形、无形、肉体、精神的“牢狱”。从丁玲个案探讨体制内外女作家主体性精神建构的困境,正是本文题旨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丁玲与杨绛创作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作为主流文学和边缘文学的作家,同时代的丁玲和杨绛是极具代表性的。在中国文学史的宏大视野中,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丁玲和杨绛,可以看到不同人生道路和性格心态对作家文学创作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大致勾勒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概貌。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和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可替代的两位女作家,两人的生活背景和早期经历有着诸多近似之处,也都有着张扬而执著的个性,但两人的作品风格截然不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着极大差异。张爱玲"隐世"的人生态度和丁玲意欲"入世"的姿态是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玉官》:一部被“忽略”的文学经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地山的小说《玉官》是一篇具有复杂意味的经典之作,但长期以来它却被中国现代文学史、小说史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重新挖掘它的内涵与艺术,分析被忽略的原因并确立其应有的文学史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有影响的一位作家,这里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研究了佛教及印度文化对许地山文学思想一和文学创伤的影响,有助于从中西文化融合的角度上更深刻地理解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鲜明特色的一位作家.前人对许地山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其作品的异域特色、宗教色彩,尤其是宗教对其人生观的影响等方面.许地山小说的现代主义意味主要体现在作家"生本不乐"的人生观;人物形象不计后果,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人物之间的难以沟通,各自为战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从文化视角切人,探讨“后期浪漫派”作家徐莳的文化选择。徐莳的小说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又蕴涵了现代西方的哲学思考与艺术技巧,两者的完美融合使徐莳的“浪漫传奇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存在。可以认为,他的创作成功实现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通俗与高雅的高度融合,获得了独特的文化意蕴与现代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梁书》、《陈书》不载徐陵编撰《玉台新咏》一事,有学者认为是出于撰史者遗忘,更有把此作为否定《玉台新咏》为徐陵所编的证据。但结合《梁》、《陈》二书的写作背景及唐初人对待宫体诗的态度,可知此现象是姚思廉有意为徐陵避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解志熙的新著《考文叙事录》体现了现代文学研究新范式的建立.其所体现的超越五四、走向释古的学术理路,倡导的考究文献、批评校读、文史兼治的研究方法,追求的自主创新的学问旨趣,在今天学界是难能可贵的,也具有率先垂范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