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妥善地处理社会主义问题,必须以科学的思维为导向,走出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种种误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挫折与必胜、经典与现实、现象与本质、具体制度与基本制度等范畴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中社会、模式、实践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旗帜、理论体系的旗帜,同时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形态。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试论邓小平关于资本主义的几个重要思想韦日平对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来说,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现实关系,起码包括三个层面的问题:首先,就世界范围而言,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同时存在、互相竞争,相当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效率与公平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两个基本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始终追求的两大目标,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实现效率与公平高层次的统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我们在现实中寻求效率与公平的协调统一和优化组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一、社会主义与效率邓小平同志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①这里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效率在社会主义中的地位认识不清,忽视了生产力而过分夸大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作用,以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之日,就是社会公平实…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两制关系”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站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高度,以发展中国、壮大社会主义力量为最终目标,实事求是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和社会主义在经济、科技等领域暂时的落后性,在“两制关系”的认识和处理问题上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解开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两制关系”的死结,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建立在开放、务实、科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制度,从根本上解答了先进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问题。从理论依据来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制度在文化内在结构层次理论、马克思主义上层建筑理论以及意识形态理论方面具有深刻的学理支撑。从现实关照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既取得丰硕成果亟须凝练为制度,也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亟待制度保障。从实践路径来看,要注重固本培元、建章立制、宣传引导、知行合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历史和现实的理论难题的关键之点在于如何把握社会主义价值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提出的一个崭新概念,它既破除了社会主义实证化的思维方式,彰显了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维度,又摒弃了社会主义伦理化的思维方式,在历史与价值、价值与制度的辩证关系中把握社会主义价值和社会主义,从而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推进到新的时代高度.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从最根本的定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澄清了社会主义本质、制度、模式之间的关系和“不完全清楚”的认识,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现实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内在要求和基本特征。我们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相互关系,要重视解决民主监督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是党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现实要求的准确把握、领导文化建设长期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高度自觉。这项重要制度成果具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美好生活需要等优势,要着重从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等方面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相似文献   

11.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之一,也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体系、机制建设还很不完善的现实,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必须努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构建和谐农村。  相似文献   

12.
从人们的一般理解和逻辑共时性看,“社会主义”一词有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三重涵义;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看,从逻辑历时性看,“社会主义”一词实际上包含着共产主义,一般意义的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三重涵义。它们与资本主义都存在对立统一这个最高层次的原则关系,但都有与资本主义的特有关系,即共产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全面替代关系,一般意义的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旧痕迹的全面斗争关系,现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存、竞争与合作关系。这个认识对于社会主义实践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社会主义理想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和发展趋势作科学分析基础上对未来美好社会的预见和设想,是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对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应有的规定性所作的理论论证。社会主义现实是指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指导的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近年来,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人们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打破了过去我们曾经对社会主义特征的某些僵化的理解,排除了社会主义不正确的附加,这对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用社会主义现实否定社会主义理想的思想倾向,其特点是用社会主义现实与理想间的差异来否定社会主义理想,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某些设想没有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变成现实,以此证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是空想。现实社会主义真的已推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证明他们的设想是空想吗?弄清这个问题是有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制度与发展生产力周新城邓小平同志全面地、科学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制度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这些论述对于我们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现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学习体会。一、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是由生产力的社会性质所决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党的制度建设历史的回顾与反思,结合邓小平同志强调新时期“着重从制度上建党”的理论,阐明注重制度建设问题,是我们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并论述了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对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提高党的执政和领导水平、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从而指出,制度建党,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 ,邓小平把群众利益放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来认识 ,既看到社会主义与群众利益的历史统一 ,更注重两者现实的具体的统一。在总结“文革”教训的基础上 ,通过对领导个人思想作风和组织制度对实践影响作用的对比 ,提出用制度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观点 ,为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通过对群众运动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作用的对比 ,提出要辩证看待群众运动 ,群众运动不等于群众路线 ,它只是群众路线的一种形式。这些观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邓小平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论述人的发展,并通过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基础:通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新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找到了现实途径,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立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和现实,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及其相互关系作了全面,科学的诠释,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深刻把握邓小平同志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矛盾关系的认识,对于我们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对于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类社会政治成果总和的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紧密相连,相互促进。根据中国历史、现实特点,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必须以民主政治建设为中心,抓住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环节。政治文明建设战略任务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对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通向农村是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必然与现实抉择。[1]西藏职业教育通向农牧区的路径探索,对于促进西藏职教体系建构、农牧民现代产业意识觉醒以及加快农牧区现代化建设步伐等诸多领域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更新理念、调整结构、制度创新等关键要素入手,扫除认识困境与体制障碍,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西藏职业教育理应担当的责任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