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乡村旅游是后现代社会人们回归自然的载体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自从1994年可持续旅游期刊发专刊对乡村旅游进行系统研究至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为了更好地把握乡村旅游的研究脉络,本文通过对近20年国内外有关乡村旅游研究文献的研读,分析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并着重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利益相关者、驱动机制、地理空间结构和旅游企业管理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结果发现:尽管乡村旅游的研究遵循了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突出乡村旅游主要功能特色和旅游乡村性的研究欠缺。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和乡村旅游企业管理等研究主题是国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国内学者更侧重于研究乡村旅游的地理空间结构和驱动机制问题。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在中国乡村旅游的研究中比较缺乏,导致结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受到限制。采用实证分析或定量分析等规范的研究方法扩展乡村旅游的研究领域,提升乡村旅游活动中的乡村性,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旅游是后现代社会人们回归自然的载体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自从1994年可持续旅游期刊发专刊对乡村旅游进行系统研究至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为了更好地把握乡村旅游的研究脉络,本文通过对近20年国内外有关乡村旅游研究文献的研读,分析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并着重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利益相关者、驱动机制、地理空间结构和旅游企业管理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结果发现:尽管乡村旅游的研究遵循了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突出乡村旅游主要功能特色和旅游乡村性的研究欠缺。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和乡村旅游企业管理等研究主题是国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国内学者更侧重于研究乡村旅游的地理空间结构和驱动机制问题。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在中国乡村旅游的研究中比较缺乏,导致结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受到限制。采用实证分析或定量分析等规范的研究方法扩展乡村旅游的研究领域,提升乡村旅游活动中的乡村性,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韩国圣  李辉 《资源科学》2016,38(9):1643
中国旅游发展的社区响应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却很少关注旅游发展社区响应的理论分析模型,以至于难以确定已有研究的理论贡献。本文综述了国外文献中有关旅游发展社区响应的9种理论模型,并且比较了这些理论模型的理论内涵、使用情形以及相关的应用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国内旅游发展社区响应的经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分析工具,有助于推进中国旅游学者把他们的研究定位于不同的理论模型脉络下增进该领域的理论贡献。未来研究应关注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社区利益群体对旅游发展响应的差异及内在原因;关注主-客、客-客、主-主互动对旅游发展响应的差异;吸收情感、权力、政治互信等变量对旅游发展社区响应的影响;关注不同社区群体社会表征对旅游发展的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4.
杜艳 《科教文汇》2008,(19):218-218
我国乡村旅游的无序盲目发展对当地社区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日益加剧。本文在分析乡村旅游对当地社会文化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倡导乡村“社区参与”模式,强化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发挥乡村旅游的教育功能等途径规避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化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国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的层次演进与判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君  吴必虎 《未来与发展》2010,31(6):108-112
以"旅游与社区的结合"为基本特征的社区旅游逐渐被理论界和实践界所关注,被认为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社区研究的延伸,国外社区参与旅游的研究经历了萌生与思索、状态与考量、切入与探求、互动与整合、路径与抉择等层次演进过程。认为没有赋权,社区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是难以达成的,为中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梅  吕君 《未来与发展》2010,(7):111-113,99
社区参与旅游既可以看作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途径,又可以看作是参与旅游发展的一种行为。社区参与旅游把社区居民视为旅游主体真正进入到旅游规划、开发、建设中,目的是社区居民得到多方面发展。从目前看,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缺失出现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旅游飞地”、“旅游孤岛”、“公地悲剧”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提出建议,希望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能够给杜区带来正效应.避免负效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周杰  陈志永 《科教文汇》2012,(21):202-203
文章基于贵州的郎德模式、天龙模式和西江模式等三类典型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认为三种模式分别对应着单方治理、参与管理和共同治理的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模式,同时这三种社区参与模式暗合了民族村寨核心竞争力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总结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八大热点领域,分别是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生态旅游、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社区参与、利益相关者理论、旅游危机理论、旅游系统理论,并分别进行了简要的文献综述,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领域做了清晰的梳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伴随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乡村女性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旅游创业活动,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主体。乡村女性通过旅游创业,增加了家庭收入,推动了乡村社会发展。但乡村女性创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突显诸多问题,而包容性发展是新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在此视角下,通过案例调研,分析蓟县乡村女性旅游创业的现状,寻找亟需解决的难题,提出包容性发展下的创业路径,即推进旅游创新,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经济包容;提高创业能力,提升旅游参与水平的社会包容;加强政策扶持,提供平等发展机会的制度包容。本文有望实现乡村女性旅游创业的减贫目标,推动乡村复兴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0.
陈传金 《科技广场》2008,(4):119-121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旅游社区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从旅游社区来研究旅游活动的方方面面是近年来旅游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旅游社区与旅游目的地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旅游社区对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影响因素,并由此对旅游社区与旅游目的地的协同发展提出几点意见,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旅游社区对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1.
张安民  赵磊 《科研管理》2020,41(3):142-150
依据自我调节态度理论,采用回归分析探讨了旅游获益感知对居民参与的主效应、交互效应,居民满意度的中介效应以及地方依恋的调节效应。通过对浙江省特色小镇旅游发展过程中居民参与问卷的大样本调查,研究发现:⑴居民参与特色小镇旅游发展不仅受到旅游获益感知主效应的形塑,各种旅游获益感知维度之间也彼此交错协同,型塑出居民参与的鲜活图景。尤其是旅游经济获益感知和旅游社会文化获益感知两维度间存在显著的正向交互作用。⑵居民满意度在旅游经济获益感知-居民参与、旅游社会文化获益感知-居民参与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旅游环境获益感知-居民参与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⑶旅游经济获益参与机制和旅游社会文化获益参与机制具有普适性;旅游环境获益参与机制受地方依恋的显著调节,具有一定的边界性。  相似文献   

12.
史锴 《科教文汇》2013,(36):206-208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乡村旅游从原来单纯的农业观光,逐渐发展为现在以农家乐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乡村旅游点遍及全市各区县。宁波旅游业在浙江的总体实力仅次于杭州,乡村旅游资源点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指出宁波发展乡村旅游业具有的广阔前景,探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寻求发展宁波乡村旅游的途径,提出宁波开发乡村旅游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实现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带动乡村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已成为一个深刻的话题,西部地区的旅游业要想获得长远持续的发展,必须以生态目标为导向。本文主要分析了旅游业的生态属性、生态旅游业的涵义和旅游业的生态目标,并探讨了西部旅游业生态目标追求的必要性,从政府、旅游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西部旅游业生态目标追求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王超  郑向敏 《软科学》2012,27(7):23-26
印度模式以"不可思议的印度"作为全球市场营销品牌,并基于产品/设施目的地发展、市场发展援助、公共与私营合作战略和旅游路线全面开发四大战略政策层面。近几年该模式效果明显,印度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印度模式给中国的启示:大力开发中国旅游文化资源、打造华夏特色旅游体验路线、鼓励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提高旅游企业社会影响力,以促进我国从旅游大国走向旅游强国。  相似文献   

15.
黄志刚  黎洁 《资源科学》2021,43(1):171-184
建立在扶贫开发基础上的乡村旅游征地表现出规模小、强制性弱、兼具经营性和带动性的特点,这类征地是否会因此提高失地农户的福祉成为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热点,需要从多维度对失地农户福祉进行分析。本文基于陕西安康、汉中、商洛、宝鸡4市9县22个旅游扶贫村调研获得的817份农户数据,首先采用熵值法对失地农户多维福祉进行测算,然后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模型测算乡村旅游征地对失地农户福祉的净效应。结果表明:①整体而言,乡村旅游征地实施后失地农户家庭总福祉及多维度福祉均有所提升,说明乡村旅游征地在创新安置补偿方式、推动失地农户生计转型、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未来乡村旅游经营效益的提升是失地农户福祉持续改善的保证;②从户主年龄和受教育水平来看,户主为老年人和户主低教育水平家庭遭受的失地冲击相对较为明显,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培训以及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对提升失地农户福祉具有重要作用;③从失地类型来看,虽然完全失地农户各维度福祉略高于部分失地农户,但仍需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征地对失地农户造成的冲击,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总体而言,乡村旅游征并没有对失地农户的多维福祉造成冲击,但后续仍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失地农户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征地带来的不利影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杭嘉湖腹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富物特色的水乡田园风光和传统的地方名优特产,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开发潜力巨大,分析了杭嘉湖腹地的旅游开发基础和开发背景,并对腹地开发前后的网络连通状况进行了比较,认为腹地的开发将促进其现有旅游网络功能的完善,提升其知名度和旅游品位,从而带动浙北旅游业乃至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周泽鲲  乌铁红  唐文跃 《资源科学》2019,41(9):1734-1746
虚拟社区已成为当代旅游者的重要活动空间,他们在社区中展开发布信息、组织活动、寻求帮助、分享生活等非交易行为(即契合行为),厘清旅游虚拟社区的参加动机及其与契合行为间的关系对于旅游虚拟社区的经营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呼和浩特户外旅游虚拟社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尝试明晰人们参加旅游虚拟社区的主要心理动因,并探索户外旅游虚拟社区中参加动机对于成员契合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虚拟社区参加动机可划分为4种:自我成就、社交、学习和实际好处;虚拟社区参加动机对于契合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但仅对态度契合具有直接影响;群体认同是虚拟社区参加动机对契合行为产生影响的重要路径;契合行为的完全实现,必须要以达成态度契合为前提;旅游虚拟社区成员“参加动机-群体认同-态度契合-行为契合”的关系链条得以明晰,探索出从参加动机到契合行为的一般性普适路径。本文丰富了旅游虚拟社区契合行为研究,对旅游虚拟社区的经营管理者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乡村旅游运营效率评价与空间战略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燕玲  潘卓  潘美含 《资源科学》2016,38(11):2181-2191
基于重庆市38个区县2014年乡村旅游运营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乡村旅游资源投入数据和农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产出数据,综合运用超效率SBM模型与ArcGIS空间分析平台,考察分析重庆38个评价单元乡村旅游运营效率及其空间分异,并回溯刻画了各评价单元效率损失主导因素及空间差异。研究发现:①从效率数理特征来看,重庆乡村旅游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且呈现资本、劳动力与服务机构投入不足状态;②从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来看,都市功能区已处于规模效益递减阶段,且普遍存在由于投入过量而导致的效率损失,渝东北、渝东南地区仍处于规模效益递增阶段,且普遍存在由于投入不足而导致的效率损失,主城近郊、渝西、渝东地区普遍存在由于非期望产出过量而导致的效率损失。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根据市域乡村旅游运营效率及其损失的空间分异,提出了“一核一圈两翼七大板块”的乡村旅游空间战略格局优化方案,并构建了差别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李瑛  黄丹  朱莹  贺文华  黎洁 《资源科学》2020,42(9):1827-1836
旅游扶贫是带动中国贫困地区脱贫的有效途径,景区带村是一种重要的扶贫模式,景区带动周边农户参与旅游的经济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贫困地区脱贫的效果。本文以秦巴山区3A及以上景区周边的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DEA-Tobit模型,分析了景区带村扶贫模式下农户参与旅游的经济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秦巴山区景区周边农户参与旅游的综合经济效率偏低,但高于农户农业生产效率,且98.3%的农户主要是受规模效率的制约;②农户旅游经营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增加旅游经营的要素投入是提高规模效率的主要途径;③农户家庭特征变量对旅游经济效率的影响最显著,其次为个人特征变量,社区特征变量影响不显著。据此,本文针对提高农户旅游经济效率给出具体建议:延伸“景区带村”的旅游产业链条,扩大投入规模达到最优要素组合;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坚持农户分化为导向,推动专业化社区参与。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西部热点旅游城市事件旅游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彬彬 《预测》2004,23(3):16-19
对2002年里中国东西部主要热点旅游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西安、成都、桂林、昆明)事件旅游活动统计分析发现,其形式、类型、内容、强度等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显然,事件旅游的类型、规模及发生频度与其依托的城市环境有关。城市规模的大小、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背景以及旅游竞争力因子等,都会对事件旅游的发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反之,事件旅游的快速发展又必将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两者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